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近两年内我院收治的60例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将其分为A组(对照)30例,B组(观察)30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 ,B组在对儿童的症状先进行评分估测再展开护理干预,对两组最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B组患儿病情识别准确率高于A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B组患儿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能推进患儿的康复进程,发挥了积极成效,因而可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危重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 应用
  • 简介:摘要:理解全髋置换术后疼痛并实施早期干预措施是提高患者手术后恢复的关键。手术过程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手术后炎症反应与神经受压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在早期干预措施方面,合适的镇痛药物管理和个体化的镇痛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进行强度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以及物理治疗方法,可以促进康复过程。在管理患者术后的不适和焦虑方面,明确教育、情绪支持、社群和病人组织的信息和资源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建立针对疼痛干预的有效沟通和监测机制能够帮助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疼痛问题。通过全面理解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后康复水平并减轻不适和焦虑。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早期干预措施 监测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为2020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8月,通过电脑,在该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入组成员,区分为了两个组别,分别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共48例,以及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共4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生活质量各项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能够对患者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再梗死现象起到一定的预防与降低作用,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法。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眼外伤早起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口服降压药、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结果发现,经过治疗后本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眼压降至正常范围以内的患者共有38例(占95.0%)。结论予以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患者早期对症治疗,对于眼压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针对医护人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早期规范化治疗方面的专业培训后,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早期规范化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从2008年7月到2009年8月在我院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患者的病历100例,再选取我院从2010年6月到2011年10月对此种疾病进行专业培训后的治疗的10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进行培训以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住院时间也有所缩短。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早期规范化治疗对于此种疾病的疗效是有明显的帮助的,对于临床患者的治愈率有所提高,急诊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为了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治愈率,必须加强此类规范化治疗的培训。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早期规范化治疗 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