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南京市中医院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且具备完整住院信息资料的心脏瓣膜病患者2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实施交替分组,分为对照组136例和试验组1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结果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为(72.63±7.75)h,试验组为(41.10±7.76)h;对照组术后ICU住院时间为(54.58±2.75)h,试验组为(44.11±1.89)h;对照组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7.05±1.17)分,试验组为(10.03±1.1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1.18%,试验组为9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阶段性康复护理 卧床时间 用药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式B-Lynch缝合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剖宫产产后宫缩乏力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类药物,按摩子宫、出血部位“8”字缝合等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髂内动脉结扎,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式B-Lynch缝合,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有效率,记录两组产妇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记录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B-Lynch缝合与髂内动脉结扎相比较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 剖宫产 宫缩乏力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护理在难产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产科进行治疗的头位难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徒手旋转胎头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分娩情况、胎儿并发症以及患者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在重度疼痛以及无痛这两个等级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20,5.500;P=0.025,0.019);研究组患者剖宫产例数少于对照组,自然分娩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4.350;P=0.339,0.037);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1 min Apgar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9,P=0.000),两组患儿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0,P=0.035)。结论在对头位难产患者护理的过程当中,徒手旋转胎头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 难产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丙泊酚注射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麻醉镇痛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头晕、中躁动、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联用不仅有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而且安全可靠,效果满意,是无痛人流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盐酸右美托咪定 无痛人工流产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白内障摘除患者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和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2年10月,回顾性研究选取在这个时间段我院白内障摘除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上按照抽签法均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接受程序化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摘除患者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的效果理想,明显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有效率,预后效果理想,是临床上医务人员对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的理想方法之一,运用意义重大,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模式 白内障摘除术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EP刀宫颈椎切联合术前术后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此次收集了我院3年内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均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重组α-2b干扰素栓于LEEP刀宫颈椎切术前术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LEEP刀宫颈椎切术 重组&alpha -2b干扰素栓 宫颈上皮内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