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康复理疗科病房中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等进行调查,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对护理工作中的流程以及安全管理内容等进行完善。对护理人员的上班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解决护理人员的配置合理性,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通过科学的措施能够对康复理疗科病房中的护理安全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意识,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结论:对于康复理疗科病房,其中的患者大部分是重疾病患者康复治疗,在对这些患者开展临床康复护理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树立护理人员正确的护理安全观念,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恢复治疗效果,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提升。

  • 标签: 康复理疗 护理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理疗与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的患者150例,为进一步观察针灸理疗与康复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内科基础治疗、针灸治疗+康复护理量两种方式展开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瘫痪肢体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乙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其肢体功能改善程度优于甲组患者,且患者对乙组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针灸理疗与康复护理的方式,对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情况的改善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针灸理疗 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 肢体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川省部分地区接受一线方案并发生耐药的HIV-1感染者更换二线方案后抗病毒治疗(ART)效果及耐药突变。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接受一线方案发生耐药的HIV-1感染者随访2年,采用χ2检验分析观察终点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病毒载量(VL)变化及耐药突变情况的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更换二线方案且依从性较好的HIV-1感染者ART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HIV-1感染者737例,在持续保持较好依从性的情况下,及时更换二线方案HIV-1感染者持续CD4计数>200个/μl和持续病毒抑制的比例较高(P<0.05),其中基线不同耐药程度HIV-1感染者持续CD4计数>200个/μl和持续VL<200拷贝数/ml(持续病毒抑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换二线方案后,部分蛋白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位点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更换二线方案且依从性较好的HIV-1感染者中,未持续病毒抑制的影响因素包括母婴传播是异性性传播感染的3.01(95%CI:1.29~7.00)倍、未及时更换二线方案是及时更换二线方案的2.55(95%CI:1.41~4.62)倍、CRF85_BC亚型是CRF01_AE亚型的3.32(95%CI:1.49~7.42)倍。结论一线方案耐药差异不影响更换二线方案后的四川省HIV-1感染者ART效果;及时更换二线方案并保持良好依从性,有助于提高HIV-1感染者免疫水平和持续保持较低VL水平。母婴传播、未及时更换二线方案和感染CRF85_BC亚型是HIV-1感染者更换二线方案后影响ART成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二线方案 耐药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1感染者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及其传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HIV-1精准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彭州市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的340份血样,采用巢式PCR扩增法对pol基因区进行扩增、清理、拼接剪辑,多序列对比构建系统进化树区分亚型,计算成对基因距离,在基因距离阈值为0.90%时成簇数最多(41个),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分析HIV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及入网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0份样本中,扩增成功330份(97.06%,330/340)。确定6种HIV-1亚型,包括CRF01_AE(56.67%,187/330)、CRF07_BC(27.88%,92/330)、B(11.21%,37/330)、CRF08_BC(3.33%,11/330)、CRF55_01B(0.61%,2/330)和C(0.30%,1/330)。入网率为58.79%(194/330),研究对象HIV-1分子传播网络的入网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文盲,初中(OR=0.35,95%CI:0.13~0.97)与高中/中专文化程度(OR=0.14,95%CI:0.02~0.97)的入网可能性较低;相比于农民,职业不详(OR=0.40,95%CI:0.17~0.95)的入网可能性较低;相比于CRF01_AE亚型,CRF07_BC(OR=0.20,95%CI:0.11~0.35)和CRF08_BC亚型(OR=0.09,95%CI:0.02~0.45)的入网可能性较低。结论四川省彭州市农村地区中老年群体中艾滋病传播来源多元化,艾滋病干预工作应重点定位于低文化程度的中老年农民,同时加强检测与溯源调查。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分子传播 网络 50岁及以上人群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未治疗的经性传播和注射吸毒感染HIV-1患者的病毒分离特征和独特重组型特征,为了解不同传播途径感染HIV-1的病毒生物学特性和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不同的HIV-1传播风险,筛选北京、广西、四川3个省市新诊断未治疗的HIV-1患者,静脉采血检测病毒载量、CD4+ T细胞计数,以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从病毒培养上清中提取RNA扩增全长序列,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65名HIV-1感染者中,经男男性行为、异性性行为和注射吸毒感染分别为32(49.2%)、20(30.8%)和13(20.0%)例;亚型主要包括:26例(40.0%)CRF07_BC、23例(35.4%)CRF01_AE、9例(13.8%)独特重组型。共分离到46株HIV-1临床毒株,HIV-1分离阳性率与CD4+T细胞显著负相关(χ2=4.22,P=0.04),而与病毒载量正相关(χ2=22.4,P<0.001);HIV-1的P24抗原含量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呈现类似结果。此外,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显示P24抗原含量与培养时间正相关(52.14,95%CI: 9.42~94.87,P=0.017),病毒生长曲线分析显示,在培养后第14天,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病毒P24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异性性行为和注射吸毒感染者(调整后P值分别为P<0.01和P<0.05)。9株独特重组型病毒均来自性传播感染者,男男性行为感染者中独特重组型的比例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中的比例,且男男性行为感染者中的病毒基因重组断点多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结论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血样对HIV-1病毒分离更敏感;性传播人群具有独特重组型多样性的特征,尤其是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病毒基因重组更为明显。

  • 标签: HIV-1 传播途径 男男性行为 病毒分离 独特重组型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电视播音主持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促使传统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进行创新。因此,电视播音主持要积极主动融入新时代的潮流因素,并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对语言形式、内涵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大众的需求(这里与下面重复了,可以换一个表述吗)。在融媒体时代,为创造更多符合当下受众需求的优秀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实现语言形式、主持风格等等(语言形式是创新的一项,单独放在这里会不会误导读者,语言形式后边加“主持风格等等”是否更合适些)的创新,从而推动传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向融媒体时代迈进。本文在分析融媒体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从主持能力、主持方式、主持品牌、主持语言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期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融媒体时代 电视播音主持 互联网 融合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在此条件下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明确本院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利用SPSS19.0软件针对各类数据信息展开分析。结果:本院就诊的内科患者出现的感染状况展开分析,其感染率为23%,其中、呼吸道感染、泌尿感染、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等感染率一般为25.81%、13.06%、5.3%等。还提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部位、住院时间、年龄、侵入性操作等紧密关联。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才能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充分减少神经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 标签: 神经内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9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死亡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可持续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2019年布拖县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与死亡者基本和随访信息,按病例数2倍抽样组成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为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3 355例,死亡组1 179例,对照组共2 176例。其中,30~49岁占81.34%,男性占69.09%,彝族占99.55%,已婚或同居占91.1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5.77%,农民占88.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死亡风险因素中,年龄≥50岁是18~29岁的5.08倍(95%CI:3.05~8.48)、女性是男性的0.70倍(95%CI:0.52~0.94)、注射吸毒传播途径是异性性传播途径的1.43倍(95%CI:1.06~1.91)、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350个/µl是CD4<200个/µl的0.38倍(95%CI:0.30~0.48)、最近1次使用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伦(EFV)方案的0.04倍(95%CI:0.01~0.18)、耐药是不耐药的3.40倍(95%CI:2.13~5.42),无病毒载量结果且未做耐药检测是不耐药的12.98倍(95%CI:10.28~16.40)。结论年龄、性别、传播途径、治疗前CD4、最近1次抗病毒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后耐药检测情况是布拖县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死亡影响因素。应扩大病毒载量和耐药检测覆盖面,科学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开展依从性教育和医务人员培训,降低抗病毒治疗HIV/AIDS死亡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死亡 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