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成人学习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急诊科护士的科研能力培训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和半结构式访谈评价培训效果。结果表明,护士科研能力得分由培训前的(49.00±19.71)分提高至(66.06±14.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01)。可见,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科研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科研能力。

  • 标签: 护士 科研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 急诊医学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提供科学性、系统性的评价工具。方法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过程模式为基础,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环境。另有12个二级指标,如专业素养、功能设置、公信程度、使用体验、内部环境等,以及52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系统化的评价工具,促进护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及发展,确保患者获得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的健康信息。

  • 标签: 微信公众号 护理 传播效果 德尔菲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提供科学性、系统性的评价工具。方法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过程模式为基础,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构建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环境。另有12个二级指标,如专业素养、功能设置、公信程度、使用体验、内部环境等,以及52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医院护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系统化的评价工具,促进护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及发展,确保患者获得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的健康信息。

  • 标签: 微信公众号 护理 传播效果 德尔菲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对实施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态度,探究护士是否愿意尝试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影响因素,为后期的临床开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混合设计研究。量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9—10月采用自制问卷对上海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1 326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护士愿意尝试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1 326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 32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9—12月上海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12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深入了解临床护士对实施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态度及缘由。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9.2%(653/1 326)的护士听说过预支固定排班模式;67.5%(896/1 326)的护士表示愿意去尝试预支固定排班模式。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急诊科室、是否有孩子、是否听说过预支排班模式、认为轮班对生活影响大是护士是否愿意尝试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影响因素(P<0.05)。质性访谈结果显示,部分护士支持预支固定排班模式,期待在新的工作模式下能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部分护士害怕改变、担忧能否胜任、公平问题、家人不支持。结论临床护士对预支固定排班模式的态度一般。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招募部分愿意尝试的护士实行预支固定排班模式,并动态监测护士的工作状态、满意度及工作质量,为新的护理人力管理模式提供实证基础。

  • 标签: 护士 轮班 预支固定排班 态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Peyton(佩顿)四步教学法是国外应用较多的医学教学方法,其越来越多地用于医学操作类技术的教学,对临床技能床边教学也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对Peyton四步教学法的操作步骤、优势、在医学教育中的研究进展、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以供读者借鉴。

  • 标签: Peyton四步教学法 医学教育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出院后肺康复治疗的问题,指出了早期肺康复运动内容及影响因素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AECOPD患者出院后行早期肺康复治疗的影响因素,以期对AECOPD患者出院后早期肺康复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的知识、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上海市16个社区对居民进行调查,共获取714份有效问卷,对居民的心肺复苏知识和态度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14名上海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总得分为(24.58±7.80)分,得分合格率为36.13%(258/714),其中"人工呼吸知识"维度得分合格率最低,为38.66%(276/714);居民心肺复苏态度总分为(40.95±5.18)分,"学习心肺复苏的态度""实施心肺复苏的态度"的条目均分分别为(3.60±0.45)、(3.22±0.5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觉健康状况、是否听说过心肺复苏、受过心肺复苏培训、遇到过紧急抢救是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或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上海市社区居民的心肺复苏知识水平总体较低;居民更偏向于学习心肺复苏和给自己的亲友实施心肺复苏,而非陌生人。年轻、自觉健康状况良好、听说过心肺复苏均有助于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和积极态度的提升;女性、文化程度较高、遇到过紧急抢救的居民拥有更好的心肺复苏知识;目前的心肺复苏培训对于居民学习和实施心肺复苏的态度有积极作用,今后的心肺复苏培训需要增加培训力度、持续时间,帮助居民提升心肺复苏的知识水平,改善对心肺复苏的态度。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社区居民 知识 态度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