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及肝损伤特点,探讨肝损伤患者后续抗甲亢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甲亢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就诊前是否抗甲亢治疗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分析就诊时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及肝功检测指标,判断发生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分析治疗组患者肝损伤的特点;给予甲状腺毒性较重的甲亢合并肝损伤患者后续抗甲亢治疗,主要是小剂量甲巯咪唑(MMI)治疗和放射碘治疗,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结果43例甲亢合并肝损伤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49.0±14.6)岁;40~≤60岁16例(16/43,37.21%),>60岁15例(15/43,34.88%)。就诊时未治疗患者22例(未治疗组,占51.16%),已抗甲亢治疗患者21例(治疗组,占48.84%),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肝损伤从轻到重的顺序为:MMI<丙基硫氧嘧啶<放射碘<传统中草药。小剂量MMI用于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抗甲亢治疗均安全有效。结论甲亢合并肝损伤患者发病与年龄相关,主要原因是甲状腺毒性造成。小剂量MMI用于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抗甲亢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 肝损伤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