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评估新生儿特发性马蹄内翻足与姿势性马蹄内翻足的畸形改变。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超声科就诊的新生儿马蹄内翻足患儿49例,其中21例(32足)为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组,28例(53足)为姿势性马蹄内翻足组,选择同时期正常新生儿22例及以上两组单侧马蹄内翻足对侧正常足共57足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内踝舟骨距离、距骨软组织厚度、跟骰距离、胫跟角,对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组、姿势性马蹄内翻足组及对照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评估71例142足,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组在内侧面、外侧面、后侧面均存在骨关节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姿势性马蹄内翻足组内侧面、外侧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侧面变化不明显(P>0.05)。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组与姿势性马蹄内翻足组比较内侧面和后侧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侧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以清晰显示马蹄内翻足各跗骨结构,量化特发性马蹄内翻足与姿势性马蹄内翻足的不同畸形改变。

  • 标签: 超声检查 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过程中畸形变化进行评价,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7例及同时期正常婴幼儿27例,采用超声测量所有足的内踝至舟骨的距离(MM-N距离)、跟骨外侧缘切线到骰骨软骨外侧缘中点的垂直距离(C-C距离)、内侧软组织厚度及胫跟角,对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评估44例88足,石膏次数(4.7±1.1)次,随访时间(96.9±59.3)d。马蹄内翻足组MM-N距离、C-C距离、后侧胫跟角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过程中1例假性矫正,末次随访2例复发。结论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正常足和马蹄内翻足的内侧、背侧、外侧、后侧面骨关节结构,并能观察到马蹄内翻足在矫正过程中畸形变化,可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Ponseti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位移(TMAD)在评估川崎病(KD)患儿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KD的住院患儿35例(KD组)和同期健康儿童40例(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M型超声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实时动态记录并存储KD组及对照组心尖四腔及两腔观二维图像,并且KD组分别于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各测量1次。应用QLab 13.0定量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比较KD组与对照组TMAD参数的差异,比较KD组不同时期TMAD参数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急性期KD患儿TMAD参数与LVEF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KD组不同时期TMAD AP4 MV1、TMAD AP4 MV2、TMAD AP2 MV1、TMAD AP2 MV2、TMAD AP4 Midpt、TMAD AP4 Midpt%、TMAD AP2 Midpt、TMAD AP2 Midpt%降低(均P<0.05),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KD患儿经治疗后亚急性期TMAD AP4 MV1、TMAD AP4 MV2、TMAD AP2 MV1、TMAD AP2 MV2、TMAD AP4 Midpt、TMAD AP4 Midpt%、TMAD AP2 Midpt、TMAD AP2 Midpt%值较急性期增加(均P<0.05),恢复期TMAD AP4 Midpt%、TMAD AP2 Midpt%值较亚急性期增加(均P<0.05)。③TMAD各参数均与LVEF呈正相关(r=0.36、0.40、0.32、0.28、0.42、0.46、0.35、0.37,均P<0.05),与NT-proBNP呈负相关(r=-0.61、-0.57、-0.40、-0.60、-0.63、-0.47、-0.61、-0.36,均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检测TMAD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KD患儿IVIG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且TMAD结合NT-proBNP可为KD临床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尖瓣环位移 川崎病 斑点追踪技术 心室功能,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膝关节反屈(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knee,CDK)的产前超声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的13例CDK病例的产前超声特征,结合基因检测结果、病理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13例胎儿均于我院进行孕中期产前超声诊断,二维、三维超声均显示为膝关节反屈(单侧3例,双侧10例)。所有病例均伴有多发异常,主要包括足内翻(5例)、重叠指(2例)、鼻骨短小(1例)、颈后皮肤层增厚(2例)、胸廓狭小(1例)、椎体发育异常(1例)等。其中超声诊断Larsen综合征2例,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3例,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1例,CDK 7例。所有胎儿引产后均证实存在CDK。已知其中3例进行染色体检查,3例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未见异常,1例进一步进行了二代测序结合一代测序筛查提示FLNB基因突变,证实为Larsen综合征。结论CDK可孤立存在,也可以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形式,产前检出膝关节反屈时要注意是否合并其他异常,根据线索进一步行相关基因的检测,可为遗传咨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先天性膝关节反屈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