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手足口病的病原谱,对柯萨奇病毒A6 (coxsackievirus A6, CV-A6)型肠道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法对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各哨点医院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送的手足口样本进行EV-A71、CV-A16、CV-A6及总肠道病毒检测。挑选CV-A6阳性代表样本进行病毒培养,对病毒培养阳性的样本进行VP1区扩增并测序,采用Mega5.0及SeqMen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7 578份,其中EV-A71 320份、CV-A16 1 481份、CV-A6 3 171份,其它肠道病毒2 606份。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女发病比为1.56∶1,在每年的5~7月份及9~11月份有两个发病高峰。80份CV-A6阳性标本分离出病毒并完成VP1区基因测序。CV-A6毒株VP1区核苷酸同源性为93%~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100%;与CV-A6原型株Gdula VP1区核苷酸同源性为79%~81%,氨基酸同源性为95%~97%;与D3亚型代表株之间VP1区核苷酸同源性为92%~98%,氨基酸同源性为98%~100%。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CV-A6属于D3基因亚型,在系统进化树上呈多个分支分布。结论CV-A6是引起广州市手足口病的主要肠道病毒,其基因型为D3亚型。密切监测CV-A6分子特征及手足口病病原谱变化可以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6 系统进化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超声和MRI检查。并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MRI及超声联合MRI检查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检查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69.51%,灵敏度为64.10%,特异度为74.42%;MRI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82.93%,灵敏度为79.49%,特异度为86.05%;超声联合MRI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96.34%,灵敏度为94.87%,特异度为97.67%。乳腺浸润性癌、恶性肿瘤总计以及良性肿瘤总计的超声、MRI、超声联合MRI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肿瘤类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检查、MRI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灶长径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联合MRI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病灶长径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MRI检查应用于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可全方位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以及内部结构,其诊断效能高于单一诊断。

  • 标签: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块 良恶性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州市2019年不同来源的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分析H3N2流感病毒的进化变异特点。方法对广州市2019年门诊监测、暴发疫情、住院重症病例等不同标本来源的H3N2流感病毒进行分离并对其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进行测序,运用DNA Star 7.1、Mega 6.0软件分析病毒的变异和进化特点。结果2019年广州市H3N2流感表现为流行期Ⅰ(2019年1-8月)和流行期Ⅱ(2019年11-12月)2个流行高峰。男性和女性的H3N2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3.46%(703/5 221)和11.50%(510/4 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P=0.00)。10~20岁年龄组H3N2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25.18%,665/2 641),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测序发现,不同标本来源的毒株高度同源,亲缘关系相近,属于3C.2a.1分支。根据流行时间和进化特点,进一步划分为Group 1~3共3个小进化分支,Group 1分支流行于流行期Ⅰ、Group 3分支流行于流行期Ⅱ,Group 2分支为2个流行期过度的进化分支,流行期Ⅱ的病毒由流行期Ⅰ的病毒进化而来,且不同分支存在基因重组的现象。在疫苗选择压力下,Group 1~3分支逐渐出现HA抗原位点突变,导致新的抗原漂移。HA抗原位点变异主要发生A和B区,Group 1分支和Group 3分支受体结合位点变异发生在前壁和后壁,Group 2~3分支在HA抗原位点A区缺失2个糖基化位点。结论2019年广州市H3N2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包括位点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疫苗免疫压力下H3N2流感病毒发生快速的进化变异,抗原位点变异逐渐累积,进而出现新的抗原漂移。应对H3N2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特点进行持续监测。

  • 标签: 流感病毒H3N2型 抗原变异 基因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治疗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传统FRⅢ型矫治器进行治疗(对照组,n=59例)及接受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进行治疗(研究组,59例)的安氏Ⅲ类错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儿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硬组织指标[ANB角、SNA角、SNB角、下颌平面角(MP-FH)、上颌位置、上颌长、下颌长、面下部高、上中切牙角(U1-NA角)、下中切牙角(L1-NB角)] 、咀嚼功能(OD值)。结果治疗12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53%,高于对照组(77.97%,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ANB角、SNA角、SNB角、下颌平面角(MP-FH)、U1-NA角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上颌位置、面下部高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上颌长较治疗前增加(P<0.05),而L1-NB角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上颌长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L1-NB角减小(P<0.05),两组上颌长、L1-N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OD值均上升(P<0.05),且研究组OD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FRⅢ型矫治器,改良型矫治器更适用于治疗安氏Ⅲ类错患儿,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儿面型,还能提升患儿咀嚼效能。

  • 标签: 安氏Ⅲ类错 FRⅢ型矫治器,改良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方法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的脑功能影像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5例aMCI患者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部位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频率10 Hz,80% RMT,每次400个脉冲,5次/周,共治疗4周;对照组仅将磁刺激线圈垂直置于颅骨表面行假经颅磁刺激治疗,其余仪器设备、刺激位点、强度及频率等与观察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采集,比较治疗前后aMCI患者大脑ReHo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经4周rTMS治疗后的MoC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 )。fMRI检测结果显示,与组内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右侧额中回脑区的ReHo值显著增加(P<0.05 ),而对照组治疗后右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脑区的ReHo值显著降低(P<0.05 )。结论高频rTMS可以提高a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使认知相关脑区神经元间的自发活动更趋于同步化。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兹海默病 经颅磁刺激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