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氧化应激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寻找有效的抗氧化治疗方法对于COP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中医药在COPD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许多中药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肺纤维化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COPD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CO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氧化应激机制 中医药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于用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用电短期峰值负荷不断创新高,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电力供需相对紧张,时常会出现电力不足的情况。智慧工程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管理概念,电厂智慧管控平台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将电力数据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能够全面地看到整个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降低设备故障风险,减少传统监控劳动成本。同时,电厂智慧管控平台的建设对于有效缓解我国局部地区电力紧张的问题,发挥着必不可缺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水电厂 智能化建设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化循证护理效果。方法: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所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循证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更短、血清CRP水平更低、心脏指数更高,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循证护理可促使护理质量提升,让患者在更具针对性、更具科学性的护理干预下尽早改善症状,缩短ICU住院时间,获得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循证护理 感染性休克 ICU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免疫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讨论了不同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并以临床疾病案例为基础,分析了菌群多样性与疾病发展的关联。通过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免疫相关疾病密切相关,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肠道菌群 多样性 免疫相关疾病 检测方法 临床案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9月我院诊治的62例急性肠胃炎患者纳入调研,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按照其治疗模式的不同设置为对照组、研究组,组内病例数均为31例。后期对调研数据予以正确评估,观测上述治疗方案的最终成效及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肠胃炎患者中,开展阿莫西林治疗后,可明显增加临床治疗率,减少患者痛苦,加快患者康复,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阿莫西林 药理机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定向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在腹部瘢痕整复中的扩张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腹部瘢痕患者,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12~51(31±12)岁,Ⅰ型瘢痕患者12例、Ⅱ型瘢痕患者8例。Ⅰ期在瘢痕两侧置入额定容量为300~600 mL的扩张器2或3枚,其中至少1枚额定容量为500 mL(作为后续观察对象)。拆线后开始注水治疗,扩张时间为4~6个月,注水量达扩张器额定容量2.0倍后,Ⅱ期行腹部瘢痕切除+扩张器取出+局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分别测定注水量达扩张器额定容量1.0、1.2、1.5、1.8、2.0倍时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并计算扩张相应倍数(1.0、1.2、1.5、1.8、2.0倍)和相邻倍数区间(1.0~1.2、1.2~1.5、1.5~1.8、1.8~2.0倍)时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测定术后0(即刻)、1、2、3、4、5、6个月时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并计算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2、3、4、5、6个月)和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0~1、1~2、2~3、3~4、4~5、5~6个月)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结果与扩张1.0倍[(287.6±2.2)cm2、(47.0±0.7)%]比较,扩张1.2、1.5、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315.8±2.1)、(356.1±2.8)、(384.9±1.6)、(386.2±1.5)cm2,(51.7±0.6)%、(57.2±0.6)%、(60.4±0.6)%、(60.5±0.6)%]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46.04、90.38、150.14、159.55,45.11、87.83、135.82、118.48,P<0.05);与扩张1.2倍比较,扩张1.5、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49.82、109.64、122.14,144.19、49.51、105.85,P<0.05);与扩张1.5倍比较,扩张1.8倍(t值分别为38.93、39.22,P<0.05)、2.0倍(t值分别为38.37、38.78,P<0.05)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均明显增加;与扩张1.8倍比较,扩张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1、4.72,P>0.05)。与扩张1.0~1.2倍比较,扩张1.2~1.5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明显增加(t=6.95,P<0.05),扩张1.5~1.8、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5.89、40.75,P<0.05);与扩张1.2~1.5倍比较,扩张1.5~1.8、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0.50、41.92,P<0.05);与扩张1.5~1.8倍比较,扩张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明显降低(t=32.60,P<0.05)。与术后0个月比较,术后1、2、3、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61.66、82.70、96.44、102.81、104.51、102.21,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2、3、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37.37、64.64、69.40、72.46、72.62,P<0.05)、回缩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32.29、50.00、52.67、54.76、54.62,P<0.05);与术后2个月比较,术后3、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52.41、60.41、70.30、65.32,P<0.05)、回缩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52.97、59.29、69.68、64.50,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5.53、38.00、38.52,P<0.05)、回缩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25.36、38.59、37.47,P<0.05);与术后4个月比较,术后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t值分别为41.10、50.50,P>0.05)和回缩率(t值分别为48.09、50.0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5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和回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0、9.59,P>0.05)。与术后0~1个月比较,术后1~2、2~3、3~4、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3.56、40.00、49.21、53.97、57.68,P<0.05);与术后1~2个月比较,术后2~3、3~4、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2.37、27.72、30.16、31.67,P<0.05);与术后2~3个月比较,术后3~4、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3.73、41.31、54.10,P<0.05);与术后3~4个月比较,术后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0、23.60,P>0.05);与术后4~5个月比较,术后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0,P>0.05)。结论扩张器能有效扩张腹部皮肤,从而修复腹部瘢痕畸形,注水扩张达扩张器额定容量1.8倍后维持扩张1个月,可以作为Ⅱ期手术时间节点。

  • 标签: 瘢痕 扩张术 组织扩张装置 腹部 扩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活检病理诊断为T3N0M0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HT),观察组44例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IH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初次IHT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恢复正常时间、间歇期时间,记录两组治疗期间PSA水平动态变化及预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初次IHT后PSA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IHT后间歇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6、12、24个月PS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年PSA-无进展生存(PSA-PFS)率为77.27%,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2年总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IHT治疗前列腺癌,可更快地降低PSA水平,提高2年PSA-PFS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以改善脑灌注为目标的儿童顽固性血管麻痹性休克治疗的价值。方法分析1例顽固性血管麻痹性休克患儿的救治过程,以重症超声指导改善脑灌注。结果以改善脑组织灌注和恢复组织氧供为目标的诊治过程获得良好疗效。结论以重症超声为基础的多模态监测,有助于儿童重症医生优化脑灌注,改善脑功能,实现灌注导向的休克精准治疗。

  • 标签: 重症超声 休克 脑灌注 儿童
  • 简介:摘要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是以血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循环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改善患者结局的治疗策略。重症超声以改善组织灌注为根本方向,实施目标-目的分层管理,区分表象与本质;通过连续监测、整合临床信息、动态评估,快速筛查休克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病因;优化治疗,减少或避免治疗中的再损伤;最终,实现器官化治疗和保护。重症超声图像的解读、病因分析和病情判断、治疗决策的形成、治疗方向和强度的精细调节,离不开对重症医学规律和疾病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理解。

  • 标签: 重症超声 血流动力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为儿科工作者提供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儿童期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以发热、肝酶升高、全血细胞数降低、休克、多脏器衰竭等为首发表现,确诊为HLH并给予化疗,同时进行肿瘤等继发因素相关检查,并最终确诊。1例为肝移植术后患儿,1例给予淋巴瘤化疗方案,但最终2例患儿因严重感染和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本病罕见,临床过程呈爆发性进展,预后差。HLH与淋巴瘤临床表现相互交织,临床医生在诊治HLH患儿时,恶性肿瘤应被视为可能的潜在疾病之一。

  • 标签: 儿童期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和重症超声导向的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个体化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重度pARDS患儿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治疗过程,在救治过程中采用EIT和重症超声指导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结果EIT指导肺复张和最佳呼气末正压滴定,重症超声评估pARDS血流动力学和肺部状态,指导右心保护通气和循环保护通气的实施。最终患儿成功救治。结论pARDS保护性通气的理念,已由传统的肺保护通气走向右心保护和循环保护通气的理念,最终达到对肺血管内皮的保护。EIT和重症超声丰富了对p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和对保护性通气的理解。

  • 标签: 儿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的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颗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去除牙齿冠方1/3暴露牙本质,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颗牙。于各组牙齿牙本质表面涂抹粘接剂并光固化后,保持A组及C组牙齿表面干燥条件下树脂粘接。于B组及D组牙齿牙本质表面喷洒水雾模拟唾液污染后树脂粘接。在牙本质树脂粘接后使用OCT对样本扫描成像。结果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在OCT图像上显示为显著高亮度影像,与周围正常组织及粘接区域分界清晰。无论是在激光蚀刻后或是酸蚀剂蚀刻后,干燥条件下的树脂粘接并不能完全杜绝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水汽污染条件下树脂粘接后的粘接界面缺陷更加明显。结论OCT系统在牙本质树脂粘接过程中可对牙本质及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进行有效监测,能准确显示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具有作为临床治疗过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潜力。相比于激光蚀刻技术,磷酸酸蚀剂蚀刻操作简便,且能减少干燥或污染状态下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

  • 标签: 铒激光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树脂充填 牙本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脑血管网络的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系统,并探究光声波开启血脑屏障的可行性。方法使用1064 nm波长激光对不同浓度的纳米材料PATQ-T进行光声成像。暴露3~8周龄KM小鼠颅骨,通过尾静脉注射将纳米材料打进小鼠体内,在1064 nm的波长下对进行注射前后的脑血管网络进行成像,然后用532 nm的激光产生光声波,观察血脑屏障在光声波作用下的开启情况。结果近红外光声成像系统拥有较好横向分辨率,约为80 μm。通过光声成像可以看到PATQ-T的光声信号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1064 nm的波长下,PATQ-T显示了较好的光声增强效果。经光声波激发后,在血管网络周围出现了明显的光声信号增强。结论通过光声成像技术可以对小鼠脑血管网络进行成像。光声波具有开启血脑屏障的作用。

  • 标签: 光声成像 脑血管 近红外二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联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到2020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16例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合并广泛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16~62岁,平均37岁;感染部位:胫骨上段4例,胫骨中下段10例,腓骨中段2例;按Cierny-Mader分型:所有患者解剖分型均为Ⅲ型,宿主分型:B型14例,C型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4 cm~23 cm×14 cm。所有患者均接受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移植术联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末次随访时按Paley等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6个月)。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存活。末次随访时按Paley等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1例。移植人工骨与胫腓骨均在术后6~l2个月(平均8.9个月)内获骨性愈合。1例于术后1年复发,出现慢性窦道流脓,经再次清创,感染控制,伤口愈合。14例患者更换了单边或环形外固定支架,2例保留钢板内固定。骨缺损长度平均2.4 cm,外固定支架使用时间8~14个月(平均10.5个月)。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联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伴广泛软组织缺损的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疗效满意,能充分覆盖骨及软组织缺损,有效控制感染。

  • 标签: 骨疾病 感染性 外科皮瓣 硫酸钙 万古霉素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与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维普、万方、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检索腹腔镜肝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相关文献。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1年6月7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作者分别进行数据提取,并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比较LH组与RF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总并发症、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等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合计3690例患者,其中LH组1 708例,RFA组1 982例。荟萃分析显示,与LH组相比,RFA组的手术时间短(MD=-86.41,95%CI:-116.21~-56.60)、出血量少(MD=-213.22,95%CI:-273.43~-153.00)、住院时间短(MD=-3.23,95%CI:-4.13~-2.32)、并发症发生率低(OR=0.33,95%CI:0.26~0.43),但局部复发率高(OR=1.83,95%CI:1.38~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H组5年生存率优于RF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51~0.90,P=0.008)。结论与RFA相比,LH术后肝细胞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低,远期生存率高。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腹腔镜肝切除术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是一种具有广泛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好发于7~9岁的儿童,偶见于成人。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生长于神经系统的中线结构,其常见的部位包括丘脑、脑干和脊髓,呈弥漫性生长,易出现转移和复发,且预后不良。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辅以放射治疗和化疗的综合疗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建立尘螨过敏原第1、2组分(Der p 1、Der p 2)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通过优化试剂组份和反应模式,评估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Der p 1、Der p 2 sIgE的各项性能指标。同时检测50例疑似尘螨过敏患者血清Der p 1、Der p 2 sIgE水平,与Phadia系统测定结果为标准进行比较,其一致性的比较采用Kappa检验。结果最佳实验体系为:磁微粒用量25 μg,反应缓冲液(pH值7.4)含0.1 mol/L Tris-HCl、质量分数0.25%酪蛋白,包被液含20 mmol/L磷酸缓冲液(PB)、质量分数1%牛血清白蛋白(BSA),发光增强液含体积分数0.05% Triton X-100,采用两步法免疫反应,样本量为20 μl,反应温度为37 ℃。检测体系最低检出限小于0.01 kU/L,线性范围0.2~100.0 kU/L,批内、批间精密度分别小于5%、7%,Der p 1和Der p 2交叉污染率分别为0.19%、0.21%。与Phadia系统测定结果比较,Der p 1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78.0%(32/41)、9/9,一致性较好(Kappa=0.65,P=0.008);Der p 2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3.3%(28/30)、85.0%(17/20),一致性也较好(Kappa=0.79,P=0.003)。结论成功建立了尘螨过敏原Der p 1、Der p 2 sIgE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其各项性能指标良好,与Phadia系统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免疫球蛋白E 抗原,尘螨属 欧洲屋尘螨 化学发光测定法 纳米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