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的反复发作性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全世界每年有6亿偏头痛患者,18-65岁成人中每年因偏头痛的花费为1110亿欧元。头痛的反复发作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受损,需要足够有效的治疗。如果能找出头痛的诱发或参与因素,并避免患者再次接触,能在短期内减少头痛的发作。这也是在原发性头痛的治疗中被推荐的一项基础治疗策略。本文将归纳分析相关文献,阐明偏头痛的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

  • 标签: 偏头痛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血清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HD治疗的376例患者,根据治疗期间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6例和未感染组340例。无菌采集血液、导管尖端或导管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记录患者年龄、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穿刺次数、置管时间、透析频次和透析血流量等临床特征,归纳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别于置管前、置管后1d、疑似感染、感染确诊后,检测血清PCT和HBP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和HBP对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376例HD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6例(9.57%),分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26.53%)、金黄色葡萄球菌(20.41%)和鲍氏不动杆菌(16.33%)为主;年龄(OR=1.853,P=0.037)、合并糖尿病(OR=1.978,P=0.013)和置管时间(OR=2.042,P=0.013)是HD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疑似感染后,血清PCT、HBP和联合检测诊断HD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0.738、0.836(P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导管 相关性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以412例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进行探究分析,旨在为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本研究选取412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在此期间,我院内科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以及其他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探究其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临床影响。结果本研究共发生27例院内感染,其所占比例为6.6%;其中,发生院内感染最高的为呼吸系统感染,其所占比例高达40.7%;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之间无明显影响,其直接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因素。结论影响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为降低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医院应严格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并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医院就医环境的安全。

  • 标签: 内科 院内感染 护理因素 临床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医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剖析医院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40个病人病因并进行护理,任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人,比较二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研究组病人进行护理后护理水平和痊愈率都比对照组好。结论明确多重耐药茵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护理,可得到积极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临床护理实习生(简称“实习护生”)的心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我院2023年1-6月实习护生60名纳入研究,在分析评估实习护生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改善实习护生的心理状态,促进职业发展。结果 (1)实习护生的平均SAS评分为(40.21±8.91)分、平均SDS评分为(45.48±10.79)分。(2)导致实习护生出现焦虑、抑郁心理的主要因素有个体性别因素、同学关系因素、家庭因素、 社会压力因素等。结论 临床护理实习生主要伴有焦虑、抑郁负性心理,影响因素较多,需做好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深与同学、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社会支持力度等。

  • 标签: 临床护理 实习护生 心理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 作者: 孙向辉 梁静 王永兰 韩涛 许莎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口腔科 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科 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00170,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30007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中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情况及特点,初步探讨肝硬化患者牙周炎发病的风险因素及其与营养评分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9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63例及同期该院140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牙周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及口腔卫生习惯的调查。对2组人群的牙周炎患病情况进行比较,并对重度牙周炎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中慢性牙周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硬化患者的重度牙周炎患病率及全口无牙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 < 0.05及P < 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及附着丧失程度均明显升高(P < 0.001)。对2组重度牙周炎患者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肝硬化为独立于其他因素的重度牙周炎的风险因素(χ2 = 11.046,P < 0.001)。对肝硬化发生重度牙周炎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刷牙次数、营养风险评分、前白蛋白水平及Child-Pugh分级是重度牙周炎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分别为χ2 = 5.252,P = 0.022;χ2 = 24.162,P < 0.001;χ2 = 4.159,P = 0.041;χ2 = 9.249,P = 0.002)。结论肝硬化患者牙周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肝硬化为重度牙周炎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刷牙次数、营养风险评分、前白蛋白水平及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患者重度牙周炎的风险因素

  • 标签: 肝硬化 慢性牙周炎 附着丧失 牙周袋深度 营养风险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2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临床上常见的6种评价系统对TIPS术后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2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TIPS术后2年的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IPS术后2年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术前及术后1周时CTP、MELD、MELD-Na、BioCliM、FIB-4、ALBI评价系统的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下面积(AUC)评价6种评价系统的死亡危险预测效能。结果在TIPS术后2年的随访期内,死亡组的年龄、尿素氮水平、血小板计数及术后1月发生肝性脑病的比例均高于生存组且血钠水平低于生存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术后1月发生肝性脑病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1周时,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CTP、MELD、MELD-N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时,CTP、MELD、MELD-Na及ALBI评分ROC的AUC分别为0.685、0.721、0.805和0.658,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5、12.99、14.51和-1.52。结论高龄及TIPS术后1月发生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2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周进行CTP、MELD、MELD-Na、ALBI评价,能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2年内的死亡危险进行预测,其中MELD-Na的预测效能最佳。

  • 标签: 肝硬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预后 危险因素 终末期肝病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依从性因素。方法 本研究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收住 156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别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为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针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应采取康复护理,能够缩短 患者住院时长,提高康复 护理依从性。

  • 标签: 老年髋关节骨折 康复护理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