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呈季节性流行。新型流感病毒可能导致大流行,一旦发生将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实现暴发疫情的早期预警是流感防控的重要策略和手段。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主要流感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常见的流感早期预警模型的原理、应用、优缺点和发展前景等,以期为流感以及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流感 监测预警系统 早期预警模型 大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期间于本院产科行阴道分娩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产妇。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妇护理中,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 标签: []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 护理风险管理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构建重型/危重型预警模型,为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预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8日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和流行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及血液学指标等。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纳入普通组)和重型/危重型(纳入重症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汇总建立预警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警模型在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预判中的意义。结果共收治155例新冠肺炎患者,普通型125例,重型/危重型30例。①与普通组比较,重症组患者年龄高,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体重指数(BMI)大,呼吸过速的比例高,并伴有持续高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5的比例高,白细胞计数(WBC)、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计数(LYM)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及CT示肺部多叶病变比例增高;而两组间性别、是否为武汉返乡人员、吸烟史、休克指数(SI)、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优势比(OR)=1.620,P=0.031〕、合并基础疾病(OR=1.521,P=0.044)、持续高热(OR=2.469,P=0.014)、WBC<2.0×109/L和(或)LYM<0.4×109/L(OR=3.079,P=0.006)、肺部多叶病变(OR=1.367,P=0.047)、IL-6≥30 ng/L(OR=2.426,P=0.010)是发生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③采取四舍五入法对各项危险因素对应的OR值进行记分,以年龄≥60岁记2分、合并基础疾病记2分、持续高热记2分、WBC<2.0×109/L和(或)LYM<0.4×109/L记3分、肺部多叶病变记1分、IL-6≥30 ng/L记2分,合计为预警模型评分,重症组预警模型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组(分:9.33±2.79比5.04±2.38,t=9.010,P=0.001)。④ ROC曲线分析显示,预警模型对早期筛检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可信区间(95%CI)为0.903~0.985;最佳临界值为6.5分时,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2.0%。结论重型/危重型与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通过建立预警模型,可以帮助早期筛选重型/危重型患者,对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险因素 预警模型
  • 简介:早期干预对听障儿童成功康复至关重要.早期干预包括"三早",即早发现、早使用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早进行系统的听力语言康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先进的听力筛查诊断仪器的问世,听力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普知识的推广普及,使得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已成为可能.

  • 标签: 语言康复训练 早期干预 听障儿童 成功 听力障碍 现代科学技术
  • 简介:摘要人类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认识仍有限,尤其是新发、突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然而这类传染病一旦大流行,可对健康、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人们希望通过监测及早发现传染病异动并及时发出预警。症状监测作为传统监测的有效补充,已在公共卫生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述了国外传染病监测系统的现状,对我国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体系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监测 预警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迅速向全国蔓延。在疫情发生初期,我国采用围堵策略,并围绕此策略要点实施一系列核心措施,包括社会动员、加强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封锁疫区和交通管控以减少人员流动、增加人际距离、环境卫生措施以及个人防护等,以期尽快将疫情控制在武汉等有限地区。本文对围堵策略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核心措施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围堵策略及核心措施的公共卫生意义,并基于措施效果的全面评价与疫情发展的态势评估提出下一步考虑建议。

  • 标签: 围堵策略 核心措施 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改良电休克(MECT)对重性抑郁症(MDD)大脑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MDD患者,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方法,以双侧伏隔核为种子点分析MDD患者MECT前、后功能连接(FC)的变化;并将(脑区之间)有显著改变(P<0.05)的FC的变化与患者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17)评分的变化做相关性分析。结果40例接受MECT治疗的MDD患者,男10例,女30例,年龄(38±11)岁。在MECT治疗之后,MDD患者右伏隔核与右额上回(P<0.001)、右缘上回(P<0.001)、右角回(P= 0.017)、右顶下回(P=0.017)、左额上回(P<0.001)、左颞中回(P= 0.017)及左角回(P= 0.012)等多个脑区的FC明显强于MECT前(P<0.05)。并且右伏隔核-左额上回(r=-0.454,P=0.003)、右伏隔核-右角回(r=-0.437,P=0.005)及右伏隔核-左角回(r =-0.383,P = 0.015)FC的改变和患者的HRSD-17评分改变呈负相关。结论MECT可能通过调节右伏隔核和双侧角回和左额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缓解重性抑郁症。

  • 标签: 电惊厥疗法 重性抑郁症 伏隔核 奖赏系统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清醒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6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提升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出现了明显的降低,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治疗依从率是96.7%,对照组是86.7%。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重症护理室清醒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并且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得患者对护理人员更为满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重症监护室 清醒患者 焦虑 抑郁 治疗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SGA)和早产适于胎龄儿(AGA)纠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时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差异,促进早产SGA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且出院后定期在高危儿门诊规律随访满1年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定期进行身高、体重和头围测量及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并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分为SGA组和AGA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时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情况。结果纳入随访研究的早产儿共144例,SGA组63例,AGA组81例。两组早产儿体格生长比较:SGA组纠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时身高、体重及头围均落后于A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早产儿神经发育比较:在纠正胎龄6月龄时,SGA组适应性、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和发育商均落后于A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精细运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纠正胎龄12月龄时两组早产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和发育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SGA体格生长明显落后于早产AGA,且在纠正胎龄12月龄时仍无法实现有效追赶,但神经发育追赶效果明显,可在纠正胎龄12月龄时达到早产AGA同等发育水平,临床应重视早产SGA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

  • 标签: 早产儿 小于胎龄儿 体格生长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集束化护理联合空肠营养支持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集束化护理+空肠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营养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后ALB、Hb、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集束化护理与空肠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营养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加快病情恢复。

  • 标签: 早期集束化护理 重症 颅脑损伤 空肠营养支持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与自噬对大鼠氟骨症骨质疏松中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9月,采用灌胃给氟建立大鼠氟骨症模型,设立对照组、10 mgF-/kg组、20 mgF-/kg组、2 mg/kg雷帕霉素(RAPA)+10 mgF-/kg组和2 mg/kg RAPA+20 mgF-/kg组,每组20只,实验周期3个月。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骨组织的变化,骨密度仪和力学生物仪检测骨组织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指标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及最大承受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组织磷酸化mTOR(p-mTOR)、自噬相关指标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和微管相关蛋白II(LC3-II)、ALP、成骨细胞转录因子(Osteri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吸收指标RANKL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mgF-/kg和20 mgF-/kg组大鼠氟斑牙表现明显,骨膜厚度增加且出现吸收陷窝,血清中BGP、OPG、PINP、TRACP和RANKL含量上升(P<0.05),骨组织骨密度、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和最大承受力明显降低(P<0.05),骨组织p-mTOR和p62表达减弱(P<0.05),ALP、Osterix、Runx2和RANKL表达增加(P<0.05)。与10 mgF-/kg和20 mgF-/kg组比较,2 mg/kg RAPA+10 mgF-/kg和2 mg/kg RAPA+20 mgF-/kg组无明显氟斑牙症状出现,血清中ALP、BGP和OPG水平明显升高(P<0.05),TRACP和RANKL含量降低(P<0.05),骨组织骨密度、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和最大承受力明显上升(P<0.05),骨组织p-mTOR、p62和RANKL表达减弱(P<0.05),LC3-II、LC3-II/LC3-I、ALP、Osterix和Runx2表达增加(P<0.05)。结论RAPA可能通过抑制mTOR磷酸化激活自噬,促进骨形成的同时抑制骨吸收,从而缓解氟骨症大鼠早期骨质疏松。

  • 标签: 大鼠 氟中毒 氟骨症 骨质疏松 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骨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为了改善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的认知度及自愿筛查行为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4-2021.4来我院门诊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78例,按照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宫颈癌早期筛查认知行为指导干预的39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宫颈癌早期筛查认知度及自愿进行筛查率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患者实施宫颈癌早期筛查认知度及行为指导可有效提升其认知度,提高其自愿筛查行为,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指导 宫颈癌 早期筛查 认知和行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颅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发病48 h内收住天津市环湖医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当日均开始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空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者联用依洛尤单抗。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者纳入他汀组,联合应用依洛尤单抗者纳入联合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2周降脂治疗达标(LDL-c<1.70 mmol/L)情况和入院后2周内颅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合并疾病情况,脑梗死病因分型,降脂方案,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压、血脂水平以及降脂治疗第2周血脂水平等临床特征,将组间比较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分析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37例,他汀组358例(81.9%),联合组79例(18.1%);2组患者基本情况、合并疾病情况、脑梗死病因分型、降脂方案、入院时NIHSS评分、血压等临床特征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他汀组基线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联合组(TC:P<0.001,TG:P<0.001,LDL-c:P=0.004,HDL-c:P=0.024)。降脂治疗第2周,他汀组和联合组患者LDL-c、T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他汀组治疗前、后LDL-c和TC水平的差值均明显低于联合组[LDL-c:(0.66±0.91)mmol/L比(2.58±0.38)mmol/L,P<0.001;TC:(0.37±0.18)mmol/L比(1.94±0.44)mmol/L,P<0.001]。联合组降脂治疗达标率明显高于他汀组[87.3%(69/79)比9.7%(37/358),P<0.001]。入院后2周内他汀组和联合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0%(43/358)和13.9%(1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房颤动(OR=3.054,95%CI:1.402~6.651,P=0.005)、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OR=3.431,95%CI:1.554~7.573,P=0.002)和脑梗死病因分型为心源性栓塞(OR=1.544,95%CI:1.047~2.278,P=0.028)为早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洛尤单抗降脂疗效更佳,未发现依洛尤单抗与早期颅内出血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血脂异常 颅内出血 他汀类 依洛尤单抗
  • 简介:    摘要:通过将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和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浓度的水平指标与正常实验室参考值水平相比较,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2018年5月—2020年8月,采用内镜下精准肌层剥离术(endoscopic precise muscular dissection,EPMD)对3例伴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了治疗。3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标本无破损,标本长径2.0~5.7 cm,纤维化直径0.5~0.8 cm,手术时间30~70 min。1例术中穿孔,1例术后发热,无迟发性穿孔及出血发生。2例为治愈性切除,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复发及转移;另一例为非治愈性切除,内科保守治疗,随访期内无复发转移。以上初步结果提示,EPMD可用于早期胃癌伴黏膜下层严重纤维化的治疗,但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纤维化 早期胃癌 内镜下精准肌层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