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0~4岁体格生长特点和规律。方法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电子病历信息登记系统中的8 496例早产儿横断面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同期随访203 123名足月儿作为对照。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NBW)组、低出生体重(LBW)组和极低出生体重(VLBW)组;观察不同组别男、女童48月龄内的体重、身高(长)变化,并构建数值表,分析其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8 496例早产儿中男4 839例、女3 657例,其中VLBW组525例,出生体重(1.28±0.14)kg;LBW组3 862例,出生体重(2.07±0.28)kg;NBW组4 109例,出生体重(2.86±0.35)kg。NBW组2~<3月龄体重[男(5.61±0.96)比(5.64±0.78)kg,女(5.11±0.67)比(5.18±0.71)kg]和8~<10月龄身长[男(70.3±2.4)比(70.6±2.4)cm,女(68.9±2.2)比(68.9±2.4)cm]与足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BW组24月龄前体格指标随年龄增长与足月差距减小,24月龄后接近足月平均水平,体重相差0.64~0.95 kg,身高相差1.3~1.7 cm;VLBW组48月龄体重、身高仍低于足月平均水平,体重轻2.80~2.86 kg、身高低3.3~4.3 cm。VLBW组2~12月龄体重增长值分别高于LBW、NBW组0.35、0.71 kg;但在0~2月龄、12~48月龄VLBW组体重增长值分别低于LBW、NBW组(0.64、0.76)kg,(1.04、1.49)kg。24~<36月龄时,VLBW组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检出率最高,NBW组低于LBW组(P均<0.01);NBW组超重或肥胖率最高,VLBW组低于LBW组(P<0.01)。结论4岁前,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指标达到足月儿平均水平时间不同,有必要对早产儿生长的校正胎龄时间深入研究。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超重肥胖发生率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障碍发生率高,两者都是值得重视的营养不良高危人群。

  • 标签: 婴儿,早产儿 出生体重 体格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医务工作者食物过敏知识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培训课程,明确培训效果。方法2019年4月22—24日采用网络问卷对全国范围内儿科医务工作者进行食物过敏相关知识现状调查;针对知识现状设计培训课程,2019年11月8—10日招募儿科医生进行线下培训,并通过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及培训后2个月在线问卷测试3次,分析培训短期及长期效果。分析被调查者特征及知识性问答正确率和合格率(答对60%以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过敏知识合格率影响因素,各时间点问题合格率比较用χ2检验。结果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 187名儿科医务工作者参与此次调查。食物过敏诊断和治疗相关知识平均正确率分别为38.8%(461/1 187)和28.8%(342/1 187),食物过敏相关知识正确率18.6%(221/1 187)~63.4%(753/1 187),而合格率仅为12.6%(150/1 187)。86.7%(1 029/1 187)的被调查者能正确识别严重过敏反应早期症状,93.3%(1 107/1 187)的被调查者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首选肾上腺素进行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职称和医院等级是影响食物过敏知识正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27(95%CI 1.119~1.818)和1.866(95%CI 1.378~2.527)。69名儿科医生参与线下培训,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及培训后2个月食物过敏知识回答合格率(或例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20/44)、78.0%(46/59)和13/14,χ2=16.8,P<0.01]。结论儿科医务工作者食物过敏知识水平现状不容乐观,针对性线下培训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提升食物过敏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 标签: 食物过敏 知识 儿科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