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注射吸毒人群(PWI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67%,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PWID是需要优先关注的人群。尽管丙型肝炎病毒直接抗病毒药物持续病毒学应答可达到95%以上,但是PWID接受治疗仍存在很大的障碍,尤其是在医疗实践中,由于PWID多伴随合并感染、多重基因型感染、低依从性、药物滥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危险行为及再感染等情况,医生常担心这些因素影响疗效而拒绝给PWID提供丙型肝炎治疗。现对不同感染状态及具有特殊行为特征的PWID开展丙型肝炎治疗的情况及效果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结论为在多学科合作下对PWID人群开展的丙型肝炎治疗安全有效并且能保证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静脉吸毒者 治疗 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交软件上男性同性性行为者(MSM)的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知识知晓、检测意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网络问卷,对Blued平台用户的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吸毒行为、丙肝防治知识、丙肝既往检测情况和未来检测意愿等。知识部分共14题,以答对10题及以上定义为"知晓"。分析不同特征人群丙肝知识知晓率、检测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对数据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完成1 800份有效问卷,其中58.9%(1 061/1 800)听说过丙肝,总体丙肝知识知晓率为33.5% (603/1 800)。年龄30岁、月收入在5 000~10 000元、高中及以上学历、既往做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者,其丙肝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2.5%(371/873)、36.7%(191/520)、35.1%(584/1 663)和37.4%(544/1 453),高于相应低年龄、低收入、低学历、未做过HIV检测及未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调查对象未来3个月愿意进行丙肝检测的比例为82.5%(851/1 031);既往做过HIV检测、近6个月有肛交行为以及有高风险行为者,其愿意检测的比例分别为85.2%(766/899)、86.1%(609/707)和86.6%(610/704),高于未做过HIV检测、近6个月无肛交及无高风险行为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调查对象丙肝知识知晓率较低,但有较高的检测意愿,应针对该人群加强针对性宣传教育,并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其定期检测。

  • 标签: 肝炎,丙型 男性同性性行为者 知晓率 检测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疗机构诊断的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例的诊断类型、疾病进展及治疗等情况。方法在全国部分地区的二、三级医院设立监测哨点,对在哨点医院2017-2019年连续3年就诊中传染病报告的丙肝病例进行调查,了解其一般人口学特征、丙肝诊断、肝纤维化程度及治疗等情况。采用χ2检验及χ2趋势检验对其诊断、治疗等情况及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调查丙肝病例16 241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7 538例(占46.41%),确诊丙肝病例8 703例(占53.59%);确诊病例中,急性60例(占0.69%),慢性8 643例(占99.31%)。3年间肝病相关科室诊断病例的占比由62.23%下降至40.01%,而非肝病的内科及外科病例占比由不足30%提升至接近60%。二级医院确诊病例比例(26.27%)显著低于三级医院(6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 594.833,P < 0.001),不同地区确诊比例也存在差异(P值均< 0.001)。FIB-4 > 3.25的病例占35.78%,且该比例随年龄增加趋势明显(χ2趋势= 1 159.624,P < 0.001)。抗病毒治疗比例平均不足10%,二级医院抗病毒治疗比例极低(2.13%);但单纯保肝治疗的比例从2017年的30.40%下降到2019年1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医疗机构就诊人群丙肝筛查发现力度逐年增加,但仅半数左右病例可以确诊,二级医院确诊能力尤其不足。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为慢性丙肝病例,肝纤维化指标异常者超过1/3,且该比例随年龄增加。丙肝抗病毒治疗比例低,二级医院远低于三级医院。亟需提高医患双方对丙肝的重视,加强丙肝确诊能力,提高丙肝抗病毒治疗覆盖面。

  • 标签: 肝炎,丙型 监测 肝纤维化 抗病毒治疗 哨点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IA)合并水痘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9例JIA合并水痘感染患儿(JIA合并水痘组)及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8例单纯水痘患儿(单纯水痘组)的发热时间、高热比例、皮肤结痂时间、皮肤感染、血常规和肝功能及心肌酶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JIA合并水痘组患儿9例,平均年龄(6.1 ± 4.0)岁,其中男4例,女5例;有水痘接触史者8例,高热者8例,体温最高41 ℃。单纯水痘组患儿均有明确水痘接触史,高热者4例,体温最高39 ℃。JIA合并水痘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7.89 ± 2.15)d)]长于单纯水痘组[(4.50 ± 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9、P < 0.001)。JIA合并水痘组患儿有典型丘疹、疱疹、痂疹,皮疹全身密集分布,疱疹数量均超过50个,以颜面最多,枕部、前胸、后背及臀部明显,大部分斑丘疹融合成片,部分融合皮疹饱满透明,黏膜可见疱疹及糜烂。而单纯水痘组患儿较少见融合性疱疹、皮肤糜烂及感染。JIA合并水痘组患儿皮疹结痂时间[(10.78 ± 2.17)d]长于普通水痘组[(5.72 ± 1.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4、P < 0.001)。JIA合并水痘组患儿发生蜂窝织炎者4例(44.44%),血常规粒细胞缺乏者3例(33.33%),血小板减少者2例(22.22%),肝功能异常者4例(44.44%)及心肌酶异常者4例(44.44%)。普通水痘组患儿中发生皮肤感染1例(5.56%),粒细胞缺乏者1例(5.56%)及心肌酶异常者1例(5.56%),无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者。JIA合并水痘组患儿中重症出血性水痘1例。JIA合并水痘组患儿以阿昔洛韦抗病毒、大剂量静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持续治疗3~5 d,水痘皮疹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凝胶搽豆治疗,治疗期间原发病JIA未出现活动表现。普通水痘患儿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凝胶搽豆治疗。结论幼年JIA合并水痘患儿多出现高热,且热程较长,皮肤黏膜损伤较重,出现大疱、融合甚至蜂窝织炎。治疗以阿昔洛韦抗病毒、大剂量静脉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期间未见原发病复发。

  • 标签: 儿童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水痘 皮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甲型流感合并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增强对甲型流感合并川崎病的早期识别。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682例实验室确诊的甲型流感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合并川崎病儿童共14例(KD+甲流组)。选择同期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8例KD患儿为KD组,28例单纯甲型流感患儿为甲流组。比较KD+甲流组和KD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持续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KD+甲流组、KD组和甲流组患儿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快速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SSA)、白蛋白、转氨酶和心肌酶水平。结果KD+甲流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1.21 ± 3.36)d]较KD组[(6.29 ± 2.21)d]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81、P < 0.001)。KD+甲流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IVIG)比例(42.9%)较KD组(14.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41)。KD+甲流组患儿WBC[(13.18 ± 4.39)× 109/L]、ESR[(60.5 ± 15.82)mm/h]、CPR[55.5(17.56,61.0)g/L]、SSA[76.5(23.0,311.6)mg/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9.5(23.1,78.0)U/L]均较KD组和甲流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7.92、P < 0.001,F = 47.97、P < 0.001,Z = 3.15、P = 0.007,Z = 4.36、P < 0.001,Z = 2.68、P = 0.027)。KD+甲流组较KD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概率更高(57.0% 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P = 0.041)。KD+甲流组患儿IVIG无反应型发生率较单纯KD组高(42.9% vs. 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041)结论甲型流感合并KD患儿发热时间、明确诊断所需时间较长,其IVIG无反应型发生率更高,且血清SSA和ALT水平显著升高。

  • 标签: 儿童 川崎病 甲型流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甲型流感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甲型流感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甲型流感患儿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发病日龄22(20,27)d,确诊日龄24(22,28)d。9例患儿起病前均有发热病人接触史,入院前发热7例,有呼吸系统症状6例,消化系统症状5例。白细胞计数降低7例,C反应蛋白升高3例,心肌酶升高1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均阳性,核酸检测H1N1阳性5例,通用型阳性3例,核酸检测阴性1例。胸部X线片诊断肺炎2例,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临床诊断甲型流感9例,确定诊断8例。9例患儿均于入院当天给予帕拉米韦静脉点滴或奥司他韦口服抗病毒治疗,8例住院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1例因并发细菌感染住院6 d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均逐渐改善并好转出院。结论新生儿甲型流感症状不典型,多伴发热,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明确诊断并尽快给予帕拉米韦抗病毒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婴儿,新生 治疗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甲型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83例重症甲型流行性感冒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持续发热时间、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83例重症甲型流行性感冒患儿中,男43例(51.81%)、女40例(48.19%),平均发病年龄(2.43± .5)岁。83例患儿均伴有发热,平均发热最高峰为(39.72± 0.77)℃,平均发热时间为(3.02±2.35)d。并发症:呼吸系统51例(61.45%),神经系统31例(37.35%),循环系统23例(27.71%),消化系统14例(16.87%),血液系统29例(34.94%);伴其他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患者15例(18.07%)。合并感染:细菌感染者24例(28.91%),支原体感染者22例(26.50%),其他病毒感染者16例(19.28%),真菌感染者1例(1.20%)。入组患儿均给予神经氨酶抑制剂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其中2例患儿自动出院(病情好转),81例均治愈出院。入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5.80±3.12)d,其中非合并肺炎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5.45±2.87)d,而合并肺炎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7.31±2.85)d,最长者达23 d。结论儿童重症甲型流行性感冒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3~4岁多见,以呼吸系统并发症多见,且住院时间长的病例亦多见于合并肺炎并发症者,易并发多种、多重病原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对儿童健康危害大,但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应加强对重症甲型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疾病危害,提高早期治愈率。

  • 标签: 儿童 甲型流行性感冒,重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影像诊断脾结核的基本特点,完善脾结核鉴别诊断。方法:随对我院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间收治行超声诊断的 31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以超声诊断脾结核,分析脾脏超声声像特征。结果: 31例患者在经超声诊断后,其脾脏厚度显示在 39-0毫米之间。在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的效果更加显著,脾脏厚度也恢复正常,控制在 39-42毫米之间,内部回声均匀。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对比度大,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超声影像运用于脾结核的诊断中可以得到明确的影像学特征,如此可以提升对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影像 诊断 脾结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影像诊断脾结核的基本特点,完善脾结核鉴别诊断。方法:随对我院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间收治行超声诊断的 31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以超声诊断脾结核,分析脾脏超声声像特征。结果: 31例患者在经超声诊断后,其脾脏厚度显示在 39-0毫米之间。在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的效果更加显著,脾脏厚度也恢复正常,控制在 39-42毫米之间,内部回声均匀。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对比度大,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超声影像运用于脾结核的诊断中可以得到明确的影像学特征,如此可以提升对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影像 诊断 脾结核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