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来审视中国的翻译家必将有一番新的发现,这点对于个案诗人兼翻译家陆志韦的译诗研究同样适用。文章重点追寻陆志韦早年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中,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诗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标签: 译诗 规范 诗学观 翻译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具备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范畴,首先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25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 评分、FMA 评分两项数据。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FMA 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别接受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加快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预后康复,需加强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并将其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研究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行动研究法,在早期教育专业核心课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初步建立了早期教育专业核心课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与测评方式。

  • 标签: 早期教育 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观察到的只是表象,而非孩子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因此,作为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者,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观察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呢? 在实践中本文总结出了一套观察策略:一是以幼儿为中心进行观察;二是运用提问策略进行观察;三是通过“非语言”语言来判断幼儿行为。

  • 标签: 区域活动 婴幼儿 行为观察
  • 作者: 张旭 王雁 徐路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300020(现工作于保定鹰华眼科医院,保定 071000)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3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8年1—4月在保定鹰华眼科医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46例46眼,分别进行戴镜前及戴镜后1个月的角膜像差、角膜离心率e值测量。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分析角膜形态,记录6 mm内角膜前后表面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各方向e值,Zernike分析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 mm直径范围内的前表面、后表面和全角膜Z33、Z3-3、Z31、Z3-1和Z40值。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球差的值向正向漂移,角膜后表面水平彗差、球差的值向负向漂移,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戴镜前eNf、eTf、eIf、eSf、eMf分别为0.580(0.450,0.670)、0.455(0.378,0.513)、0.485(0.268,0.553)、0.665(0.578,0.740)、0.505±0.015,戴镜后分别为0.285(-0.635,0.665)、-0.605(-0.813,-0.335)、-0.545(-0.765,0.305)、-0.335(-0.705,0.423)、-0.247±0.058,戴镜后各个方向角膜前表面由陡峭变为平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全角膜球差与角膜e值、初始屈光度均呈中度负相关(rs=-0.626、-0.450,均P<0.05),水平彗差与颞侧e值中度负相关(rs=-0.391,P=0.004);戴镜后角膜前表面球差与角膜e值、初始屈光度呈中度负相关(rs=-0.612、-0.432,均P<0.05),水平彗差与颞侧e值中度负相关(rs=-0.400,P=0.003);戴镜后角膜后表面水平彗差与角膜前表面水平彗差呈负相关(rs=-0.380,P=0.009)。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全角膜和前表面球差、彗差正向漂移;角膜后表面球差、水平彗差负向漂移。戴镜前屈光度和角膜前表面变化大小是引起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近视/治疗 角膜塑形镜 高阶像差 角膜e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Barehe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Barehe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针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急性期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生活能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Barehe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Barehe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针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急性期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生活能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叙述了以受体蛋白作为主线,将细胞结构、内稳态调节和药物靶向治疗等前沿科学进展结合起来,实现知识再加工,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提高主动性、梳理知识体系、纠正理解错误、赋予知识新的意义。

  • 标签: 受体蛋白 细胞结构 动物生命调节 药物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亲子音乐活动,探讨提升幼儿音乐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一系列亲子音乐活动,观察幼儿在音乐表达方面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亲子音乐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其音乐表达能力。家庭环境中的亲子互动成为培养幼儿音乐表达技能的关键,促使其更积极地参与音乐创作和表达活动。通过亲子音乐活动,幼儿不仅在音乐技能上取得显著进步,同时在情感表达、创造力培养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 标签: 亲子音乐活动,幼儿,音乐表达能力,家庭互动,创造力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0~3岁婴幼儿亲子音乐活动对其综合发展的影响。通过系统的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亲子音乐活动有助于提升婴幼儿的感知能力、语言发展、社交技能以及情感表达。同时,这些音乐活动也对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家庭氛围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强调了在早期阶段推行亲子音乐活动的重要性,为婴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婴幼儿,亲子音乐活动,综合发展,语言能力,社交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早期护理干预在神经重症患者应激性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23年4月——2024年2月收治的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主体,资料筛选共计66例。按照“入院序号分组法”分出两组,即常规组(先入院者)33例、实验组(后入院者)33例。常规组提供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提供针对性早期护理干预,为验证护理作用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性胃溃疡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的应激性胃溃疡发生率更低,对比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的护理工作满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对比P<0.05。结论:在神经重症患者护理中落实针对性早期护理干预能避免应激性胃溃疡发生,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建议应用。

  • 标签: 神经重症 针对性早期护理 应激性胃溃疡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音乐活动游戏化是幼儿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助于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幼儿音乐表现能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 标签: 游戏活动 幼儿 音乐教育 作用
  • 简介:【摘 要】目的:剖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方法:将因脑卒中来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设置为研究主体,病例选择时间范围是2021年7月-2022年5月,将双盲法作为客观准则将患者划分成为两个小组,即参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比对两小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统计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患者更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参照组患者更高,P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成人初治继发性活动性肺结核痰菌阳性与痰菌阴性患者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山东省胸科医院收治的496例成人初治继发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痰菌阳性219例,痰菌阴性277例。患者均进行胸部CT检查,比较2组患者病灶的形态及分布特点,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49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CT结果显示,病变共累及8 346个肺段,其中痰菌阳性患者4 277个肺段,痰菌阴性患者4 069个肺段。气腔结节、小叶性实变和树芽征为最多见的3种征象,分别累及1 597个(19.1%)肺段、1 515个(18.2%)肺段和1 460个(17.5%)肺段。痰菌阳性患者CT表现为树芽征(79.9%,175/219)、大结节(66.2%,145/219)、段性实变(29.0%, 51/176)、空洞(60.7%, 133/219)、磨玻璃样变(56.2%, 123/219)和支气管扩张(27.9%, 61/219)的比例分别高于痰菌阴性患者的57.8%(160/277)、53.8%(149/277)、13.9%(30/216)、15.2%(42/277)、32.1%(89/277)和14.4%(40/2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363、7.815、13.468、110.388、28.868、13.570,均P<0.01)。痰菌阴性患者出现间质改变的比例高于痰菌阳性患者[35.4%(98/277)比25.1%(55/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1,P=0.014)。厚壁空洞多见于痰菌阳性患者[80.5%(107/133)],薄壁空洞多见于痰菌阴性患者[64.3%(2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8、26.473,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树芽征、段性实变和厚壁空洞是痰菌阳性肺结核的危险因素。CT诊断痰菌阳性患者的灵敏度为87.43%,特异度为82.95%,约登指数为0.704。结论成人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痰菌阳性与痰菌阴性患者的病灶形态及分布有一定差异。

  • 标签: 初治 肺结核,活动性 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近年来,《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逐渐受到关注,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和参与婴幼儿亲子活动,促进儿童综合发展。思政教育在婴幼儿亲子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引导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可以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儿童的思政素养。本研究的发现对于提高婴幼儿亲子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婴幼儿亲子活动 思政教育 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