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超声介入冲洗对腹部脓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腹部脓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采用超声介入冲洗,对照组常规冲洗,对比两组患者冲洗成功率以及手术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冲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冲洗治疗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腹部脓肿治疗方法。它能够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提升冲洗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究防范措施。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200例接受介入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对本次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所选100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所选100例患者在充分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防范措施,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差错出现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出现护理差错的人数分别为12人及2人,占组内所选患者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2.00%及2.00%,比较分析组间护理差错出现概率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均是导致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规避和应对。

  • 标签: 介入手术室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差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士离职或转行的原因,为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制定减少护士流失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及访谈的方法收集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离职或转行的资料,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离职及转行护士36名,经调查与访谈发现护士离职、转行的原因与学历水平、年龄层次、家庭因素、工作压力、工作岗位不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提高护士工作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措施等,对降低护士离职率及转行率,稳定护士队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护士 离职 转行 原因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心理护理应用在中老年 CCU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 CCU 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行心脏介入手术的 80 例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心理护理),各 40 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 SAS 、 SDS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 中老年 CCU 心 脏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向情绪,提升预后,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中老年 CCU 心脏介入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超声介入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行超声介入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 30 例,均给予综合护理方式,观察 30 例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术后 2 年随访,介入治疗预后良好的患者 26 例,生存期为 1 年以上,另外 4 例死亡。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行超声介入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方法,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超声介入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适合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治疗配合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制订岗位准入考核标准及护理人员培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7—11月开展研究。以"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冰山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行为事件访谈法初步拟定指标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对国内外26名口腔科专家进行函询,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治疗配合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第1轮有26名专家完成函询,第2轮有24名专家完成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是100.00%、92.3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44、0.85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42、0.289;最终形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治疗配合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治疗配合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科学、可靠,贴合临床实际工作,能够为全面培养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治疗配合护士以及岗位准入考核提供量化标准,促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 标签: 儿童 牙科 全身麻醉治疗 岗位胜任力 指标体系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从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收治的 130名病人进行观察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 n=65)和对照组 (n=65)。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于实验组患者,采取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分别采集两组护理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后,患者接受的护理质量和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可知,实验组患者接受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病房护理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明显增强患者前后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非常实用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推广。

  • 标签: 分层分组管理模式 病房 满意度 护理人员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鼻喉科低年资护士培养中实施基于CIPP评估模型构建的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8年4月—2020年5月接受培训的80名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4月—2019年3月接受传统培训的4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5月接受基于CIPP评估模型构建的专科护士培养方案培训的4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耳鼻喉科核心能力及培训合格率。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培训合格率为92.50%(37/40),对照组合格率为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IPP评估模型构建的专科护士培养方案,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继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使医院长久发展,值得推广。

  • 标签: 耳鼻喉 专科护士 CIPP评估模型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在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探讨护理质量控制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介入手术室患者120例平均分到护理质量控制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管理的参照组,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和比较。结果:进行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较高,且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效果显著。

  • 标签: 介入手术室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下,肿瘤专科护士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挖掘肿瘤专科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在构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背景下,如何扩大肿瘤专科"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护理服务获益。方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回顾,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2名注册"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肿瘤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 7步法进行资料的编码、分类、提炼主题。结果肿瘤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的体验可以归纳为5个主题:意愿更高;认同度更高(自我认同、患者认同、社会支持);多重心理体验(压力体验:专科操作局限与沟通的压力;适应体验:"专科合作双人出诊模式"适应良好);专科服务的时间经济成本更高;服务项目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不足。结论为了进一步扩大肿瘤专科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让更多肿瘤患者在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获益,需提高护士专科认同度,从而提高从业意愿;增加护士培训,增强护士的综合应对能力;提高基于肿瘤疾病特点的政策经济支持;完善肿瘤专科"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

  • 标签: 互联网+护理服务 肿瘤专科护士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下,肿瘤专科护士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挖掘肿瘤专科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在构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背景下,如何扩大肿瘤专科"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护理服务获益。方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回顾,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2名注册"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肿瘤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 7步法进行资料的编码、分类、提炼主题。结果肿瘤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的体验可以归纳为5个主题:意愿更高;认同度更高(自我认同、患者认同、社会支持);多重心理体验(压力体验:专科操作局限与沟通的压力;适应体验:"专科合作双人出诊模式"适应良好);专科服务的时间经济成本更高;服务项目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不足。结论为了进一步扩大肿瘤专科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让更多肿瘤患者在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获益,需提高护士专科认同度,从而提高从业意愿;增加护士培训,增强护士的综合应对能力;提高基于肿瘤疾病特点的政策经济支持;完善肿瘤专科"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

  • 标签: 互联网+护理服务 肿瘤专科护士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连续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86例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给予连续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和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42例,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23例,53.49%),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护理干预 肝癌介入术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护士为主导的目标性容量管理模式在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6月份需要进行容量管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方法,将奇数30名患者采用传统容量管理作为对照组;将偶数30名患者采取护士主导干预的目标性容量管理模式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LVEF指标比对照组高,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护士主导 慢性心衰患者 住院期间 目标性 容量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肝功能,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影响,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6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31例,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n=31例,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睡眠质量、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术后第7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患者手术前1d及术后第3d电子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因子对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肝癌介入治疗为数期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肝癌 介入治疗 肝功能 睡眠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运用丁苯酞、依达拉奉二联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遴选对象: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合计80例,遴选时间段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遵照分配法则(电脑随机数字分配法),收录40例资料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收录40例资料于观察组,实施丁苯酞、依达拉奉二联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措施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液流变学情况的影响。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血液流变学情况明显转变(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丁苯酞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血液流变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