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我国31个省份<18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的流行特征,为优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4月29日至2022年5月31日,中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所有年龄<18岁的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对感染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临床严重程度以及确诊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进行分析,并分析不同流行阶段感染者的流行特征。结果研究期间,我国共报告63 916例<18岁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14 777例(23.12%),无症状感染者49 139例(76.88%)。月报告感染者数在2022年4月达到高峰,为40 864例。感染者分布在30个省份的1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其中,上海市(41 562例)、长春市(5 753例)和吉林市(3 888例)占全国报告总数的80.11%(51 203/63 916)。男性占54.34%;感染者年龄M(Q1,Q3)为10(5,14)岁,57.73%的感染者集中在6~15岁;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56.14%)。确诊病例的发病至确诊时间M(Q1,Q3)为1(0,2)d。报告无症状感染占76.88%,轻型占21.78%,普通型和重型分别占1.32%和0.02%,无危重型和死亡病例;<1岁年龄组的重型/危重型占比(0.12%)高于其他年龄组。在不同流行阶段中,以Omicron变异株流行为主阶段的无症状感染占比最高(78.43%)。结论我国31个省份<18岁本土感染者主要为6~15岁中小学生,以无症状感染和轻型为主,临床严重程度较低;仍需加强对低年龄组感染者的监测,强化学龄儿童的疫情防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未成年人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国报告的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核酸首次阳性的时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完善入境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7月24日至2021年7月23日各省报告的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资料,对入境后核酸首次阳性的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7月24日至2021年7月23日全国28个省份共报告7 199例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从入境至核酸首次阳性的时间间隔M(Q1,Q3)为1(0,5)d。在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入境14 d内和14 d后核酸首次阳性者分别占95.15%(6 850/7 199)和4.85%(349/7 199),入境15~21 d内、22~28 d内和28 d后核酸首次阳性者分别占3.65%(263/7 199)、0.88%(63/7 199)和0.32%(23/7 199)。在入境14 d内和14 d后核酸首次阳性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分别占47.24%(3 236/6 850)和63.61%(222/349)。39.54%(138/349)的入境14 d后核酸首次阳性者在入境地解除集中隔离后存在跨省流动。结论约5%的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入境14 d后核酸首次阳性。为有效降低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引起本土续发疫情的风险,建议在入境第8~13天内增加1次核酸检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阳性 输入性
  • 简介:摘要2022年5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疫苗立场文件(2022年版)》(以下简称立场文件)发布。本文总结了立场文件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流感流行病学、风险人群、免疫接种对疾病的影响、流感疫苗及其效果与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的立场等,推荐各国均应考虑实施流感疫苗免疫规划项目以应对流感大流行。此外,还提出流感监测平台可与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毒监测整合。分析了对我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和疫苗接种的启示:(1)优化流感疫苗政策,以促进免疫服务的实施;(2)流感防控应从群医学角度,关注个体和群体“促防诊控治康”一体化;(3)应将流感、新冠、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联合防控,整合利用多渠道数据,建立多渠道监测和智慧化预警技术和平台,实现多病共防共控。

  • 标签: 流感 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 立场文件 呼吸道传染病
  • 作者: 张婷 白雪飞 王雯 刘晓雪 张习习 王大燕 张少白 陈直平 何寒青 黄卓英 徐爱强 彭质斌 冯录召 余文周 冯子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730,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信息所,成都 610041,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部,广州 510440,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济南 25002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北京 1000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安 710054,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 310051,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杭州 310051,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上海 200336,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 250014,中国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老年人、婴幼儿和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新型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的共同感染和流行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和康复复杂化。季节性流感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在目标人群、接种时间、接种单位都有重叠,虽然目前流感疫苗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同时接种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证据不足,但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已建议流感灭活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同时接种。本文汇总了国内外两种疫苗同时接种的政策和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季节性流感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支撑。

  • 标签: 流感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疫苗 同时接种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环境下,流感的流行强度、流行特征和人群的感染风险均呈现出新的特点,且全球多地区已出现新冠肺炎和流感共同流行的情况。新冠肺炎和流感的传播方式、临床症状等方面相似,流感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对细胞的作用机制上也存在相似之处,同时做好新冠肺炎和流感的防控工作具有较强可行性和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流感疫苗接种预防共同感染、流感疫苗和新冠病毒疫苗同时接种等方面,探讨了流感和新冠共同防控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季节性流感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支撑。

  • 标签: 流感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同时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实施免费接种政策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流感疫苗的接种现状、接种意愿、推荐行为以及关联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基于网络问卷调查平台,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8家医院的3 16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关联因素的分析。结果2019—2020年度,调查地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为23.97%,2019—2020年度医务人员推荐其他人接种流感疫苗的比例为25.69%。高职称、高学历、支持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的研究对象,流感疫苗接种率高。医务人员不推荐其他人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为:担心患者误解有商业利益、担心推荐接种引起的可能纠纷、国家或单位没有要求推荐流感疫苗、担心流感疫苗有不良反应。结论免费政策下深圳市南山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推荐率相对较低。加强对医务人员流感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免费政策,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以及推动流感疫苗接种、推荐等相关规定的出台,是提高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及推荐率的关键。

  • 标签: 流感疫苗 医务人员 接种率 预防接种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流感流行季我国流感疫苗接种政策和接种现状。方法以县区为单位调查全国流感疫苗接种政策和接种率。对两个流行季流感疫苗接种政策及接种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16%和2.47%。其中免费接种政策人群接种率最高(51.75%和38.32%),其次为医保报销政策(9.74%和7.36%)。2021—2022年度,我国实施免费接种政策的县区数较上一年度减少61个,但覆盖人数增加51.29%,绝大多数人群接种率下降,下降较多的依次为医务人员等其他人群(两个流行季分别为75.69%和40.15%)、学龄前儿童(58.86%和26.15%)、老年人(45.71%和32.94%)。2021—2022年度,实施医保报销政策的县区数较上一年度增加6个,覆盖人数增加11.12%,接种率亦有所下降。结论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低,实施费用优惠政策可提高接种率。

  • 标签: 流感疫苗 疫苗接种覆盖率 政策
  • 简介:摘要季节性流感(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播迅速,各年龄段人群均易感染,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的临床特征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疾病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的临床特征和病情严重程度等研究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对流感的及时识别、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支持。

  • 标签: 季节性流感 年龄 临床特征 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玉溪市流感季节性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季节性,年估计百分比变化分析流行特征。结果玉溪市流感年均发病率11.45/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36.21%(95%CI:12.48~49.32,P<0.05);发病人群以15岁以下为主,尤其0~4岁组,发病率最高(57.80/10万),年均增长速度68.04%(95%CI:31.91~71.89,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 =6.05,P<0.05)。澄江市(33.20/10万)和峨山县(31.10/10万)发病率最高,元江县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最快57.62%(95%CI:19.24~71.76,P<0.05)。发病高峰在冬季,发病率68.61/10万,年均增长速度6.93%(95%CI:1.80~11.60,P<0.05)。季节分布的M值和γ值分别在0.37~0.89和0.38~0.89之间波动。发病高峰日为12月31日,高峰期在10月24日至次年2月24日,流行期8月28日至次年4月25日。结论各地区应根据疫情流行变化趋势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以降低发病水平,避免疫情持续蔓延。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集中度 圆形分布 年估计百分比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2007—2020年流感疫苗批签发特征,为我国流感疫苗研发生产及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网站汇总截至2021年2月底公开的生物制品批签发数据,分析流感疫苗批签发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变化趋势。结果Joinpoint回归模型显示,2007/08—2009/10流行季,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67.3%(95% CI:11.3%~151.5%),呈递增趋势;2009/10—2018/19流行季,APC为-14.8%(95% CI:-18.5%~-11.0%),呈递减趋势;2018/19—2020/21流行季,APC为72.3%(95% CI: 14.6% ~ 158.9%),呈递增趋势;整体来看,2006/07—2020/21流行季,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5.3%(95% CI: -2.3%~13.5%),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疫苗生产厂家缩减并趋于稳定。流感疫苗以三价裂解疫苗为主,四价裂解疫苗和三价流感减毒活疫苗相继获批上市使用;当前适用于6月龄~3岁儿童的流感疫苗仅有三价裂解疫苗,其批签发量远低于适用3岁及以上人群的批签发量(29.1% vs 70.9%);超过90%的流感疫苗能够在10月底前获得批签发。结论近年来,流感疫苗批签发量下降和生产企业数减少的趋势得到改善,流感疫苗种类逐渐增多,未来需增加6月龄~3岁儿童流感疫苗产量、研发上市新型流感疫苗。

  • 标签: 流感 流感疫苗 批签发
  • 简介:摘要针对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排毒持久性以及复检核酸阳性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复检阳性者的特征与传染性,为完善病例管理与预防新冠病毒传播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复检阳性率范围在2.4%~19.8%之间,复检阳性时间中位数为出院后4~15 d。复检阳性后新冠病毒特异性IgM、IgG和IgA抗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1.11%~86.08%、52.00%~100.00%、61.54%~100.00%;总抗体和中和抗体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8.72%和88.46%。复检阳性后病毒载量低于初次感染时的病毒载量。目前,全球至少报告了3 380例复检阳性者,有3例复检阳性者(1例免疫缺陷病例和2例肺部影像学异常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具有传染性的活病毒,有1例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无症状感染者引起密切接触者感染。复检阳性者具有传染性的风险总体很低,极个别复检阳性者不排除引起续发传播的可能。对于复检阳性者的管理时间和管理方式,可基于病原检测结果对个体传播风险评估后进行确定。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复检阳性 传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厦门市实施入境人员“14+7隔离”与“核酸+总抗体筛查”策略(联合筛查策略)对发现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17日至12月31日厦门市入境人员、7月18日至12月31日外地隔离不足21 d的入境人员。收集和分析实施联合筛查策略后的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发现时间、路径和检测情况。结果在174 628名入境人员和943名外地入境人员中,共发现304例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163例(53.6%)为总抗体阳性后经多次及多部位核酸检测确诊,27例(8.9%)在入境14 d后首次核酸阳性,136例入境“14 d”隔离期间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仅8例在总抗体阳性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128例在平均2.3次(最高6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转为阳性。联合筛查策略比“14 d隔离+核酸筛查”策略估算多检出155例,占入境感染者总数的51.0%,提高检出率约1倍。截至2021年2月26日尚未发现厦门市入境人员引起的续发感染。结论厦门市对入境人员实施联合筛查策略,可有效筛查入境14 d后转为核酸阳性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与“14 d隔离+核酸筛查”策略相比,有效提高检出率,降低境外输入引起续发传播的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境外输入 隔离 抗体
  • 作者: 来晓真 彭质斌 秦颖 冯录召 李中杰 冯子健 方海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26期
  • 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19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北京 102206,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73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经济学联合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 简介:摘要流感为我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疾病与经济负担,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的叠加风险为流感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老年人群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风险较高、接种疫苗的成本效益较好,且对资金支付更加敏感,应为其设置合理的流感疫苗接种筹资机制,提高疫苗接种率。本文提出了老年人群流感疫苗筹资的三类策略,分别探索在个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分担机制、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分担机制、地方财政支付机制下,老年人群接种成本在个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之间的分担比例及金额。策略一在短期内对多数地区而言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较强,策略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接种率,策略三鼓励地方财政支付,帮助缓解中央政府财政压力。从测算结果来看,老年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经济负担较重,推荐采取有急有缓、循序渐进的办法,推动多方共付机制的发展。

  • 标签: 流感疫苗 老年人 免疫规划 财政 筹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患病和就诊情况。方法根据截至2020年3月31日各省(市)新冠肺炎病例累计报告发病率,将各省(市)划分为高、中、低流行地区,采用分层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社区人群新冠肺炎相关ARI的患病和就诊资料,计算新冠肺炎相关ARI罹患率和就诊比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人群新冠肺炎相关ARI患病和就诊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4 857名社区居民,647名(1.9%)调查对象自报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出现过新冠肺炎相关ARI,其中241名(37.2%)患者曾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从新冠肺炎相关ARI患病情况来看,在高流行地区,罹患新冠肺炎相关ARI的风险是低流行地区的1.36倍(95%CI:1.12~1.65);在不同年龄组中,20~39岁、≥60岁组罹患新冠肺炎相关ARI的风险分别是1~9岁组的1.80倍(95%CI:1.29~2.59)、1.63倍(95%CI:1.14~2.40);有基础疾病史罹患新冠肺炎相关ARI的风险是无基础疾病史的1.53倍(95%CI:1.23~1.89);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接触史的人群罹患新冠肺炎相关ARI的风险分别是无接触史的1.53倍(95%CI:1.01~2.27)、6.60倍(95%CI:5.05~8.53)。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接触史的新冠肺炎相关ARI患者就诊的比例是无接触史的1.68倍(95%CI:1.05~2.70)。结论新冠肺炎相关ARI的罹患率受该地区的新冠肺炎流行水平高低的影响,新冠肺炎高流行地区新冠肺炎相关ARI罹患率也高。然而我国新冠肺炎相关ARI患者发病后就诊的比例较低。因此,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应加强卫生服务利用宣传,积极提高人群ARI等疾病的就诊意识。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就诊 新冠肺炎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来减弱或清除病原体对机体的影响。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内特异性抗体动态变化特征对于疾病认识、诊断、以及疫苗研究与防控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同类型特异性抗体产生和持续时间、抗体水平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增进对新冠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学特征的了解。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体 动态变化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传染性特征是调查病例感染来源、确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和病例隔离时间等防控措施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技术报告与专业指南等资料进行综述,基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两个维度的研究结果,探讨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阶段的传染性特征。现有研究提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期均可分离到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发病4~6 d后在上呼吸道样本中病毒载量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提示在潜伏期末和发病1周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个别病例在恢复期尽管可再次检出新冠病毒核酸,但未发现具有传染性的证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潜伏期 临床症状期 恢复期 传染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群占比越来越大,其健康受到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传染病种类繁多,针对成年人的重要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有流感、肺炎球菌性疾病和带状疱疹等,另外新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了全世界的大流行,死亡人群中老年人占比最高,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本研究主要针对老年人群的疫苗可预防疾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概述,总结老年人群所面临的部分传染病问题,并提出防控建议。

  • 标签: 流感 肺炎球菌 带状疱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1-2019年中国B型流感的季节性、年龄分布以及与疫苗的匹配程度,为今后B型流感的监测和疾病负担评价、四价流感疫苗应用、免疫策略制定提供证据。方法利用全国流感监测网络2011年第14周至2019年第13周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数据,绘制热图、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B型流感季节性和年龄分布特征。利用流感周报公布的抗原性分析结果,分析B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毒株的匹配情况。结果2011-2019年中国B型流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6个冬春季和A型共同流行,且B/Victoria和B/Yamagata系交替流行,部分南方地区在个别年度出现B型2个系共同流行。B型流感的年龄分布呈双峰,2个系的病毒均在5~15岁组阳性率最高,10岁为峰值;B/Victoria系病毒在25~35岁组为次高峰;B/Yamagata系病毒在55~65岁组为次高峰。B型流感流行株在2015-2016、2017-2018年度与三价流感疫苗所含B型系别不匹配,在2011-2012、2012-2013、2013-2014、2014-2015、2016-2017年度与疫苗所含B型系别匹配,2018-2019年度与疫苗所含B型系别匹配但抗原性中等程度匹配,交叉反应性低。结论中国B型流感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强度低于A型流感,不同系病毒的年龄分布存在差异,B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多个季节不匹配,需持续开展B型流感的监测和疾病负担评价,完善疫苗免疫策略,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降低流感对高危人群的危害。

  • 标签: 流感,B型 季节性 年龄分布 疫苗匹配 免疫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8年全国法定报告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确诊发病和死亡病例的特征,为流感监测和病例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信息系统报告的发病日期在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流感病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4—2018年,全国共报告流感病例数1 939 842例,包括631 434例确诊病例和1 299 798例临床诊断病例,其中死亡病例为301例(确诊病例253例,临床诊断病例48例)。确诊病例中0~4岁儿童报告发病数最多,为225 184例(35.66%),≥65岁组报告发病数最少,为34 071例(5.40%);确诊死亡病例集中在18~49岁和≥65岁组,分别为90例(35.02%)与72例(28.02%),最低为5~17岁组,报告19例(7.39%)。确诊死亡病例的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3,10)d,长于确诊存活病例的3(1,7)d。西部地区确诊存活病例的发病-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2,11)d,长于东部的2(1,6)d和中部的3(1,7)d;2014—2018年间隔中位数从4(1,8)d缩短至2(1,5)d。确诊病例中流感病毒感染集中在≤17岁儿童,其中乙型流感构成比高;确诊死亡病例中甲型H1N1感染占79.20%(103/130)。结论以中国人口和WHO发布的流感罹患及死亡数据进行推算,我国每年法定报告的流感发病和死亡病例数远低于公认的流感发病和死亡水平。流感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开展实验室检测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降低出现严重结局的风险。

  • 标签: 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法定报告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迅速向全国蔓延。在疫情发生初期,我国采用围堵策略,并围绕此策略要点实施一系列核心措施,包括社会动员、加强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封锁疫区和交通管控以减少人员流动、增加人际距离、环境卫生措施以及个人防护等,以期尽快将疫情控制在武汉等有限地区。本文对围堵策略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核心措施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围堵策略及核心措施的公共卫生意义,并基于措施效果的全面评价与疫情发展的态势评估提出下一步考虑建议。

  • 标签: 围堵策略 核心措施 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