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获取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动物模型的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s,PSL),评估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以评价LBBB对左心室功能及运动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比格犬,麻醉状态下射频消融束支制作LBBB模型,实时测量动脉压力。分别于造模前、造模成功后30 min(Acute-LBBB)、造模成功后3个月(Chronic-LBBB)获取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并获取各时间点的PSL,评估左心室整体和节段心肌做功参数。结果与Baseline相比,Acute-LBBB、Chronic-LBBB左心室整体做功效率显著降低(P<0.05),整体无用功显著增加(P<0.01),Acute-LBBB的GLS显著降低(P=0.04)。造模前,室间隔基底段及中段做功效率、有用功均高于左室侧壁相应节段(P<0.01),而无用功节段值的分布则相反(P<0.01)。Acute-LBBB室间隔各节段心肌做功效率较造模前显著降低(基底段、中段、心尖段P<0.05)、无用功增加(P<0.05),室间隔基底段有用功降低(P=0.01),而侧壁基底段无用功增加(P=0.04)。Chronic-LBBB室间隔基底段与中段的心肌做功效率较Acute-LBBB轻度恢复(P=0.03),但仍显著低于造模前(P=0.001),其余各节段做功参数的改变与Acute-LBBB相似。结论急性及慢性LBBB均可导致左心室整体及节段做功能参数的改变。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可以定量分析LBBB的左心室功能及运动模式的改变。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功能,左 心肌做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功能评估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D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门诊长期就诊的无心力衰竭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为糖尿病组;同时入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80名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应变进行心房功能评估,评估标准依据2016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和欧洲心血管影像协会联合发布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评估指南。收集患者和健康人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房应变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DD存在关联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心房功能对DD的预测价值。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DD总发生率为21.8%(17/78),其中Ⅰ级DD占15.4%。心房平均管道功能下降与DD显著相关[F(3,74)=3.548,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心房峰值应变、心房平均储器功能心房平均管道功能、房间隔管道功能与DD相关(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心房平均管道功能应变与DD有关(OR=0.756,95%CI:0.637~0.896,P=0.001)。在整体人群中,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13.46%时,预测D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5%;在糖尿病组中,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13.05%时,预测D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3%;若结合整体人群的E/e’比值,在糖尿病组中,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6.19%、平均E/e’为12.73时,诊断DD的敏感度为77.0%,特异度为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61~0.957,P=0.00)。结论通过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心房应变,评估心房管道功能,可能是检测早期DD的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左心房时相功能 左心房管道功能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舒张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心肌梗死左心室改变及功能行彩超检查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应用GEvivid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7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改变情况以及功能采取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并针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予以了总结及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所有入选的174例患者,左心室壁均存在有一定的薄厚不均情况,另外有174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表明其左心室的舒末内径有一定的增大趋势,还有54例患者的检车结果显示二尖瓣血流频谱的A点峰值相对于E点峰值较高,16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位于梗死区域出现了膨展状况,且存在有室壁瘤的状况。结论临床上在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介入治疗、随访和复查等诊治方式的过程当中,应用以彩色多普勒检查方式能够对患者的诊治过程提供以十分有效的帮助,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与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左心室 彩超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几何形态和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与16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房室几何形态和心脏舒缩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IVSD、LVPWD比对照组厚,LVDD、LVDS、LAD、LAL等测值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室收缩末期室壁应力(LVESS)、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均低于对照组,而二尖瓣口的E峰和E/A值低于对照组、A峰和IVR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向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质量虽在正常范围但室壁增厚心腔变长,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均受到一定损伤。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 原发性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剂量缬沙坦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功能、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到2020年5月我院收治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间缬沙坦应用剂量不同,平均分组,各40例,对照组为常规剂量的缬沙坦,研究组为大剂量缬沙坦,观察两组左心室结构参数和功能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结构和功能各项参数皆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缬沙坦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功能 左心室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从而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功能的彩超检查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可靠依据,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正确率,以达到患者能够尽快接受适合治疗措施的目的,为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取5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左心室变化情况及功能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并总结和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左心室壁厚薄不均匀的情况所有患者都有存在,同时,所有患者都出现左心室舒末内径增大现象,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以及收缩末容积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值较E峰值偏高的患者有15例;检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区域内出现膨展以及形成室壁瘤的患者有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具有无创伤、无痛苦、准确、快速、无禁忌症、价格低廉等优点,对临床检查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改变及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 左心室改变 左心功能
  • 简介:目的: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1—2级合并左心室肥厚的60例患者,分为补阳还五汤合温胆汤和开博通组30例,对照组开博通组30例,治疗6个月。运用超声心动图(UCG)、测血压和临床观察等手段,观察上述治疗对临床症状改善、血压下降、室肥厚的逆转和室舒张功能的疗效与作用。结果:中西药疗法能有效地使血压下降,总有效率93.33%,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能有效地减少室间隔及室后壁厚度,使心室腔径缩小,室重量指数下降;随着室肥厚的逆转,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SV与CO显著增加且与LVMI的下降呈正相关;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通过中西药结合辨证治疗能改善与高血压病有关的各种血液动力学和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达到降压、逆转室肥厚、改善功能的作用。

  • 标签: 高血压病 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功能 中西药结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心房的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98例,并纳入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并联合频谱多普勒及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查,详细评估其左心室心房的结构及功能;同时记录所有受试者相关的临床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左心室内径、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E/E'值、心房前后径、心房容积指数均明显增加,左心室心房射血分数较正常对照组低,所有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可引起心结构及功能的异常。

  • 标签: 2型糖尿病 左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激动延迟程度(LVED)及右心室与左心室起搏位点的距离(DRLV)在优化左心室起搏位点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应用左心室四极电极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测量其左心室4个起搏位点的LVED及DRLV。按如下流程优化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1)避免膈神经刺激(PNS);(2)合适的起搏阈值;(3)避开心尖部起搏;(4)选择最大LVED;(5)选择最大DRLV。按流程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进行CRT,统计左心室四极电极置入的靶血管分布情况。记录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双心室起搏百分比;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并统计CRT术后有应答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应答的患者比例。结果入选29例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9例(66%),年龄(61.7±7.6)岁。扩张型心肌病17例(59%),缺血性心脏病12例(41%)。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左心室四极电极至靶血管内,且4个起搏位点亦均在靶血管内,侧静脉15例(52%),前静脉2例(7%),后静脉11例(38%),心大静脉侧分支1例(3%)。术后6个月双心室起搏百分比均大于95%。以最大的LVED及最大的DRLV作为依据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的患者分别有19例(66%)和4例(14%)。最终29例患者中,有5例(17%)以D1作为起搏位点,5例(17%)以M2作为起搏位点,7例(24%)以M3作为起搏位点,12例(41%)以P4作为起搏位点。10例(34%)患者应用了传统双极电极具备的起搏位点(D1、M2),19例(66%)患者应用了左心室四极电极特异的起搏位点(M3、P4)。29例患者术前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NYHA分级分别为(171±24)ms、(231±79)ml、(28±5)%、(74±11)mm、(294±103)m、(3.2±1.0)级;术后6个月分别为(130±12)ms、(158±73)ml、(36±10)%、(66±12)mm、(371±86)m、(1.9±0.5)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CRT术后6个月应答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答率分别为97%(28例)、83%(24例)。结论左心室四极电极的4个LVED和DRLV可用来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且以最大LVED及DRLV作为依据选择起搏位点,CRT应答率较高。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 电极 心脏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束支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或起搏依赖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慢性心衰且有CRT适应证的患者,行束支起搏及CRT。评估患者临床心功能情况,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并进行起搏器程控优化;对以上结果进行0.5~1.0年随访。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束支起搏治疗。患者QRS时限较术前缩短[(119.40±16.89)ms对(164.60±22.96)ms,P<0.000 1];经双心室同步起搏后,部分患者QRS时限进一步缩短[(112.60±19.48)ms对(119.40±16.89)ms,P=0.004]。术后随访发现8例患者心功能改善,9例LVEF明显改善,住院率明显降低,左心室内同步性较前改善。结论束支起搏对慢性心衰合并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或起搏依赖的患者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结合双心室起搏,可进一步减小QRS时限,改善电同步性,提高CRT反应率。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束支起搏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左心室重构是心梗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其中脑钠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在左心室重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心功能关系密切。本文仅就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脑钠肽(BNP)水平与梗死后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BNP 心室重构 左室功能
  • 简介:摘要1例86岁男性患者因肺炎、呼吸衰竭、痰细菌培养提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接受美罗培南(1 g静脉滴注、1次/12 h)联合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治疗第4天,患者突发血压下降,脉搏测不出,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室颤)。给予电除颤及胺碘酮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次日再发3次室颤,急查电解质结果均正常,心电图检查示QT间期正常,停用环丙沙星,改为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治疗,未再发生室颤。26 d后,患者肺炎加重,痰细菌培养回报仍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敏感,对氧氟沙星中度敏感。遂给予美罗培南(剂量用法同前)联合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第5天,患者再次发生室颤,经电除颤及胺碘酮治疗后心律恢复正常。停用氧氟沙星,改为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患者未再出现室颤。考虑患者的室颤可能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有关。

  • 标签: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心室颤动
  • 简介: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新生儿窒息后患儿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足月新生儿60例(其中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应用脉冲多普勒获取二尖瓣口及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测量并计算3组新生儿左心室Tei指数.结果正常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左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39±0.10、0.44±0.11,而重度窒息组Tei指数为0.59±0.16,后者Tei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能简便、安全、综合评价新生儿窒息后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TEI指数 左心室功能
  • 简介:由于右心结构的特殊性,准确的测量右心功能一直是一个难题。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能够对右心系统形态、血流及功能进行评估的最便利、有效的方法。三维超声在量化右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MRI与多层CT扫描也不失为测量右心室容积与功能的良好选择。还有一些血液生化指标也可能在未来右心室功能评定上发挥作用。

  • 标签: 右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核素造影 核磁共振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无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采集室心尖长轴三个切面图像。应用EchoPAC工作站的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室长轴各切面室壁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L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TI技术测量的高血压病组室心尖三个长轴切面的SL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无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患者舒缩期室壁纵向收缩功能,为无创检测早期诊断高血压病患者室长轴舒张功能减退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高血压 斑点追踪成像 左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心室或右心室受累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的随访28 d的全因死亡风险,并分析影响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5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252例(62.2%),平均(60.1±20.8)岁;根据是否合并SIMD和左右心室受累情况分为对照组(267例)、右室累及组(22例)、室累及组(76例)和双室累及组(40例),随访28 d,主要观察指标为全因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的预后情况。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MD组的心率更快,平均动脉压值和室射血分数水平更低,血清降钙素原、乳酸、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SOFA评分等明显升高(均为P<0.05)。平均随访(27.3±2.3)d,失访37例(9.1%)。与对照组比较,室受累组(HR=1.424)和双室受累组(HR=1.577)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升高;右室受累组(HR=1.822)、室受累组(HR=1.951)和双室受累组(HR=2.561)的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率均显著升高;室受累组(HR=1.686)和双室受累组(HR=2.148)的肾替代治疗率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经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年龄(HR=2.326)、N末端B型利钠肽原(HR=3.072)、SOFA评分(HR=3.971)和室受累(HR=3.685)均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左心室受累的SIMD患者的短期病死率高,年龄、N末端B型利钠肽原、SOFA评分和室受累均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心功能障碍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右心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其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生化指标和临床试验只能间接评价右心室功能,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显像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技术使得右心室功能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为了对评价右心室功能的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笔者就上述影像学方法在右心室功能评价方面的应用予以综述。

  • 标签: 心室功能,右 超声心动扫描术 核素心血池显像 心脏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