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青少年及青年正处于由儿童向完备成年人转变的阶段,性生理趋于成熟,而性心理尚不完善,具有特有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易于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从而增加了自身感染HIV的风险。青少年及青年中存在较多的易感因素,近年来HIV感染新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本文从青少年及青年HIV感染现状、感染与发现途径、易感因素3个方面综述,为降低青少年及青年HIV感染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青少年 青年 艾滋病病毒 易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HIV/AIDS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变化规律,估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为评估当地的疫情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河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CD4数据,建立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的消除模型,反向估计HIV感染者的感染时间,并利用直接概率法和寿命表法计算累计诊断率分布以及诊断延误权重,推算研究地区历年HIV新发感染者数。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估计红河州HIV感染者数为35 977例,诊断发现率约为77.50%,其中2008-2018年HIV感染者数为23 792例,从2008年的2 602例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1 480例,2007年及以前的新感染HIV人数为12 185例;其诊断延误权重从1年内的5.49下降至20年内的1.00,诊断率从1年的18.2%上升至20年的100.0%。结论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诊断发现率距"第一个90%"目标仍有差距,扩大检测及时发现隐藏的HIV感染者有助于降低HIV传播风险。

  • 标签: CD4+T淋巴细胞 反向计算法 诊断延误权重 艾滋病病毒 新感染者
  • 简介:摘要受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超过70.0%的MSM具有结婚意愿,超过90.0%的MSM认为婚姻不可避免,由此产生了一类与MSM密切相关的弱势群体即MSM异性性伴(同妻)。因MSM本身即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加之其他易感因素的存在,使得同妻感染HIV的风险增加,成为了HIV感染的重点人群。本文从同妻定义、人群规模,同妻生理健康及HIV易感因素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同妻人群后续开展性传播疾病防控工作的方向提供依据。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 感染 易感因素 异性性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不同年龄组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进展变化,进一步探索HIV感染的疾病进程。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截至2019年5月31日、≥15岁、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抗病毒治疗前CD4检测次数≥2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抗病毒治疗前的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之间的线性消除关系,利用含有末次HIV阴性检测日期和首次阳性检测日期的CD4值估计截距,采用t检验和Z检验对模型参数进行检验,并反向估计从HIV阳转到达CD4<500、<350、<200个/μl的中位时间。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共计26 754例,含有HIV末次阴性检测日期的共146例;年龄为M=27(P25~P75:23~35)岁;线性消除模型中,15~、25~和≥35岁年龄组的截距24.84(95%CI:23.76~25.92)、23.94(95%CI:22.86~25.02)、23.44(95%CI:21.91~24.96);15~、25~、35~和≥45岁年龄组的斜率为-1.31(95%CI:-1.33~-1.25)、-1.37(95%CI:-1.40~-1.33)、-1.53(95%CI:-1.58~-1.47)、-1.59(95%CI:-1.68~-1.51);从HIV抗体阳转到CD4<500、<350、<200个/μ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9(95%CI:0.79~1.81)、3.92(95%CI:3.36~4.48)和7.21(95%CI:6.58~7.81)年,其中15~岁年龄组到达3个CD4阈值的中位时间最长,分别为1.89(95%CI:1.05~2.85)、4.68(95%CI:3.80~5.77)、8.17(95%CI:7.23~9.42)年,≥45岁年龄组到达3个CD4阈值的中位时间最短,分别为0.68(95%CI:0.00~1.72)、2.98(95%CI:1.91~4.14)、5.85(95%CI:4.62~7.16)年。结论MSM中CD4的消除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进展加快,高年龄组从HIV阳转到达不同CD4阈值的进展时间比低年龄组更短,提示MSM中高年龄组受HIV感染的影响更大,早诊断并及早开展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程。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CD4+T淋巴细胞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9年全国的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数据,以了解我国青年学生HIV、梅毒感染状况及性行为特征变化趋势,为下一步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2019年在全国各省份选择大学、中、高等职业院校较为集中的城市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在所选地区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样本量800人),抽取青年学生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性行为和血清学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和感染HIV、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调查对象HIV抗体阳性率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3%(17/54 110)和0.08%(41/54 110),历年变化无线性趋势或弱相关;2019年曾经发生性行为比例为8.71%(4 731/54 339)、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及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96%(2 153/54 339)、1.81%(984/54 339)、0.19%(101/54 339)和0.19%(101/54 339),基本保持稳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最近1年有同性性伴的青年学生更容易感染HIV;有同性且有多种异性性伴、外籍和少数民族的青年学生更容易感染梅毒(均P<0.05)。结论2015-2019年我国青年学生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稳定在低水平,经性传播HIV和梅毒的风险仍持续存在。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梅毒 青年学生 感染 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石家庄市MSM对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8-9月通过石家庄市MSM社会组织协助,分享线上问卷二维码,采用方便抽样方式招募544名MSM作为调查对象,登录“金数据企业版”(https://im.jinshuju.com/users/sign_in)进行线上匿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行为学、HIV检测相关态度、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的相关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1名调查对象中,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占59.50%(310/521),接受同伴建议HIV检测的意愿占90.02%(469/5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检测频次分别为每年1次(aOR=2.72,95%CI:1.42~5.20)、每半年1次(aOR=5.72,95%CI:2.97~11.02)与每个季度≥1次(aOR=8.76,95%CI:4.56~16.83)、发生性行为前询问对方HIV感染状态(aOR=1.94,95%CI:1.15~3.28)和STD史(aOR=1.83,95%CI:1.06~3.14)是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的正相关因素;与同伴讨论HIV检测相关问题(aOR=4.43,95%CI:1.87~10.54)、认为向同伴提出HIV检测建议会影响双方感情(aOR=0.35,95%CI:0.15~0.82)分别是接受同伴建议HIV检测意愿的正相关、负相关因素。结论提高MSM主动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双方平等交流及沟通的技巧,是MSM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检测 男男性行为人群 同伴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