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甄嬛体”是借助电视剧《甄嬛传》而在网络上兴起的一种古色古香、精炼考究、典雅含蓄的网络流行语体,它仿拟的是一种复古的风格,有多种变体,已经成为一种强势模因,并跨越网络,在现实中频频得以应用。“甄嬛体”是网民的自娱自乐和个性化表达,它不仅使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精细,而且在日常交流中,有着独特而有效的语用效果和交际价值。从“甄嬛体”的泛化过程看,它可能在短期内风光无限,但其远景则难以乐观。

  • 标签: “甄嬛体” 网络流行语体 泛化 价值 模因
  • 简介:摘要:公交行业运行数据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并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在大数据背景下,采用基于GPS计算的多区域公交车辆预计到达时间算法来构建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且通过考虑多区域多变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要大于仅考虑一块区域一种变量的预测模型,从而更好的解决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的滞后性、存在极值和随机性的问题;分区域预测模型将会优于传统的公交预测到达时间模型,面对多区域内车辆线路联通较多时,对于计算公交到达时间精度也相对较高。

  • 标签: 公共交通 分区域预测模型 公交到站预测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体系的不断发展,道路建设和维护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道路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时间紧迫、施工难度大等,这些问题会极大地影响道路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如何高效监测和管理道路施工过程,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成为当前道路建设的热门问题。

  • 标签: 机器学习算法 道路施工监测 预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平足蛋白联合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在胃癌术后VTE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于2022年3月-2023年6月期间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观察分析。根据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研究组(15例VTE患者)和对照组(25例非VTE患者),观察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PDPN免疫组化及其表达水平、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住院时间数据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BMI>25)、下肢水肿以及VTE史数据比较,P<0.05。PDPN阳性定位在间质梭形细胞中,其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在研究组中的PDPN有着高表达,在对照组中则是低表达。平足蛋白联合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诊断VTE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独的平足蛋白、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诊断,P<0.05。结论:平足蛋白联合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在胃癌术后VTE风险预测可以提高准确预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术后VTE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平足蛋白 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 胃癌 VTE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结(SLN)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预测nSLN转移风险。方法选择2002—2017年手术治疗的、SLN 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917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建模组(497例)和验证组(420例)。以nSLN是否转移为因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917例患者的nSLN转移率为27.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原发肿瘤脉管瘤栓、淋巴结包膜外受侵、SLN阳性数、SLN阴性数、SLN是否宏转移与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N阳性数、SLN阴性数和SLN是否宏转移为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建模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验证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结论利用6个危险因素建立的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决策。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进一步分析研讨放射CT对肺段隔离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对象主要以2022年9月-2023年10月46例病人为主,观察比对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依托随机分组法将病人均分,23例对比组病人接受X射线造影,23例践行组病人接受放射CT,探讨研究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漏诊率及误诊率、诊断检出率以及临床价值;结果:23例对比组接受X射线造影的病人诊断检出率以及临床价值,不及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而漏诊率及误诊率高于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P<0.05)。结论:针对肺段隔离症病人,放射CT能够大幅度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提升诊断检出率,临床诊断以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放射CT 肺段隔离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针灸,这一古老的中医疗法,历经千年仍展现出其不朽的魅力。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针灸通过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的目的。在康复医学领域,针灸的应用尤为广泛,其对于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加速组织修复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针灸调理气血的机理逐渐被揭示,其在康复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也日益凸显。本文较为系统梳理了针灸调理气血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深入探讨了其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展现了针灸在现代医学中的独特优势。

  • 标签: 针灸 气血调理 康复医学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胸部 X线检查联合 CT对早期肺部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将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 9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分别进行单纯胸部 X线检查与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90名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比较研究组两种检查方式的确诊率,并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结果:研究组采用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的确诊率较单纯胸部 X线更高,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患者影像学检查中存在线样影、结节影以及磨玻璃影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 P<0.05)。结论:胸部 X线检查联合 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准确率较高,可更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肺部影像学特征。    【关键词】胸部 X线; CT;早期肺部感染;临床诊断    肺部感染一直都是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死率在各类感染性疾病中位于首位 [1]。据临床相关研究指出 [2],很多患者因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患者后期感染症状加重,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肺部感染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对 9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采用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观察其诊断准确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 9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9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知情后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经痰培养实验确诊为为肺部感染,同时排除脏器穿孔、肠梗阻与其他类型肺部疾病患者,且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中部分患者有轻微咳嗽与发热症状,患者中男 48例,女 42例;年龄 28-72岁,平均年龄( 42.6±7.9)岁。对照组中男 45例,女 45例;年龄 25-70岁,平均年龄( 42.1±7.2)岁。两组受检者基本资料均衡性较好(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分别进行单纯胸部 X线检查与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另采集其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查;对对照组进行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使用的仪器分别为购自北京华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西门子 AXIOMArtis系列 X线机、购自北京博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西门子 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 128层螺旋 CT,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要求进行,且影像学资料由两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将痰液细菌培养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研究组患者采用单纯胸部 X线与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的确诊率,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检者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数据,并用 χ2 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    研究组采用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的确诊率为 96.7%( 87/90),较单纯胸部 X线 86.7%( 78/90)更高,差异显著( P<0.05)。     2.2 两种影像学特征比较    研究组患者影像学检查中存在线样影、结节影以及磨玻璃影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 P<0.05)。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以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炎症,其发病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还可能由理化、免疫以及药物等因素引起,患者临床症状通常为咳嗽、痰量增多、体温变化以及呼吸困难等 [3]。近年来,临床一直将痰培养作为肺部感染的常用诊断方法,但在临床检验中我们发现,痰培养实验的耗时较长,且对无菌条件的要求极高。    据国内相关研究表明 [4],当人体肺部发生病变后,其影像学特征会出现明显的密度变化,而不同密度于 X线、 CT影像学检查结果上所显示的阴影存在很大差异。通常检验医师会根据阴影面积、密度、形态、数量等特征以及其周边正常组织关系来判断患者的肺部病理状态,由此进一步推断患者是否出现肺部感染。胸部 X线联合 CT与痰培养相比,其主要是利用射线成像技术帮助患者诊断病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完全不会受外界因素影响,且其诊断时间相对较短,更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采用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的确诊率较单纯胸部 X线更高;研究组患者影像学检查中存在线样影、结节影以及磨玻璃影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此研究结果与米娟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同时,值得指出的是,采用胸部 X线联合 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过程中,对影像学医师的影像分析技术与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因此,影像学医师需不断提高自身对 X线与 CT的影像分析能力与操作技术,从而保证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胸部 X线检查联合 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准确率较高,可更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肺部影像学特征。    参考文献     [1]耿利娇,张起顺,赵俊,等 .降钙素原与血清和肽素及 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28( 10): 1489-1491, 1499.     [2]徐荣伟,郑雪 .未成熟粒细胞结合降钙素原及 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浙江临床医学, 2017, 19( 8): 1515-1516.     [3]米娟,裴理辉,李君,等 .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对肺部感染早期筛查的诊断意义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 13): 2963-2965.     [4]桂愛元,曾苗雨,林杰果 .胸部 X线与 CT联合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 [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7, 11( 6): 599-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来我院就诊的 72 例疑为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均行以 X 线钼靶检查以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给予病理检查或组织活检,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经过对比检查结果发现,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均比 X 线钼靶检查高( P<0.05 )。 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使诊断准确性提高,还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诊断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使我国工程建设水平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而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明显的与现如今社会进步不相符。如果不改进这个建设发展思想,那么就会影响到施工成本,制约了建筑企业生产和发展。价值工程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不容忽视,对改善施工情况及提高建设施工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引发的各种安全性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价值工程在项目建设应用过程中未能发挥出其的理论价值意义,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都带来了较大的营销,已经严重威胁到工程建设施工问题。本文探讨了价值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与影响因素控制,分析了建设中的影响因素,在文章的最后将会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对策和方案。

  • 标签: 价值工程 建设 高效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使我国工程建设水平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而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明显的与现如今社会进步不相符。如果不改进这个建设发展思想,那么就会影响到施工成本,制约了建筑企业生产和发展。价值工程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不容忽视,对改善施工情况及提高建设施工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引发的各种安全性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价值工程在项目建设应用过程中未能发挥出其的理论价值意义,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都带来了较大的营销,已经严重威胁到工程建设施工问题。本文探讨了价值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与影响因素控制,分析了建设中的影响因素,在文章的最后将会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对策和方案。

  • 标签: 价值工程 建设 高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 2019 年 1 月 至 2020 年 2 月期间,选取入驻我院的 60名急需脑血肿碎吸引流术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 30名、对照组 30名。观察组在超早期就采用脑血肿碎吸引流术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则在延后期使用脑血肿碎吸引流术的治疗方案,最后对两组患者们的手术完成情况以及患者们的康复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经过了两种不同时间段的治疗后,对患者们的手术完成情况以及患者们的康复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内患者手术完成情况以及患者们的康复都要优于对照组的,并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所得的数据对比不难得出,在超早期就利用脑血肿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比延后期的治疗效果更加优秀,大大的提高了整个手术的质量,并且还提高了患者们对手术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大范围进行推广。

  • 标签: 超早期 脑血肿碎吸引流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40例普外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观察患者抗生素使用的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切口感染预防效果。结果手术前、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手术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治疗切口感染发生率、联合使用抗生素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使用抗生素和使用的时间,均会导致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发生感染情况。所以,应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以确保将抗生素药效发挥到最大,实现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

  • 标签: 抗生素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经肛微创手术(R-TAMIS)方式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7例直肠肿瘤行R-TAMI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为(60±7)岁。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分别于术后1、3、6个月随访,其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30 d再入院、肿瘤复发及转移、死亡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术中情况: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TAMIS,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手术。7例患者中,2例行直肠全层切除术,5例行黏膜下完整剥离肿瘤术;2例因直肠创面太大未缝合,5例切除病变后选择人工合成缝线缝合直肠创面;2例术中预置肛管,5例未安置肛管。7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2~50)mL;总手术时间为(91.4±18.4)min,其中经肛手术平台安置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安装时间为(19.1±2.3)min,手术实际操作时间为(72.3±16.6)min;未发生尿道损伤等术中并发症。(2)术后恢复情况:7例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饮水并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进食流质食物,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1~3)d。2例预置肛管患者于术后第2天拔除肛管。7例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3(3~9)d。(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7例患者中,3例绒毛状管状腺瘤;2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癌变,癌组织侵及黏膜下层(SM1期);1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癌变,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内层(Tis期);1例为中分化腺癌,癌组织侵及浅肌层(T2期)。7例患者手术标本切缘及基底部均无肿瘤细胞残留。(4)随访情况: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1~42)个月。7例患者中,1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直肠腺癌,癌组织侵犯浅肌层,建议患者行补救性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拒绝再手术治疗,遂予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3个疗程;6例患者未进行术后化疗。7例患者中,无术后30 d内再入院,随访期间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死亡病例。结论直肠腺瘤及早期直肠癌患者以R-TAMIS方式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及短期肿瘤学疗效可靠。

  • 标签: 直肠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经肛微创手术 早期 局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胡桃夹综合征(NCS)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腹腔镜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NCS患者41例。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行超声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左肾静脉受压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术前超声显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为(21.29±4.53)°,术后为(47.42±7.45)°,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术前可见左肾静脉明显受压,最细处内径仅为(1.51±0.49)mm,且血流峰值速度为(143.92±50.40)cm/s;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左肾静脉受压狭窄处明显扩张,未见高速血流;术后肾门处左肾静脉内径、肾门处左肾静脉血流速度、精索静脉内径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01)。与超声检查结果类似,CTA亦发现术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较术前显著增大[(17.59±4.56)°对(52.27±9.01)°,P<0.001],术前CTA测得左肾静脉受压处内径为(2.09±0.86)mm,术后明显扩张,肾门处左肾静脉内径治疗后显著减小(P<0.001)。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有效评估NCS患者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后的左肾静脉受压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一种可靠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胡桃夹综合征 3D打印 血管外支架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活检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三年间收治的49例乳腺癌患者,在对患者开展乳腺癌手术治疗时,术中先进行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病理活检,若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则进一步开展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若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则进一步实施连续切片检查。最终对冰冻切片检查前哨淋巴结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49例乳腺癌患者均顺利检出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0%,本组49例乳腺癌患者共计取出553枚淋巴结,其中前哨淋巴结共计取出141枚。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前哨淋巴结有11例为阳性,另外38例为阴性,有3例首次前哨淋巴结阴性再次检测后诊断为阳性,也即是假阴性。术中冰冻切片前哨淋巴结阳性率22.45%(11/49),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前哨淋巴结阳性率22.45%(11/49),术中冰冻切片对前哨淋巴结癌转移诊断的特异度为100.0%、灵敏度为100.0%。术后38例阴性者经连续切片检查显示有6例出现程度较轻的前哨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34.69%(17/49)。手术中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检测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4.71%(11/17)、特异度为100.00%(32/32)。结论: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活检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有效减少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并具有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特异度高等特点。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术中冰冻病理活检 乳腺癌手术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UL16结合蛋白2(ULBP2)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结直肠癌患者80例(结直肠癌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ULBP2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ULBP2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法。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ULBP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5.52 ± 12.18)ng/L比(66.20 ± 8.28)ng/L],结直肠癌组Ⅰ~Ⅱ期患者血清ULBP2水平[(76.44 ± 7.56)ng/L]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ULBP2诊断结直肠癌的最佳临界值为79.53 ng/L,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敏感度为73.75%,特异度为91.67%;血清ULBP2诊断Ⅰ~Ⅱ期结直肠癌的最佳界值为71.86 ng/L,AUC为0.827,敏感度为78.57%,特异度为78.33%。按中位血清ULBP2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表达(血清ULBP2水平>85.52 ng/L)38例,ULBP2低表达42例。血清ULBP2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有关(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分化和血清ULBP2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血清ULBP2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 0.194,95% CI 0.077~0.490,P = 0.001)。血清ULBP2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血清ULBP2低表达患者(28个月比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ULBP2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早期诊断 预后 UL16结合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老年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40例,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均较小,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肌松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腹腔镜 结直肠癌
  • 作者: 刘辰 刘特立 谢卿 张仲一 严昆 杨勇 刘毅强 杨志 张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超声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泌尿外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病理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重复穿刺前行68Ga-PSMA PET/CT显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9例行前列腺重复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中位年龄65(46~81)岁。既往穿刺次数中位值1(1~3)次。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11.00(5.41~49.78)ng/ml;f/tPSA中位值0.15(0.01~16.50)ng/ml;前列腺体积中位值43.80(7.79~108.63)ml;PSA密度中位值0.24(0.09~2.31)ng/ml2。所有患者穿刺前行68Ga-PSMA PET/CT检查,然后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对患者的68Ga-PSMA PET/CT图像进行视觉及半定量分析。视觉分析根据68Ga-PSMA在前列腺中的摄取特征分为单灶型、多灶型和不均匀型等亚组,分析不同亚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68Ga-PSMA PET/CT半定量指标肿瘤最大摄取值(SUVmax)和肿瘤与正常前列腺本底的摄取比值(SUVT/BGp)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前列腺癌18例(46.2%),其中12例为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影像特征为单灶型、多灶型、不均匀型者分别为12、7、20例,其检出前列腺癌分别为11、5、2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Vmax截断值为5.3时,68Ga-PSMA PET/CT判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85.7%,曲线下面积(AUC)为0.979;SUVT/BGp截断值为1.8时,判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90.5%,AUC为0.915。结论重复穿刺前行68Ga-PSMA PET/CT显像有助于预判前列腺病灶的良恶性及检出前列腺癌病灶。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穿刺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