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实施于急诊胸痛患者中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80例急诊胸痛患者(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组别为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和观察组(行优化急诊护理),各组病例均40例;评估两组抢救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开展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急诊室停留、分诊评估、总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实施于急诊胸痛患者,提升抢救效率,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病死风险,取得理想预后结果。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 急诊胸痛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手术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确定研究结论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将2016年1月16日至2018年2月18日期间于急诊行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作为A组,未实施针对性安全防范护理措施,将2017年3月14日至2018年4月15日期间于急诊行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作为B组,实施针对性安全防范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并调查护理满意度,通过数据对比确定最终实施效果。结果B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且护理满意度在数值上也高于A组。结论对存在于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加以分析,并采取针对性安全防范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手术期间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手术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急性肝功能衰竭是原来无肝病者肝脏受损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死亡率高。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脑水肿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除少数中毒引起者可用解毒药外,目前无特效疗法。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恶劣,死亡率高达70%~80%。其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就其急诊急救及临床护理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急性肝功能衰竭 护理 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索一套适用于急诊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系统(TLA)的建设及优化体系,提升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首先通过对设备升级前,即2019年12月16—22日急诊组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当前短板并确定流水线配置(前后处理单元及分析仪器数量);而后确定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基于此原则进行方案设计,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数据模拟,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样本周转时间(TAT)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终方案;在方案实施后,对项目实施前后的TAT进行比对分析,评估方案实施效果。结果通过在原场地进行系统升级实现了流水线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单机检测速度的提升。凝血样本实现了在线检测及存储;在线离心机由1套增加至2套,在线冰箱存储量由9 000份样本增加至15 000份样本;单机检测速度提升约1倍,生化由2 500个测试/h增加至5 400个测试/h,免疫由668个测试/h增加至1 320个测试/h。在工作量增长9%的情况下,生化免疫急诊样本P95 TAT由96 min缩短至64 min(样本签收至结果审核),下降幅度达33%;且与数据模拟结果保持了高度一致(数据模拟得出的P95 TAT为67 min)。结论在方案设计阶段有效运用数据分析及数据模拟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评估,可有效降低项目实施失败的风险,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 标签: 自动化 实验室能力验证 统计数据 计算机模拟 急诊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式急诊护理路径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4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0例,依据多学科协作式急诊护理路径应用时间前后分为2组。对照组30例(2022年3月-2023年2月,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30例(2023年3月-2024年3月,采取多学科协作式急诊护理路径)。统计并分析所有患者护理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面罩吸氧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均抢救成功,且观察组患者24小时脱离危险率、2周内无自觉症状率等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取多学科协作式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效果,缩短患者吸氧时间,改善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急诊护理路径 一氧化碳中毒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