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胰岛素增敏剂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肽素、胰岛素抵抗及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健康的80例育龄期女性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n=80),100例PCOS患者作为PCOS组(n=100),PCOS组再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肥胖相关指标(BMI、腰围/臀围比值、瘦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及血清和肽素水平变化。结果PCOS组肥胖相关指标、血清和肽素、胰岛素、HOMA-IR、HOMA-β均高于健康组,QUICKI指数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COS患者肥胖相关指标、胰岛素、HOMA-IR、HOMA-β、血清和肽素及QUICK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OS患者肥胖相关指标、胰岛素、HOMA-IR、HOMA-β及血清和肽素均有所下降,QUICKI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肥胖相关指标、胰岛素、HOMA-IR、HOMA-β及血清和肽素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QUICKI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增敏剂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与内分泌,调节代谢紊乱,降低血清和肽素水平,减轻体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胰岛素抵抗 和肽素 人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佩戴耳郭畸形矫正器患儿中的效果。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七科就诊的佩戴耳郭畸形患儿80例,男56例,女24例,分为延伸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效果、患儿家长依从性、满意度。延伸护理组患儿佩戴耳郭矫正器有效36例,有效率90.0%,家长依从性好37例,占92.5%,患儿家长满意38例,占95.0%;常规护理组矫正器佩戴有效28例,有效率70.0%,患儿家长依从性好29例,占72.5%,患儿家长满意27例,占67.5%。延伸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佩戴耳郭畸形矫正器的有效率,提高了患儿家长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 标签: 耳郭畸形矫正器 延伸护理服务 佩戴效果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和胃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及胃癌组织中MACC1表达的相关性,并对MACC1作为胃癌发病标记物诊断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方法收集51例胃癌患者的血清标本、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标本,同时收集30例正常人血清标本。分别通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ACC1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ACC1在血清与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ACC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发生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型、胃壁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者相比,胃癌患者血清MACC1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MACC1的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ACC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和胃癌患者血清中的MACC1水平呈正相关(P<0.01)。胃癌患者血清及胃癌组织中MACC1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ACC1在胃癌患者血清及胃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呈正相关。MACC1有望成为诊断胃癌的临床生物指标。

  • 标签: 胃癌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免疫组化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
  • 简介: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根据罗马Ⅵ标准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两大类。FD具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如内脏敏感性升高、胃容受性受损和胃排空延迟等。因为FD发病率高、症状多样化、反复发作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结合研究进展,对F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一综述。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改善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的患者心理状态及保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合理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于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经历天灾饥荒与成年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8 868名出生于中国天灾饥荒期间(1959至1962)的上海市嘉定社区常住居民。研究对象分为未经历组、胎儿期经历组、儿童期经历组和青少年期经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经历饥荒与成年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女性在儿童期经历饥荒和青少年期经历饥荒均增加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在男性中并未观察到显著的相关性。在较少体育活动、较低文化水平人群中,饥荒经历组成年后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未经历组显著增加,且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增加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风险,尤其是在女性中。

  • 标签: 饥荒 营养不良 糖尿病,2型 代谢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的效果及其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枣庄市立第四医院收治的MsPGN患者82例,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41例行来氟米特治疗,联合组41例行来氟米特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清学相关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参照组的78.05%(32/41),χ2=7.289,P=0.007。治疗前,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IFN-γ、IVC、LN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554,P=0.457)。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效果确切,可降低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系膜增生性肾炎 肾炎康复片 来氟米特 血清学指标
  • 简介:摘要食管pH-阻抗监测可以反映食管反流物的性质、酸度及方向、症状与反流的关系等,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提供综合评估。常规食管pH-阻抗监测参数包括酸暴露时间、反流次数、酸暴露百分比及反流-症状相关性等。近年来提出的食管阻抗新参数包括基线阻抗、反流后吞咽诱发的蠕动波、平均夜间基线阻抗及黏膜阻抗等,为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及疗效的预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本文将对这些新的阻抗监测参数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pH-阻抗监测 食管基线阻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和技术操作要点。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3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其中12例破裂动脉瘤,3例未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0级3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1例。6例患者采用3D弹簧圈成篮编织技术治疗,9例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治疗。结果动脉瘤腔致密栓塞15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10例(66.7%),栓塞程度在70%~90%者5例(33.3%),无死亡病例。结论3D弹簧圈成篮编织技术与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均可达到前交通动脉瘤治愈的目的。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介入治疗 3D弹簧圈成篮编织技术 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护理工作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体化护理,并对这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9年8月-2020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体化护理的方式。结果:经过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接受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个体化护理 小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参与式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并观察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支气管炎中的80名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家庭参与式护理。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小儿支气管炎 依从性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肿瘤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分子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疾病所具有的特异性致癌位点予以结合,通过调节遗传物质的表达达到阻断肿瘤生长与转移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特异性致癌基因或分泌蛋白不断被发现。R脊椎蛋白3(RSPO3)基因属于R脊椎蛋白家族,研究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机体发育、细胞增殖以及肿瘤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针对RSPO3所涉及的相关肿瘤分子机制研究仍缺乏关键性突破,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基础科学实验与临床紧密联合,以期阐明RSPO3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 标签: R脊椎蛋白3 生物标志物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护理干预对高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用效果 和生活 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80 例 高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和生活 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2.50% )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77.50% ),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高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 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护理干预 高龄子宫肌瘤 手术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葛根总黄酮(PRF)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凋亡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转导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将NB4细胞分为对照组[以0.025%二甲基亚砜(DMSO)代替PRF]和10、30、50 μg/ml PRF组,作用24、48、72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作用48 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将NB4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0.025% DMSO)和10、30、50 μg/ml PRF联合或不联合10 μmol/L 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组,作用48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通路相关蛋白JN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p38 MAPK表达变化。结果10、30、50 μg/ml PRF作用24、48、72 h后NB4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均P<0.05),24、48、72 h半数抑制浓度(IC 50)分别为(40.03±2.23)μg/ml、(22.92±1.72)μg/ml、(17.99±1.48)μg/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NB4细胞经PRF处理后呈现明显凋亡特征。10 μmol/L SP600125与不同浓度PRF共培养NB4细胞48 h后,NB4细胞JNK1表达受抑(P<0.05),JNK2/3、p38 MAPK表达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K1、ERK2在单药组表达逐渐上调,联合用药组则表达递减,TNF-α在50 μg/ml PRF+SP600125组较50 μg/ml PRF单药组表达下调,10、30 μg/ml PRF+SP600125组则较10、30 μg/ml PRF单药组表达上调。结论10~50 μg/ml PRF可能通过TNF-α激活MAPK信号途径,JNK、ERK1/2、p38 MAPK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激活促凋亡相关蛋白,诱导NB4细胞凋亡。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葛根总黄酮 细胞凋亡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贴膜法,为控制肛周压疮感染和良好创口床准备提供新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烧伤整形外科VSD治疗的85例肛周Ⅳ期压疮并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内层贴膜缝合固定+外层贴膜)和对照组(传统单层贴膜)。记录两组首次贴膜维持时间、重新贴膜次数、首次肉芽出现时间、肉芽布满创面时间、创面二便污染次数和创面负压治疗次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肉芽出现时间和肉芽布满创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首次贴膜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重新贴膜、创面二便污染和创面负压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负压贴膜法用于肛周Ⅳ期压疮VSD治疗,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加速创面肉芽生长,快速提供良好创口床。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压疮 肛周 贴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东莞市中老年慢性病签约患者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需求,为进一步完善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8—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东莞市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共20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对访谈资料剖析和归类,提炼出6个主题,即政策及服务认知需求、疾病知识技能需求、药物治疗需求、康复护理需求、心理社会支持、网络服务需求。结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团队服务需求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多学科协作,强化慢性病健康教育,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借助中老年慢性病家庭医生网络管理平台,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 标签: 家庭护理 慢性病 社区健康服务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尽管新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机制方面尚无重大突破。为了能明确及验证其遗传学病因及耳部发育病理生理机制,必须依靠动物模型。该文就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种类、经典建模方法、各自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进行综述,为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研究者们选择、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标签: 小耳畸形 动物模型 基因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筛查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残耳软骨组织中相关差异性代谢物和关键的代谢通路。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单纯性小耳畸形患者18例为病例组,行耳再造术时采集患者的残耳软骨组织。另选取18例非小耳畸形、但治疗过程需采取耳软骨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正常耳廓软骨组织。将样本预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手段,XploreMET软件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其变量重要性投影(VIP)法和U 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小耳畸形残耳软骨组织中的差异性代谢物,并将其比照代谢网络数据库,利用代谢通路富集分析(MPEA)筛选得出与差异性代谢物最为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小耳畸形患者的残耳软骨组织和正常耳廓软骨组织中的代谢产物具有差异,其中14个代谢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条代谢通路可能发生显著改变(P<0.05),为精氨酸合成途径、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途径、维生素B5和辅酶A合成途径。结论精氨酸、牛磺酸、L-半胱氨酸与小耳畸形的发生可能存在关联,代谢组学为小耳畸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 标签: 小耳畸形 代谢组学 发病机制 残耳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