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的治疗中应用穴位埋线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23年2月-2023年11月为研究开展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在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患者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例常规医药治疗,观察组10例增加穴位埋线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CMSS痛经评分、痛经持续时间以及中医症状评分等对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对比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VAS疼痛评分更低、CMSS痛经评分更低、痛经持续时间更短、中医症状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的治疗中应用穴位埋线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可降低痛经带来的疼痛,减少躯体的不适,缩短痛经持续时间,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穴位埋线辅助治疗 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控制效果。方法:在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于医院接受创伤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240例进行观察分析,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120例,对照组1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消毒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则在常规消毒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等针对性护理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总结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创伤手术及相应的预防护理后的切口感染率,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创伤手术患者来说,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控制方式,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及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可以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有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康复,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可在外科手术方面进行推广。

  • 标签: 创伤手术 切口感染 预防护理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给全麻术后患者口渴症状带来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于医院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中,选择9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主要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分别有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口渴程度。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全麻术后的口渴程度,主要分为不口渴、轻度口渴、重度口渴三个等级,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实验组患者的总口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全麻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口渴症状,还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实现对患者紧张情绪的调节,体现出更强的临床应用实效性。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全麻术 口渴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对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90名晚期癌症患者,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两组,两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措施,比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组,护理后焦虑评分(6.34±1.61),抑郁评分(5.18±2.57)、生活质量评分(78.11±5.17)。护理总满意度95.6%,常规组分别是(8.64±2.28)、(8.51±3.19)、(72.23±4.51)、84.4%。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护理总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癌症晚期 癌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外科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于医院接受外科治疗以及护理的患者中选择150例进行观察分析,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75例,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而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融合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VAS评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管理后,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VAS评分,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方式,能获得更高的护理质量,还可减少外科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利于提高外科患者满意度,还能激发护理人员在岗位工作中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提升外科护理水平及医疗水平的目的。

  • 标签: 柔性管理 外科护理管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小耳畸形合并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分期耳廓再造-骨桥植入术后单侧及双侧骨导助听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双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岁。术前测试裸耳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行颞骨高分辨CT评估乳突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分期耳廓再造及骨桥植入术)。术后骨桥开机时、开机后3、6、12、24个月,测试单侧骨桥助听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安静环境和信噪比5 dB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识别率);植入骨桥至少3个月后,分别测试裸耳、单侧骨桥助听和双侧骨导助听(一侧骨桥+对侧ADHEAR)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采用国际助听器评估问卷和Glasgow儿童获益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主观获益情况。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中9例于耳廓再造术前植入骨桥,6例同期植入骨桥,17例于耳廓再造术后植入骨桥;32例均对侧佩戴ADHEAR。单侧骨桥及双侧骨导助听的平均纯音听阈均较裸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单侧骨桥与双侧骨导助听阈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环境下单侧骨桥及双侧骨导助听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t=6.50,P<0.05),单侧骨桥与双侧骨导助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环境下,双侧骨导助听显著优于单侧骨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调查问卷显示单侧骨桥植入及双侧骨导助听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同时合并重度传导性聋患者,单侧骨桥植入和一侧骨桥+对侧ADHEAR均可改善其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双侧骨导助听较单侧骨桥可进一步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

  • 标签: 耳畸形,先天性 先天性小耳畸形 外科,整形 人工听觉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对于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单侧植入全覆盖与标准长度电极对听阈、言语识别、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19~71(43±16)岁。术前行颞骨高分辨率CT,应用OTOPLAN软件进行评估,以经圆窗膜入路的微创手术单侧植入全覆盖电极11耳(全覆盖组),标准电极15耳(标准电极组),于术后开机时、3~5个月、6~11个月及术后1年以上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声场下助听听阈,安静及噪声下言语识别与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ICQ)评分。结果全覆盖组与标准电极组患者术后开机时听阈分别为(46.5±3.4)dB与(48.5±2.2)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术后听阈及言语识别水平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1年后听阈分别为(32.1±1.2)dB与(32.5±0.9)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除术后1年以上随访时单、双音节词与术后3~5个月的句子识别率外,全覆盖组65 dB声压级(SPL)单、双音节词及句子识别率在各次随访中均优于标准电极组(均P<0.05);术后1年以上噪音条件(信噪比=10 dB)下,全覆盖组单、双音节词与句子识别率均高于标准电极组(均P<0.05);NICQ量表各维度术后均提升,其中自信心维度两组提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提升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单侧植入基于OTOPLAN选择的全覆盖与标准电极均能带来明显的听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全覆盖电极植入可能会提升患者术后的言语识别获益。

  • 标签: 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 耳蜗植入术 听力学 电极长度
  • 简介:摘要小耳畸形不仅导致患者外貌缺陷及听觉障碍,还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本文从常用心理状况评估量表、小耳畸形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影响、导致小耳畸形患者心理异常的相关因素、耳廓再造手术对小耳畸形患者和家属心理的影响及小耳畸形患者成长过程中心理干预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加以综述,为小耳畸形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小耳畸形 心理学,临床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