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DNA甲基转移酶在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Sham+5-Aza组)、脓毒症组(Sepsis组)和脓毒症+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Sepsis+5-Aza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CLP后24 h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提取DNA利用比色法测定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l、DNMT3a、DNMT3b)的mRNA表达,确定肺湿重/干重比值,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ELISA法测定IL-6、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DA含量、SOD和过氧化氢(CAT)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Sepsis组和Sepsis+5-Aza组小鼠CLP后24 h时肺组织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升高,DNMT1和DNMT3a的mRNA表达上调,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和肺湿重/干重比值升高,IL-6、TNF-α、HMGB1和MDA含量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P<0.05),Sham+5-Aza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epsis组比较,Sepsis+5-Aza组小鼠肺组织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DNMT1和DNMT3a的mRNA表达下调,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肺湿重/干重比值、IL-6、TNF-α、HMGB1和MDA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增加(P<0.05)。结论DNMT1和DNMT3a介导的DNA甲基化参与了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过程。

  • 标签: DNA甲基化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修饰方式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肺是脓毒症时最容易受损害的器官,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已对DNA甲基化在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在简要介绍DNA甲基化原理和脓毒症ALI机制的基础上,就DNA甲基化与脓毒症ALI时的炎症反应、肺血管屏障破坏、免疫紊乱的关系以及DNA甲基转移抑制剂对脓毒症ALI治疗效果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脓毒症ALI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DNA甲基化 脓毒症 肺损伤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122与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186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12例,女74例;年龄33~76岁,中位年龄52岁;左半结肠癌43例,右半结肠癌79例,直肠癌64例。采用qRT-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22的相对表达量。两组miR-122相对表达量比较采用t检验。miR-122表达与术后肝转移时间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iR-122平均相对表达量为1.28±0.1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83±0.09(t=124.00,P<0.05)。癌组织miR-122相对表达量与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肿瘤直径、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相关(t=-7.17,4.16,-8.69;P<0.05)。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时间为(23±9)个月。癌组织miR-122相对表达量与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时间成负相关(r=-0.67,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miR-122高表达。miR-122表达量与术后肝转移时间成负相关,其表达量越高肝转移越早。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微RN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中miR-181b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164例胃癌患者、146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和160例健康志愿者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胃癌组男94例,女70例;平均年龄(49±10)岁。胃癌肝转移组男83例,女63例;年龄(50±9)岁。健康组男103例,女57例;年龄(49±10)岁。采用qRT-PCR检测血清和胃癌组织中miR-181b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R-181b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价值。3组miR-181b相对表达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胃癌肝转移组患者血清miR-181b相对表达量为2.3±0.9,明显高于胃癌组的1.8±0.1和健康组的1.2±0.1(LSD-t=3.94,82.33;P<0.05)。胃癌肝转移组患者胃癌组织中miR-181b相对表达量为2.6±0.2,明显高于胃癌组的2.0±0.2(t=31.87,P<0.05)。胃癌肝转移组患者胃癌组织中miR-181b表达与肝转移肿瘤直径、肿瘤分化、胃内浸润深度相关(t=-6.79,8.99,-10.82;P<0.05)。生存分析显示,miR-181b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miR-181b低表达组(χ2=48.49,P<0.05)。结论miR-181b在胃癌肝转移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明显升高,miR-181b与胃癌肝转移和生存预后相关,可能成为诊断和预测预后的新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转移 微RNAs miR-181b 预后
  • 简介:“2+1”人才培养模式即课堂教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逐渐被各高职院校所采用。该人才培养模式将在校学习时间调整为两年,将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有机融合。利用网络远程教学平台能够抓紧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继续教育环节,化解知识传授时间短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体现“2+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 标签: “2+1”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远程教学 职业院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1(HO-1)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BV-2小胶质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以1.5×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200 μl/孔)或以2×105个/ml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每孔2 ml),置于37 ℃、含5%CO2-21%O2-74 %N2的正常培养箱中培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30):正常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OGD/R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右美托咪定组(OGD/R+D组)和氧糖剥夺/复氧复糖+右美托咪定+ML385组(OGD/R+D+ML组)。C组在正常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6 h;D组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的右美托咪定孵育2 h,随后在正常培养箱中培养26 h;OGD/R组、OGD/R+D组、OGD/R+D+ML组更换为无糖DMEM培养基,置于37 ℃、含5%CO2-1%O2-94 %N2的培养箱中培养2 h,然后换为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在正常培养箱中培养24 h;OGD/R+D组和OGD/R+D+ML组于氧糖剥夺前2 h时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的右美托咪定,OGD/R+D+ML组于加入右美托咪定前30 min时,加入终浓度为4 μmol/L的Nrf2抑制剂ML385。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上清液TNF-α、IL-6和IL-10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Nrf-2、细胞Nrf-2和HO-1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HO-1 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和OGD/R+D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和上清液TNF-α、IL-6、IL-10浓度升高,细胞核Nrf2、细胞Nrf-2、HO-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D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GD/R组比较,OGD/R+D组细胞活力和上清液IL-10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和上清液TNF-α、IL-6浓度降低,细胞核Nrf2、细胞Nrf2、HO-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OGD/R+D+ML组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GD/R+D组比较,OGD/R+D+ML组细胞活力和上清液IL-10浓度降低,细胞凋亡率和上清液TNF-α、IL-6浓度升高,细胞核Nrf-2、细胞Nrf2、HO-1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的机制与促进Nrf2/HO-1信号通路激活,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小神经胶质细胞 再灌注损伤 NF-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