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泰安市感染性腹泻病门诊病例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特性。方法对采自泰安市6个县(市、区)2013-2017年腹泻病症候群监测病例的866份粪便标本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应用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肺炎克雷伯菌的总检出率为7.97%(69/866);各县(市、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7,P=0.000)。耐药菌株68株的15种常用抗生素的总耐药率为98.55%(68/69),对氨苄西林(AMP)和磺胺异恶唑(SOX)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06%(58/69)和72.46%(50/69),共有40个耐药谱,主要耐药谱特征为AMP-SOX(n=10);多重耐药率为33.33%(23/69)。69株分离株中共有65种PFGE型别,未发现优势带型或聚集现象。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于泰安市各地区腹泻病症候群门诊病例的粪便中,能够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药谱广,多重耐药率高;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无耐药谱对应性。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该来源菌株的监测,防止更多的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保护易感人群。

  • 标签: 腹泻 肺炎克雷伯菌 检出率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三个城市食源性腹泻病例中胃肠炎病毒病原谱的分布和流行特征。方法于2017年1—12月,以山东省济南、烟台和临沂市的6家哨点医院为研究现场,收集1 397例食源性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同时获取其基本信息和临床症状。采用双重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如病毒基因Ⅰ组(NoV GⅠ)和Ⅱ组(NoV GⅡ)、札如病毒(SaV)和人星状病毒(HAstV),采用单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轮状病毒A组(RV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腺病毒(EAdV),对病毒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测序、分型。比较不同特征病例胃肠炎病毒阳性率以及阳性和阴性病例间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年龄M(P25,P75)为23(1,42)岁;以男性为主,占57.48%(803例);≤5岁儿童居多,占36.36%(508例)。胃肠炎病毒阳性率为33.93%(474例),济南、临沂和烟台市分别为32.03%(147/459)、41.54%(189/455)和28.57%(138/483)(P<0.001);NoV GⅡ组的阳性率最高,为16.54%(231例),5月(24.75%,50/202)和6月(19.59%,38/194)出现高峰,以GⅡ.P16/GⅡ.2型(48.28%,56/116)为主。阳性病例中,44.51%(211/474)出现呕吐症状,高于阴性病例(34.13%,315/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山东省食源性腹泻病例中男性、5岁以下儿童居多;NoV GⅡ流行强度较高,发病高峰为春夏季,病毒性胃肠炎临床症状不典型。

  • 标签: 腹泻 胃肠炎 食源性腹泻 病原谱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