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南京市中医院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且具备完整住院信息资料的心脏瓣膜病患者2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实施交替分组,分为对照组136例和试验组1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结果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为(72.63±7.75)h,试验组为(41.10±7.76)h;对照组术后ICU住院时间为(54.58±2.75)h,试验组为(44.11±1.89)h;对照组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7.05±1.17)分,试验组为(10.03±1.1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1.18%,试验组为9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阶段性康复护理 卧床时间 用药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来我院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间SAS、PPI及Harris评分差异;比较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术后第7、28天,观察组患者SAS、PPI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arri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促进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髋关节 临床护理路径 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收缩压水平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全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参加2006年7月—2017年12月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时心电图诊断为房颤或此前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住院诊断为房颤的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收缩压等基线临床资料,根据其收缩压水平分为收缩压<120 mmHg(1 mmHg=0.133 kPa)组、120 mmHg≤收缩压<140 mmHg组、收缩压≥140 mmHg组。以首次确诊房颤时间为起点,对房颤患者进行死亡信息随访,通过社保系统获取死亡信息,由专业医务人员调取住院病历,并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疾病编码确定死因,至2018年12月随访结束。统计不同收缩压水平组全因、心脑血管、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死亡累积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收缩压水平组发生死亡的风险比。采用自然样条函数曲线判断房颤人群的收缩压水平与其死亡的函数曲线类型。结果共纳入1 721例房颤患者,年龄为(67.0±9.0)岁,随访(6.3±3.8)人年,随访期间有544例房颤患者死亡,全因累积死亡发生率为31.61%。收缩压<120 mmHg、120 mmHg≤收缩压<140 mmHg、收缩压≥140 mmHg组全因累积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6.13%、25.59%、36.96%,心脑血管疾病累积死亡发生率14.86%、11.87%、19.76%。收缩压≥140 mmHg组全因、心脑血管疾病累积死亡发生率高于120 mmHg≤收缩压<140 mm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20 mmHg≤收缩压<140 mmHg组相比,收缩压≥140 mmHg组全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HR值(95%CI)分别为1.47(1.20~1.79)、1.69(1.27~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压<120 mmHg组全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HR值(95%CI)分别为0.99(0.73~1.35)、1.24(0.82~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人群的收缩压水平与其发生全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自然样条函数曲线呈“U”型,收缩压水平大于或小于123 mmHg均增加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与收缩压<120 mmHg和收缩压≥140 mmHg组相比,120 mmHg≤收缩压<140 mmHg水平的房颤人群发生全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最低。

  • 标签: 心房颤动 全因死亡 心血管疾病死亡 收缩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逐渐成熟,其以诊断准确性高、不开胸、创伤小、根治性等优势迅速普及推广,同时也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手术安全性,减少介入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及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我院 2009 年 1 月 ~ 2010 年 12 月对 30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小儿心脏病 临床护理 护理体会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原发性心脏肿瘤发病率低,但由于肿瘤生长于心脏,可导致严重并发症。超声心动图可为临床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蒂的长短及附着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评价继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对良恶性作出初步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具有准确、迅速、无创的特点。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在原发性心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脏肿瘤 黏液瘤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21例肿瘤早期的患者行ESD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内镜手术成功20例,成功率95.2%,术后胃部切口出血1例,无胃穿孔的发生。均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出院。

  • 标签: ESD术 早期胃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肺癌根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采用肺癌根治行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依据优质护理理念实施护理,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完成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相比于对照组(20.69%),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96.55%)方面相比于对照组(75.86%),高于后者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实施肺癌根治患者,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实现术后并发症的显著减少,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明显提升,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理念 肺癌根治术 应用效果
  • 作者: 张霞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7-27
  • 出处:《临床护理研究》2023年8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整形外科  四川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国内目前对于黄褐斑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方案相对而言比较多,但尚未存在单独有效的治疗方式。而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趋势是采用综合治疗法,联合应用中药、光电治疗、抗氧化剂及果酸换肤等。黄褐斑并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影响,但影响了患者的美观,对其精神、生活造成了痛苦和烦恼,因此黄褐斑的治疗目前依然是医疗中所讨论的话题要点之一。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果酸换肤术 黄褐斑 治疗效果 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流程管理在超声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超声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管理、试验组流程管理,比较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介入治疗中实施流程管理可以得到患者较高的满意度,护理质量高,值得应用。

  • 标签: 超声介入治疗术 流程管理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总结椎体成形治疗椎体骨转移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共护理16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均采用Dennis腰痛分级、止痛药使用评分和直观模拟量表(VAS)判断疼痛变化,健康调查评分表(SF-36)评价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20个月,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改善或消失,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由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明显改善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骨转移瘤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方法,但由于患者病程长,病情复杂、心理压力大且手术方法是近年新开展的,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不仅在心理上给患者以持续、有计划的护理,还要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上有所侧重,以使患者早日减轻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转移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侧肺静脉共干是罕见的肺静脉解剖变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肺静脉隔离应根据患者肺静脉解剖特点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本研究探讨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在下肺静脉共干的患者中采用盒式单环消融进行肺静脉隔离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1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有房颤消融适应证、左右下肺静脉共干并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患者5例,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所有患者行房间隔穿刺将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送至左心房,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功率模式25~35 W,43℃,流速30 ml/min行盒式消融肺静脉单环隔离。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中资料,包括手术并发症、即刻手术效果、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曝光量,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症状、心电资料并记录随访期内并发症。结果阵发性房颤4例,持续性房颤1例,CHA2DS2-VASC评分为3.8±1.8,HAS-BLED评分为1.8±0.6;双侧下肺静脉共干左右缘内径(32.7±1.71)mm,上下缘内径(25.7±4.50)mm,呈椭圆形。经过消融5例患者均达到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手术时间82~188(141.8±33.8) min,X线曝光时间15~46(25.8±13.1) min,X线曝光量277~654(439.6±144.7) mGy。随访6~10个月,均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对于下肺静脉共干的房颤患者,采用盒式消融单环隔离肺静脉,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下肺静脉共干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切除(TCRP)+雌孕激素在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TCRE)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12月因DUB行TCRE,且术后完整随访6个月的患者58例,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57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发生子宫穿孔,并发症发生率1.7%,术后15例闭经(25.9%),点滴状月经34例(58.6%),月经量减少8例(15.5%),无效1例,对月经改善率为98.3%,术前贫血者39例,术后均得以纠正。结论TCRE是治疗DUB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选择病人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技巧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切除术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