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可直接入侵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原发性感染,导致相关症状。然而其往往发病隐匿,易被误诊。本研究报道1例因"左手抖动伴反应迟钝10余天"入院的青年患者,其初诊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通过脑组织活检、脑脊液相关检查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确诊后予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后症状消失。提示HIV感染的青年患者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时,应考虑HAND的可能,并尽快进行相关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时开展HAART。

  • 标签: HIV 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 组织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重症患者的预测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月1日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连续住院诊治并出院的COVID-19患者,分成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收集纳入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等。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共纳入203例COVID-19出院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89.2%,181/203)、干咳(60.1%,122/203)、胸闷(35.5%,72/203)、气促(29.1%,59/203)和肌肉/关节疼痛(26.6%,54/203)。从开始出现症状至入院的时间为5.8 d(1.0~20.0 d)。203例COVID-19患者中,重症组107例(52.7%),非重症组96例(47.3%)。重症组年龄为60岁(23~91岁),大于非重症组的47岁(20~8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2,P<0.01);重症组有至少1种基础疾病者占63.6%(68/107),大于非重症组的20.8%(2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0,P<0.01)。重症组白细胞计数升高比例,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的下降比例,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酐、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空腹血糖、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的升高患者比例均增加。203例患者中,172例(84.7%)入院时影像学检查已显示双肺斑片影、磨玻璃影;20例(9.9%)合并胸腔积液;平均间隔5 d复查影像学发现,55例(27.1%)显示肺部病变进展。203例患者中,123例(60.6%)入院即给予氧疗,107例(52.7%)给予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131例(64.5%)给予抗病毒治疗;26例(12.8%)死亡。住院时间为11.0 d(1.0~45.0 d)。结论COVID-19患者的症状中发热占的比例最高,老年、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易进展为重症。对于老年患者,应加强早期监测,重视基础疾病的控制,减少危重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