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理论方法是考古学赖以进步的两条腿.考古发现不断刷新考古学家的视野并为考古学研究的深入提供新的资料,考古学理论方法使考古学的眼睛更加明亮,分析和思考更具有科学的力量.理论方法让考古学家对考古发现有更深入的认识,考古发现同时也推动综合研究和理论方法的进步.此外,考古发现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关注,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知识的普及可以为考古学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对考古学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考古学的持续发展要求考古学家必须正确处理考古发现、考古学自身理论方法的完善以及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知识状况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 标签: 考古学史 考古发现 知识 公众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 简介:公共博物馆的诞生将皇家贵胄的藏宝室变为面向公众的大学校,这所“学校”依托博物馆以物为媒的特性,为公众打造了一个具有包容性、观赏性、探索性、体验性的学习平台.这个自由而广阔的学习平台,尤其符合当代中小学生认知古往今来历史变迁的需要.

  • 标签: 博物馆 主人 历史变迁 中小学生 包容性 观赏性
  • 简介:在一些公众眼里,博物馆是一座特殊的建筑,它里边盛满了宝物,而在我们这些从业者的眼中,这些物乃是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物证,总之称得上是琳琅满目。但博物馆不完全是藏宝楼,博物馆也不完全是展示艺术的缪斯堂。博物馆这个屋檐下其实是个神奇的公共性精神与文化空间,它围绕藏品展开工作,但其实,博物馆的一切工作——包括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都是在以历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内涵与手段,在为着善——人和社会的完善而努力。

  • 标签: 博物馆 人类生存 展示艺术 文化空间 从业者 公共性
  • 简介:中国考古学的反思与前瞻曹兵武(中国历史博物馆)21世纪的钟声指日可待。这是结束一个时代并同时开始一个新时代的时候。此时,历史感和对未来的憧憬相交织,人类将面临着一个新的巅峰,而审视历史并重新审视生活的价值,则往往是这个时候的主题之一。在这个辞旧迎新的...

  • 标签: 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家 考古学文化 考古遗存 地层学
  • 简介:2006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有6处分布在南方地区。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被确认为是一个具有莫斯特文化特点的遗址,是莫斯特文化在中国南方的首次集中出现。这个遗址的发现表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在中国的南方的时间可能早于中国北方,这不仅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交流路线,同时也对中国智人的起源和中国文化的演进路线图提供了一些可能的暗示。

  • 标签: 东西方文化交流 旧石器时代 快乐 洞穴遗址 中国南方 南方地区
  • 简介:帷幕掀开来,掌声响起来。评奖获奖历来和荣誉、和热闹并令人难忘的场面联系在一起。但是评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是一种激励措施,是为了确立一种标准,张扬一种价值,引导一项事业的发展方向。奥斯卡奖带动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的兴盛.当代影视制作唯好莱坞马首是瞻;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方面引起一场世界性的竞争,深刻地影响了许多国家的科研选题、科研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它们每次揭晓时万众瞩目,留给世人无限的思考与启发。

  • 标签: 考古学 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现象 人类社会 评选活动
  • 简介:南方考古一直是相对于北方考古的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方考古的迅速进步一度让人们震惊:四川三星堆、江西大洋洲与中原殷墟可以并驾齐驱的青铜器和玉器等遗存的发现使学术界目瞪口呆;江浙沪地区对良渚文化尤其是余杭良渚遗址群及其包含的大型祭坛、大型墓葬、莫角山大型台城遗址等的新发现,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及其大型城址的发现,四川盆地宝墩文化及其史前城址群的发现,等等,使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呈现出全新的时空格局,也使学术界开始重新考虑中国早期文明的源头和框架问题,其中严文明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的两河流域说已经开始产生广泛的影响。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 文明起源 新石器时代晚期 长江中游地区 良渚遗址
  • 简介:考古发掘的新思考曹兵武一考古发掘是考古学的重要环节。如果将考古学按资料的回收、整理、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结论的验证这样的操作流程来观察,考古发掘是考古工作的基础,后边各个环节以及认识结论的准确性程度,都必须接受发掘的制约和检验。如果将考古学按照认识...

  • 标签: 考古发掘 考古遗存 结构性原则 地层学 埋藏学 考古学文化
  • 简介:中国考古学的姿势———俞伟超先生《考古学是什么》读后曹兵武如果把上帝之死视为人类精神现代性之始,考古学一度也是缔造现代的“罪魁祸首”之一,因为考古学直接参与了对上帝的谋杀。1859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和普雷斯特维奇对法国索姆河畔(Somme)古老地...

  • 标签: 中国考古学 俞伟超 考古学理论 考古学家 现代性 姿势
  • 简介:类型学是考古学的两大基石之一(另一个是地层学).不管考古学如何发展,它都将作为考古学家面对材料的基础性的方法论而贯穿考古学的始终.但是考古学史上每个阶段人们都会反思类型学的功能及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其局限性.二战之后,尽管以文化谱系和文化史重建为主要任务的考古学已经开始退出主流舞台,美国考古学界还曾经产生过所谓的"类型学大辩论".陈淳先生译介的这组文章,则基本上是新考古学产生之后对类型学的继续反思.

  • 标签: 专栏导读 知识考古 考古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