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膜透析综合护理预防腹膜炎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肾病科长期接受规律随访的120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均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功能(67.6±5.3)分、角色功能(65.4±5.2)分、躯体功能(63.8±6.8)分、情绪功能(71.5±6.4)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功能(53.5±5.6)分、角色功能(54.2±5.7)分、躯体功能(57.3±5.8)分、情绪功能(64.3±5.8)分,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66.4±5.6)分,对照组为(65.3±5.4)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护理干预 腹膜炎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随访方法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肾病学科长期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19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将周二门诊随访患者分为对照组95例,周四固定门诊随访的患者分为观察组96例。对照组常规随访,观察组随访时进行腹透液常规检查,发现肉眼可见问题及检验结果异常立刻干预,比较两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腹膜炎24例,发生率为25.26%;观察组发生腹膜炎9例,发生率为9.38%。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2,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重视腹透液常规检查和观察腹透液颜色,强化无菌换液操作,对患者的追踪随访,能够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随访研究 腹透液常规检查 危机干预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出口处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成立QCC小组,确定"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出口处感染发生率"主题,制定活动计划,通过头脑风暴,鱼骨图解析,查找真因,拟定对策,实施对策,按程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QCC后腹膜透析患者出口处感染发生率由20.17%降低至6.30%。结论通过QCC各项工作有效降低了腹膜透析患者出口处感染发生率,提高了透析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腹膜透析 出口处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多邦联合远红外线治疗在腹膜透析患者出口处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腹膜透析随访出口处感染41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百多邦治疗方法,试验组采取百多邦联合远红外线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19例,治愈天数1~5 d为7例,治愈天数6~10 d为9例,对照组切口治疗有效率为52.6%(10/19);试验组22例,治愈天数1~5 d为16例,治愈天数6~10 d为5例,试验组切口治疗有效率为86.4%(19/22);试验组患者切口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切口愈合天数为(6.79±2.94)d,试验组切口愈合天数为(4.45±1.47)d,试验组患者的切口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多邦联合远红外线治疗在腹膜透析出口处感染患者中进行护理的效果好。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百多邦 远红外线 出口处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9.72±12.24)岁;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8.02±12.48)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6个月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体质量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控制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体质量控制<3%的患者为5例、>5%的患者为10例,研究组体质量控制<3%的患者为19例、>5%的患者为1例,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82%(45/46)比76.09%(3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7,P=0.009)。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的增长,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干体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瑜伽带在规律透析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9年2~7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透析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干预组给予瑜伽弹力带运动训练,采用肌力评分表和患者自理能力评估表对干预后的两组患者进行肌力状况和自理能力等级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自理能力得分为(87.17±16.42)分,处于轻度依赖水平,对照组自理能力得分为(57.62±25.74)分,处于中度依赖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肌力提高,正常肌力35(83.3%)例,干预后对照组正常肌力23(54.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计划地使用弹力瑜伽带锻炼可以改善规律透析患者的肌力状况,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维持性腹膜透析 弹力瑜伽带 肌力 自理能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院外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宣教,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干预,干预半年。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干预期间院外跌倒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院外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9% vs 26.08%),步态平衡评分(27.54±1.63 vs 16.41±7.19)和跌倒风险评分(133.48±8.92 vs 74.72±27.54)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跌倒有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可有效预防院外跌倒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协同护理干预 院外跌倒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原因,以预防和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主要原因。结果55例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堵塞,最为常见的三种影响因素包括反复穿刺致结缔组织增生和管腔狭窄、血管条件差、反复穿刺致血栓形成。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影响因素较多,正确使用和维护内瘘不仅能降低内瘘堵塞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堵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分段式考核的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行规律血液透析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9)和干预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宣教,干预组实施分段式健康宣教知识考核。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知识知晓程度均明显增加,血栓形成发生率下降,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P=0.049)。结论动静脉内瘘知识宣教分段式考核能够明显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血栓、动脉瘤、狭窄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和维护知识知晓程度,延长内瘘使用时间。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及临床化验指标。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透析患者焦虑调查量表、透析患者抑郁调查量表进行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与自身认知功能、躯体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躯体认知功能和抑郁、焦虑呈负相关(P<0.05);血液透析患者躯体认知功能与年龄、并发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与患者负性情绪呈负相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认知功能 躯体功能 负性情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行PTA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行PTA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59.72±13.22)岁;试验组男23例、女9例,年龄(58.41±14.16)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更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PTA治疗前后的血管内径、血管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及临床检验结果,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瘘狭窄复发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PTA治疗后的血管内径、血管内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清除率、血磷均较手术前有改善,而且试验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21);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无内瘘狭窄复发,对照组患者有6例(18.75%)内瘘狭窄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对接受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狭窄 球囊扩张 围术期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