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7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84例,其中205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包括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确诊患者186例,以及2019-nCoV核酸检测阴性但临床症状和CT检测结果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其他疾病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检测。采用χ2检验对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结果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2019-nCoV IgM和2019-nCoV IgG的临床敏感度分别为70.24%(144/205)和96.10%(197/205),临床特异度分别为96.20%(76/79)和92.41%(73/79)。2019-nCoV抗体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95.63%(197/206),阴性预测值为91.03%(71/78),2019-nCoV核酸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100%(186/186),阴性预测值为80.61%(79/98)。2019-nCoV抗体检测和2019-nCoV核酸诊断2019-nCoV感染的总符合率为88.03%(250/284)。结论血清2019-nCoV IgM和IgG联合检测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筛查和诊断指标,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有效互补。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肺炎,病毒性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冠状病毒感染 血清学试验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暴发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0年1月20日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20年1月1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列为确诊标准,规范临床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操作流程成为当务之急,有必要制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临床实验室操作规范,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RNA,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实验室,医院 医学检验科学 规范 控制生物危害物扩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武汉地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病例的阳性率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20年1月20日至2月9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COVID-19疑似人群8 274例,标本类型包括呼吸道标本(鼻咽、口咽、痰和肺泡灌洗液)和非呼吸道标本(尿、粪便、肛拭子、血液和结膜囊拭子)。以核酸检测结果分组,ORF1ab及N基因同时阳性归为核酸检测阳性组;同时阴性归为阴性组;单一基因靶标阳性归为可疑组。以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同时对其中316例进行非2019-nCoV感染的13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检测。结果在8274例受检者中,2 745例(33.17%)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5 277例(63.77%)结果为阴性,252例(3.05%)结果 为可疑。2019-nCoV阳性组(56岁)和可疑组(52岁)年龄中位数均高于2019-nCoV阴性组(40岁)(t=27.569,P<0.001;t=6.774,P<0.001)。2019-nCoV阴性组中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阳性率(18.39%)高于2019-nCoV阳性组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阳性率(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05,P=0.003)。4种呼吸道标本和5种非呼吸道标本均可检出2019-nCoV核酸。结论男性2019-nCoV核酸阳性率高于女性,2019-nCoV核酸阳性患者会发生合并感染,非呼吸道标本也存在2019-nCoV病毒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病毒性疾病 临床实验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