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溃疡应用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院内围绝经期高血压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抽取时间期限:2018.12-2019.12,抽取例数:50,采取随机表法实现患者分组,对于实现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的组别命名为研讨组,共25例、对于实现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的组别命名为一般组,共25例、两组通过对比治疗有效率进行效果分析,并利用不良反应情况探究用药安全性。结果:对研讨组治疗有效、显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与一般组进行对照,研讨组占据优势(P<0.05)。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更加明显。

  • 标签: 奥美拉唑 胃溃疡 大剂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刮痧治疗中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与观察,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1月---2021年1月住院的吞咽障碍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刮痧治疗吞咽障碍患者,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刮痧 中风 吞咽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换血疗法进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0例,对其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并分析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患儿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2%,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是影响患儿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单位体质换血量、换血前胆红素指数与患儿疗效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是影响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单位体制换血量以及换血前胆红素水平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临床中治疗中应重视。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换血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指南给予液体复苏。对照组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策略进行液体复苏;复苏目标:中心静脉压(CVP)12~15 cmH2O(1 cmH2O≈0.098 kPa),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尿量(UO)>0.5 mL·kg-1·h-1,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0.70。观察组采用床旁B超动态监测IVCV并结合Pcv-aCO2评估患者复苏终点;复苏目标:下腔静脉充盈固定且直径>2 cm,IVCV<18%,Pcv-aCO2<6 mmHg。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6 h、24 h复苏指标的变化,并记录6 h复苏达标率、6 h乳酸清除率(LCR)、6 h和24 h液体总入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急性肾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结果共80例患者纳入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及24 h MAP、CVP、ScvO2均较复苏前明显增加,而Pcv-aCO2和血乳酸(Lac)均较复苏前明显下降,且UO随复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说明两种复苏终点评估方案均能缓解患者的休克状态。与复苏前比较,观察组复苏6 h及24 h IVCV明显下降〔(17.54±4.52)%、(18.32±3.64)%比(27.49±10.56)%,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复苏6 h MAP、ScvO2明显升高〔MAP(mmHg):69.09±4.64比66.37±4.32,ScvO2:0.666±0.033比0.645±0.035,均P<0.05〕,24 h MAP明显升高(mmHg:75.16±3.28比70.12±2.18,P<0.05),但CVP偏低(cmH2O:9.25±1.49比10.25±1.05,P<0.05),说明观察组复苏效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苏6 h LCR明显升高〔(55.64±6.23)%比(52.45±4.52)%,P<0.05〕,6 h和24 h液体总入量均明显下降(mL:2 860.73±658.32比3 568.54±856.43,4 768.65±1 085.65比5 385.34±1 354.83,均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d:6.78±3.45比8.45±2.85,P<0.05),急性肺水肿发生率明显下降〔2.5%(1/40)比20.0%(8/40),P<0.05〕;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和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IVCV及Pcv-aCO2可有效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而且与EGDT方案相比,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液体总入量,降低急性肺水肿发生率,结合其无创的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 标签: 下腔静脉变异度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