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刚开始流行时,病理科面临员工恐慌、院感风险剧增、防护物资不足、应对经验缺乏等困难。为保障科室安全,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我们通过分析现有条件,采取加强学习、调整科室布局和流程、加强人员和物质管理等措施进行科学应对,实现了科室零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为疫情防控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22年4月2日至5月7日上海市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N3舱收治的4 264例核酸筛查呈阳性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预后转归以及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 264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3 111例(占73.0%),轻型感染者1 153例(占27.0%)。年龄2~81岁,整体年龄中位数为45(33,55)岁;男女比例为1.37∶1。有3 305例(占77.5%)曾接种新冠疫苗,其中3 166例感染者完成2剂以上接种。感染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病程中无症状感染者以接受单纯中医药治疗(55.1%)和临床观察(36.8%)为主,轻型感染者以接受单纯中医药治疗(42.2%)和中西医结合治疗(30.4%)为主。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中位住院时间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分别为9(6,10)d和8(5,9)d,其中轻型感染者住院时间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比无症状感染者稍延长〔d:10(8,11)比9(5,10),8(6,10)比7(4,9),均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临床分型为轻型与住院时间延长相关,接受单纯中医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住院时间缩短相关(均P<0.05)。结论本轮上海地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以无症状和轻型为主,中青年感染率高,临床常见咳嗽、咳痰等上呼吸道症状,高龄和轻型患者的住院时间较无症状感染者延长,接受中医药治疗患者住院时间缩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奥密克戎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住院医师)的行为及情绪,依据调查结果调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方法采用"问卷星"微信小程序对超声科40名住院医师(27名超声专业、13名其他专业)进行实名制封闭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问题、行为改变调查、行为态度调查和情绪状况调查。对调查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有效问卷40份,参与率100.0%。24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问题答题正确率超声专业与其他专业住院医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0%(596/648)vs. 93.6%(292/312),P>0.05]。住院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主要外出行为明显减少,各种居家等行为明显增多,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能)发生在自己所处小区或村镇时,紧张、恐惧、悲观、郁闷等负面情绪明显表达出来。依据问卷调查结果调整了教学计划和方式,采用公众号进行网络授课和评价,并指导住院医师调整居家行为方式和情绪。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住院医师的行为和情绪都发生了变化,规培基地应针对性地调整规培教学计划和方式,做好疫情期间住院医师的心理和学习辅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超声 规范化培训 行为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招远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一线医务人员的真实体验,为完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应急预案和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2020年4—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招远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12名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一线医务人员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应对不足(物资供应不足、医务人员应对准备不足、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设置不完全符合指南要求);存在负性情绪(害怕被感染、担忧挂念家人);工作复杂多样(隔离人员存在抵触心理、隔离人员需求多样、工作负荷较大、隔离防护装备的不适感、职业暴露);感受到支持和肯定(防疫部门和医疗系统的关心与支持、隔离人员的感谢和肯定)。结论一线医务人员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应急预案,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重视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优化管理方法,建立弹性休班制度。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隔离 医务人员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招远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一线医务人员的真实体验,为完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应急预案和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2020年4—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招远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12名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一线医务人员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应对不足(物资供应不足、医务人员应对准备不足、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设置不完全符合指南要求);存在负性情绪(害怕被感染、担忧挂念家人);工作复杂多样(隔离人员存在抵触心理、隔离人员需求多样、工作负荷较大、隔离防护装备的不适感、职业暴露);感受到支持和肯定(防疫部门和医疗系统的关心与支持、隔离人员的感谢和肯定)。结论一线医务人员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应急预案,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重视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优化管理方法,建立弹性休班制度。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隔离 医务人员 质性研究
  • 作者: 邹灵婕 张文 宋艳 刘尚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免疫实验室,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瘤Ⅱ型单纯疱疹病毒(oHSV2)诱导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产生的脾淋巴细胞对结肠癌肺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18只6周龄BALB/c雌性小鼠,取对数生长期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细胞,分别接种于小鼠右侧背部(2×105/只)和脾(1×105/只),肿瘤细胞通过脾静脉血行转移至肝,构建CT26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HSV2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9只;oHSV2组采用100 μl oHSV2(感染复数为1)进行皮下瘤内多点注射,PBS组采用100 μl PBS进行皮下瘤内多点注射;隔1 d注射1次,共6次;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小鼠存活情况,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荷瘤后第20天处死两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小鼠,分离其脾淋巴细胞。摸索结肠癌肺转移瘤CT26细胞株最佳接种数量和最适观察时间点;选择9只正常的6周龄BALB/c雌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只。实验组小鼠尾静脉同时接种oHSV2诱导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产生的脾淋巴细胞(4×107/只)和CT26细胞(2×105/只),阴性对照组小鼠尾静脉同时接种相同周龄正常小鼠的脾淋巴细胞(4×107/只)和CT26细胞(2×105/只),空白对照组小鼠尾静脉只注射CT26细胞(2×105/只);荷瘤后第10天全部处死3组小鼠,观察肺转移瘤的生长,小鼠存活情况,观察小鼠各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中,oHSV2组9只小鼠中7只未发现肝转移灶,2只出现1~2个长径<2 mm肝转移灶;PBS组9只小鼠均出现多发性肝转移灶,肿瘤长径1~10 mm。oHSV2组小鼠总生存优于PBS组小鼠(P<0.001)。结肠癌肺转移瘤小鼠模型中,小鼠尾静脉接种肿瘤细胞的最佳细胞数量为2×105/只,最佳观察时间点为尾静脉注射后第10天;荷瘤24 d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全部死亡,实验组小鼠在第60天仍全部存活,3组间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肺脏组织未见明确肿瘤细胞,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肺脏组织有广泛弥漫的肿瘤细胞。结论oHSV2诱导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产生的脾淋巴细胞能够有效抑制CT26小鼠结肠癌肺转移瘤的生长。

  • 标签: 溶瘤病毒 结肠肿瘤 转移瘤 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