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RV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采用RVD方案治疗100例连续的NDMM患者资料,分析其治疗及转归、安全性、随访及生存、亚组分析等。结果该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是19.5(2.0~57.0)个月。对于RVD治疗序贯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的45例患者,最佳疗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完全缓解+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strigent complete response,CR+s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率分别为100%、73.3%(33/45)、95.6%(43/45)。对于非移植54例患者,最佳疗效ORR、CR+sCR、≥VGPR率分别为79.6%(43/54)、18.5%(10/54)、51.9%(28/54)。生存分析中,移植组与非移植组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4.5%、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移植组与非移植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events,AEs)为血小板减少(33%)、中性粒细胞减少(25%)。常见的非血液学AEs为肝功能异常(43%)、周围神经病变(24%)。结论RVD方案在中国NDMM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 硼替佐米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t(8;14)(q24;q32)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04至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病历资料中有G显带检查结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中伴t(8;14)(q24;q32)的MM患者的一般资料、M蛋白相关检查、细胞遗传学资料、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等资料。结果所有初治MM中,有G显带结果的患者共940例,其中G显带出现核型异常者265例,异常比例28.19%,G显带方法确定伴有t(8;14)(q24;q32)染色体异常者在有G显带结果者中占比0.85%(8/940),在G显带异常中占比3.02%(8/265)。8例MM患者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63.5岁(56~76岁),免疫球蛋白亚型7例均为Lambda型。8例患者初诊时均为DS Ⅲ期。8例患者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伴1q21扩增患者有6例(75%),G显带结果显示伴1号染色体异常患者5例(62.5%)。8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分别为4、1、2例,总体有效率(ORR)为87.5%,中位随访35个月(23~65个月)后2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总生存期(OS)超过5年。结论伴t(8;14)(q24;q32)者在本院有G显带结果的MM患者中占比0.85%,8例患者中轻链亚型Lambda多于Kappa,男性多见,多伴1q21扩增和1号染色体异常,诊断时肿瘤负荷高,但对治疗总体反应尚可。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染色体异常 预后 G显带 系列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中BK病毒(BKV)脑炎的发病率、病死率、中位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等,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709例儿童患者,其中14例诊断为BKV脑炎,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过程及转归。结果BKV脑炎发生率为1.97%(14例)。患儿多为男性(12例),中位年龄为11岁,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第55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发作(7例)。14例患儿予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用,或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9例患儿痊愈,1例患儿死于病毒性脑炎,4例患儿死于其他疾病,病死率为35.7%。结论BKV脑炎主要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虽然确诊BKV脑炎后积极予药物治疗,但许多患者仍死于多器官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出血性膀胱炎时,必须高度警惕BKV脑炎,尽早施救,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K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中BK病毒(BKV)脑炎的发病率、病死率、中位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等,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709例儿童患者,其中14例诊断为BKV脑炎,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过程及转归。结果BKV脑炎发生率为1.97%(14例)。患儿多为男性(12例),中位年龄为11岁,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第55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发作(7例)。14例患儿予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用,或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9例患儿痊愈,1例患儿死于病毒性脑炎,4例患儿死于其他疾病,病死率为35.7%。结论BKV脑炎主要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虽然确诊BKV脑炎后积极予药物治疗,但许多患者仍死于多器官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出血性膀胱炎时,必须高度警惕BKV脑炎,尽早施救,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K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SCT)患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对造血重建不良(PH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5年5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Haplo-SCT、移植前DSA阳性[2 000 ≤平均荧光强度(MFI)<10 000]的血液病患者83例,预处理-3 d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分析移植后PHR(包括原发植入不良和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83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61例,中位年龄39(1~65)岁;应用Kaplan-Meier曲线方法分析显示100 d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3.0%和90.7%,PHR的发生率为14.7%,3年累计复发率、非复发死亡(NRM)、无事件生存率(EFS)、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分别为6.5%、15.1%、70.8%、79.4%和79.4%。DSA MFI<5 000患者(A组,46例)的PHR(4.4%比27.5%,P=0.003)发生率显著低于DSA MFI≥5000的患者(B组,37例);A组患者3年EFS显著高于B组(79.5%比59.8%,P=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DSA MFI≥5 000是PHR高发生率的影响因素(HR=6.101,P=0.021);PHR是高NRM(HR=4.110,P=0.026)、低DFS(HR=3.656,P=0.019)和OS(HR=3.656,P=0.019)的影响因素。结论Haplo-SCT前DSA水平是接受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患者移植后PHR发生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抗原 利妥昔单抗 供者特异性抗HLA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血清学阴性供者对CMV血清学阳性患者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CMV血清学阴性供者(CMV IgG阴性)移植物的16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定义为CMV血清学阴性供者组(D-/R+组)。从同一时间段的其他患者中选择(以年龄、患者疾病状态和供受者关系为因素,按1∶4进行倾向得分匹配)64例作为对照组,即CMV血清学阳性供者组(D+/R+组),比较分析两组的CMV感染相关情况、总生存期(OS)、非复发相关病死(NRM)率和累计复发率。结果D-/R+组患者移植后首次出现CMV血症的中位时间稍晚于D+/R+组(移植后+37 d比+31 d,P=0.011),但移植后D-/R+组患者外周血CMV DNA首次和最终转阴中位时间要长于D+/R+组(首次:29 d比18 d,P<0.01;最终:99 d比34 d,P=0.012)。D-/R+组移植后CMV激活次数≥4次的比例为4/16,明显高于D+/R+组(4.7%,3/64,P=0.01)。D-/R+组难治性CMV血症(14/16 比56.3%,P=0.021)和CMV病的发生率(4/16比4.7%,P=0.01)均高于D+/R+组。经过抗病毒治疗后D-/R+组外周血CMV DNA转阴时间明显晚于D+/R+组,且该组启动二线治疗[CM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MV-CTL)治疗]的比例明显升高。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提示CMV血清学阴性供者是难治性CMV血症和CMV感染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Ⅱ~Ⅳ、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累积发生率、3年NRM率、累积复发率、总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对OS、NRM率无明显影响,CMV血清学阴性供者组的难治性CMV血症发生率、CMV感染持续时长、病毒激活次数和CMV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MV血清学阳性供者组。因此CMV血清学阳性患者应优先考虑CMV血清学阳性供者。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血清学阴性供者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文静 王峰蓉 温磊 陈瑶 陈欢 黄晓军 路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北京市造血干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血液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北京市造血干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血液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44;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苏州 21500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特点,评估硼替佐米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疗效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pPC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特点与既往已报道多中心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比较,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将39例接受治疗患者分为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组(29例)及非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组(10例),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疗效比较,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将39例患者分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组(15例)及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组(24例),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2例pPCL占同期收治浆细胞疾病总体2.6%。男22例、女20例,中位发病年龄50(30~77)岁。免疫分型显示pPCL患者表达CD38、CD138、CD45、CXCR4常见。其CXCR4表达比例高于多发性骨髓瘤(73.1%比34.7%,P =0.000),CD9、CD200 表达比例低于多发性骨髓瘤(40.7%比62.5%,P=0.028,33.3%比58.0%,P =0.021)。细胞遗传学分析示50%(14/28)的患者出现核型异常。疗效分析示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优于非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69.0%比50.0%)。中位生存期18.2(0.2~95.7)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61.9%、37.4%。多因素预后分析示对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年龄(P =0.027)及疗效(P =0.035)。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存优于单纯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26.8比8.1个月,P=0.021)。结论pPCL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高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的应用可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HSCT的应用可能存在生存获益。

  • 标签: 白血病,浆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细胞遗传学 硼替佐米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截至2019年12月的37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使用以达雷妥尤单抗为主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7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中35例可进行疗效评估,总体缓解率(ORR)为68.6%,16 mg/kg剂量组的疗效优于800 mg固定剂量组[ORR:78.3%(18/23)比40.0%(4/10)]。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10/37);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淋巴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3级及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59.5%(22/37)和43.2%(16/37)];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肺部感染[37.8%(14/37)]。达雷妥尤单抗在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及2例透析患者中使用安全。结论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总体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 难治 达雷妥尤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糖皮质激素耐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haplo-HSCT后并发急性GVHD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85例急性GVHD患者纳入研究,男55例,女30例,中位年龄30(19~67)岁。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53例(62.4%),部分缓解(PR)6例(7.1%),未缓解(NR)26例(30.6%)。Ⅰ/Ⅱ、Ⅲ/Ⅳ度急性GVHD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R率分别为66.2%(51/77)、25.0%(2/8)(χ2=3.639,P=0.048);累及1个、2个靶器官急性GVHD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R率分别为77.4%(48/62)、21.7%(5/23)(χ2=22.157,P<0.001);明尼苏达危险度积分标危、高危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R率分别为67.5%(52/77)、12.5%(1/8)(χ2=7.153,P=0.00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明尼苏达危险度积分高危和移植物单个核细胞量≥8.33×108/kg是发生糖皮质激素耐药急性GVHD的独立危险因素。明尼苏达积分标危组(77例)、高危组(8例)移植后2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0.3±3.8)%、(75.0±15.3)%(χ2=2.831,P=0.092);糖皮质激素治疗CR组(53例)、非CR组(32例)移植后2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5.2±3.4)%、(78.6±7.9)%(χ2=5.287,P=0.021)。结论明尼苏达危险度积分和移植物单个核细胞数可以预测haplo-HSCT后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GVHD。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明尼苏达危险度积分 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