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作者: 赵明 周敏 滕晓东 饶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病理科,杭州310014,Department of Pathology,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Boston 02215,U S A,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杭州 310003,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第5版WHO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已于2022年5月正式出版,本文简要提炼第5版WHO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分类的一些重要进展和变化,并阐述在病理医师的日常实践诊断过程中如何辩证且合理地应用该分类,从而更为精准地指导临床对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的处理。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形态特征的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like 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3例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随访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肿块最大径9 cm。镜下观察3例病例均包含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样(CCPRCC-like)及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样(CCRCC-like)两种区域,前者在整个瘤体所占比例为20%~90%。CCPRCC-like区域含有囊、乳头、腺管状结构。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细胞核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在CCPRCC-like区域,细胞角蛋白(CK)7表达范围10%~80%,中等及以上强度表达。CD10表达均为100%,主要为顶端胞膜表达。在CCRCC-like区域,1例CK7阴性,其余2例为60%和5%,均呈中等强度表达。CD10表达范围均为100%,有顶端胞膜、核旁高尔基及完整胞膜3种表达方式。碳酸酐酶Ⅸ在两种区域中均为胞膜表达,范围均为100%。所有病例均显示存在染色体3p缺失。结论CCPRCC-like CCRCC在形态上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存在相似性,但存在染色体3p缺失,其本质是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诊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涎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IDC)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腮腺,在导管内或囊内生长为主的罕见肿瘤,但也可伴浸润性生长,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4种亚型:闰管型、顶浆分泌型、闰管-顶浆分泌混合型和嗜酸型。闰管型多数存在NCOA4-RET融合,个别存在STRN-ALK融合;混合型存在TRIM27-RET融合,顶浆分泌型具有PIK3CA和HRAS突变或TP53缺失;嗜酸型具有TRIM33-RET融合或BRAF V600E突变。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与涎腺导管癌不同,即使存在浸润,仍具有良好的预后,罕见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因此精准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选择极其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胰腺腺泡囊性转化。该病变非常罕见,是一种良性非肿瘤性病变。临床可有腹痛、消化不良、触及腹部肿块等非特异性表现,但大部分病例无临床症状。诊断需与较多见的胰腺囊性肿瘤性病变鉴别。治疗上可以随访或采取保守手术,避免误认为恶性肿瘤而过度手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级别FH缺陷型肾细胞癌是新近报道的生物学行为可能为惰性的一种少见肾肿瘤,其FH基因状态可为体系或胚体突变,胚系突变与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HLRCC)综合征相关。我们报道1例54岁男性患者,其左侧为低级别FH缺陷型RCC,右侧为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高通量靶向测序结果证实左肾肿瘤的FH突变类型为体细胞错义突变(c.1256C>T,p.5419L)。我们应当熟悉此形态并及时推荐患者进行遗传咨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K7阳性/CD117阴性的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low grade oncocytic tumor of kidney,LO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分子特征,以增强病理医师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间7例LO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总结并随访预后,其中5例进行高通量DNA靶向测序,分析其分子特征。结果患者年龄59~82岁,平均70岁。男性2例,女性5例。肿物境界清楚,无纤维化包膜。肿瘤细胞胞质嗜酸,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可见嗜碱性小核仁,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2级,核周可见空晕。细胞丰富区,肿瘤细胞以密集的实性、巢状等结构为主,间质可见扩张的静脉、厚壁的小动脉及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将细胞分割成的假结节。在细胞稀疏区,肿瘤细胞排列形成“组织培养”的外观,其间质黏液样变。此外,间质含有新鲜的出血灶及淋巴细胞聚集灶。高通量测序1例为MTOR基因错义突变,1例为TSC1移码突变。结论LOT是一种惰性肿瘤,具有良好的预后,对于此类病变,病理医师应当注意不要将其误诊为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肾细胞癌。

  • 标签: 肾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clerosing polycystic adenosis,SPA)是一种罕见的涎腺病变。2017年WHO头颈部肿瘤分类中,SPA被归类为涎腺非肿瘤性上皮性病变。新近,这个实体被认为是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性病变。遗传学上具有PI3K通路的基因改变,其中PTEN突变最常见。该文通过文献复习,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病例,并与具有重叠形态学特征的涎腺肿瘤做一对比分析,重点阐述SPA的组织形态学、分子遗传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结直肠普通型腺瘤、锯齿状病变/息肉、炎性病变相关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系列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结直肠炎症性肠病相关性良性病变和息肉病进行阐述。结合原来分类,根据病变的组织形态学、发生机制和相关遗传学特征不同,建议将结直肠非浸润性上皮性病变分为6类病理组织学类型。对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的相关概念及进展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直肠炎性病变相关性息肉比较常见,由于形态多样容易误诊,从而造成临床过度治疗或不必要的干预;也有些少见病变如内翻性憩室则易漏诊而延误治疗。错构瘤性息肉如多发者或出现少数特殊形态常提示患者可能有相关综合征,具较高的癌症发生危险,需要及时治疗和规范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第4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的出版,对2016年前相关肿瘤形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进行了总结,近年来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及相关病变又有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前列腺癌形态与预后、导管内癌的定义标准和临床意义,膀胱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组织学类型的相互关系,肾细胞癌新的组织形态尤其是嗜酸细胞肿瘤的分型进展。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值得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组异质性病变,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广基锯齿状病变、广基锯齿状病变伴异型增生、传统锯齿状腺瘤、锯齿状管状绒毛状腺瘤和无法分类型锯齿状腺瘤6大组织学类型。这些锯齿状病变近年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新进展,作者通过对这类病变的典型形态学、不同组织学亚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的总结和病例分析,强调这些病变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临床病理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肾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间诊治和会诊的6例非典型肾囊肿,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p丢失以及第7号和17号染色体的三体性。结果6例均为男性,年龄43~63岁(中位年龄52岁)。术前Bosniak分级为Ⅱ级4例、Ⅰ级和Ⅲ级各1例。组织学上,非典型肾囊肿表现为单房或多房性囊肿,被覆复层透明细胞或嗜酸细胞,常见短的乳头样凸起,囊壁或囊肿间隔内无实性或结节状生长。组织学分型:3例为获得性囊性肾病相关性肾细胞癌样(ACKD-RCC样)型,2例为透明细胞型,1例为嗜酸细胞乳头型。2例伴发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CKD-RCC样型为局灶CK7+/AMACR+/CD57+,透明细胞型为CK7+/碳酸酐酶Ⅸ(CAⅨ)+,嗜酸细胞乳头状型为CK7+/AMACR+。FISH检测发现1例ACKD-RCC样型表现为第17号染色体三体性,1例透明细胞型表现为3p缺失,其余病例均未见所检测的信号异常。6例术后随访13~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均未见肾脏肿瘤证据。结论非典型肾囊肿是一组在临床、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上均具有异质性的病变,分子遗传学分析提示某些病例可能是目前已知肾细胞癌类型的前驱病变。广泛的取材和镜下仔细观察囊壁的组织学特征是区分其与广泛囊性变肾细胞癌的关键方法。

  • 标签: 肾细胞癌 非典型肾囊肿 荧光原位杂交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结直肠腺瘤是最常见的肠道病变,典型的腺瘤诊断相对简单,但少数腺瘤可以出现黏液/杯状细胞为主、潘氏细胞成分、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鳞状体形成、透明细胞化生、嗜酸细胞化生或印戒细胞癌成分等病理改变,以及出现上皮错位或累及淋巴腺复合体等相对复杂情况,这些对腺瘤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困扰。作者梳理和归纳结直肠腺瘤相关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总结上述少见病变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临床病理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发生在膀胱非尿路上皮起源的癌(以下简称非尿路上皮癌,non-urothelial carcinomas,N-UC)相对少见,可具有鳞状、腺样或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的分化特征。伴有鳞状分化的膀胱癌主要包括传统型鳞状细胞癌、疣状癌、伴广泛鳞状分化的尿路上皮癌及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伴有腺样分化特征的膀胱癌主要包括原发性膀胱腺癌、脐尿管腺癌、苗勒管型肿瘤和肝样腺癌。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包括小细胞NEC、大细胞NEC、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和副神经节瘤。在诊断膀胱原发性N-UC之前,首先要排除其他部位的癌直接蔓延或转移到膀胱的可能性,因此重点了解患者的临床病史十分有必要。该文重点阐述了这三组肿瘤中不同类型之间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因素等,避免一些实际诊断工作中的陷阱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路面进行科学的处理,不仅对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同时也降低了公路后续养护作业的难度。沥青是有机材料的一种,其对酸碱物质、水分等具有较好的抵御能力,是常见的路面处理材料。然而近年来,沥青路面因各类原因遭到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沥青路面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质量控制,对路面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简单的阐述。

  • 标签: 公路工程 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