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对尿收缩低下(D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72例符合手术指征且接受TUR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2(51~89)岁。术前均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膀胱收缩指数(BCI)和最大尿流率-尿压力(PdetQmax)将患者分为3组:DU患者[BCI<100且PdetQmax≤40 cmH2O(1 cmH2O=0.098 kPa)]共31例,分为A组(PdetQmax≤20 cmH2O)9例,B组(20 cmH2O<PdetQmax≤40 cmH2O)22例;非DU患者为C组(BCI≥100且40 cmH2O<PdetQmax≤60 cmH2O)共41例。3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别为(26.40±5.54)、(21.04±4.61)、(18.53±4.41)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别为(4.70±1.34)、(3.37±1.11)、(3.49±1.34)分;最大尿流率(Qmax)分别为(4.60±2.63)、(8.48±2.47)、(11.38±4.00)ml/s;残余尿量(PVR)分别为(152.90±75.26)、(90.78±51.97)、(53.23±38.98)ml。A组术前IPSS和QOL明显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Qmax明显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Qmax明显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PVR明显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PVR明显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组术后的IPSS、QOL、最大自由尿流率(fQmax)和PVR,比较3组的主观指标(IPSS、QOL)和客观指标(fQmax、PVR)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72例平均随访31.1(3~52)个月。A、B、C组术后IPSS分别为(25.50±2.84)、(16.78±4.04)与(14.98±3.41)分;QOL分别为(2.90±1.29)、(2.67±0.88)、(2.53±0.92)分;fQmax分别为(5.44±2.60)、(10.30±3.68)、(13.07±3.51)ml/s;PVR分别为(104.00±46.00)、(76.81±46.74)、(35.64±26.17)ml。与术前比较,A组QOL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S、fQmax、PVR较术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IPSS、QOL、fQmax、PVR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detQmax≤20 cmH2O的DU患者,TURP仅能使QOL获得明显改善,其余主客观指标改善不理想,术前应充分沟通,告知合理预期。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逼尿肌收缩力低下 尿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1.92∶1。平均年龄(52.1±13.9)岁,中位年龄55岁。有吸烟史8例,饮酒史3例。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例,脑梗死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血尿25例,下腹部疼痛4例,腹部包块2例,脐部流脓1例,无症状者4例。术前CT检查示肿瘤位于膀胱顶壁24例,膀胱前壁11例。肿瘤呈实性25例,囊性10例。中位肿瘤最大径4.0(1.5~11.0)cm。35例术前膀胱镜检查均发现膀胱前壁或顶壁肿物。35例术前诊断均不除外脐尿管癌。35例均行扩大的膀胱部分切除术(常规切除脐部),3例同期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开放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14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2例。结果本组35例术后Mayo分期为Ⅰ期10例,Ⅱ期18例,Ⅲ期1例,Ⅳ期6例。总体随访率91.4%(32/35),中位随访时间41(3~10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59.3%、5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33)、肿瘤最大径(P=0.011)、淋巴结转移(P=0.002)、远处转移(P=0.011)、病理分级(P=0.001)、Mayo分期(P=0.026)是预后相关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低分化(HR=1.640,95%CI 1.112~2.418,P=0.013)、肿瘤最大径≥4 cm(HR=5.000,95%CI 1.099~22.755,P=0.03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脐尿管癌是一种发病隐匿的膀胱恶性肿瘤,初诊症状多为血尿,确诊时多已处于临床分级中晚期,预后较差。病理分级和肿瘤最大径是影响脐尿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病理分级越高、肿瘤最大径越大,预后越差。

  • 标签: 脐尿管 脐尿管癌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体质指数(BMI)和日间嗜睡在睡眠紊乱对血压影响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睡眠中心首次确诊的530例成年住院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监测数据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数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多重中介模型,并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行多重中介效应的分析和检验。结果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模型拟合度良好(χ²=72.827,dF=40,χ2/dF=1.821,CFI=0.998,RMSEA=0.039),睡眠紊乱对血压存在正向直接效应,其标准化效应值为0.218(95%CI:0.117~0.310),BMI和日间嗜睡程度在睡眠紊乱对血压的影响上起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二者的标准化中介效应分别为0.116(95%CI:0.069~0.164)和0.028(90%CI:0.002~0.059),且BMI所起的中介效应大于日间嗜睡所起的中介效应,总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9.67%。结论OSAHS睡眠紊乱可以直接引起血压升高,BMI和日间嗜睡在其中起并行多重中介作用,且BMI的中介作用更大。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血压 人体质量指数 日间嗜睡 多重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口内镜下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层"V"型切除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建立食管下括约肌全层标本取材的方法。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内镜治疗的AC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层"V"型切除术组和POEM组。评估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Eckardt评分、反流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排空参数;比较2组术中获取组织标本的大小、质量和显微结构。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7例患者,其中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层"V"型切除术组16例、POEM组41例。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长[(87.81±13.03)min比(82.20±18.10)min,t=1.302,P=0.201]和术中出血量[(6.75±1.44)mL比7.00(2.00)mL,U=-0.903,P=0.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2组患者Eckardt评分[0.00(1.00)分比0.00(1.00)分,U=-0.156,P=0.876;0.00(1.00)分比0.00(1.00)分,U=-0.337,P=0.736]、反流症状评分[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食管下括约肌压力[(16.00±7.00)mmHg比(13.76±6.21)mmHg,t=1.183,P=0.242;(15.06±4.14)mmHg比11.00(7.00) mmHg,U=-1.852,P=0.064](1 mmHg=0.133 kPa)、4 s完整松弛压[(6.57±2.69)mmHg比(6.82±2.22)mmHg,t=-0.364,P=0.717;(5.96±1.84)mmHg比(6.46±1.43)mmHg,t=-1.095,P=0.278]及食管排空检查5 min钡剂高度[(2.16±0.91) cm比(2.13±0.87) cm,t=0.127,P=0.899;(2.22±0.51) cm比(2.10±0.87) cm,t=0.657,P=0.514]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组术后两次随访结果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短期随访期间2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诉偶尔出现反流症状,无需药物干预。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层"V"型切除术组患者术中获取的标本体积大于POEM组术中活检获取的标本[(1.32±0.55) cm×(0.58±0.17) cm×(0.18±0.02) cm比(0.28±0.05) cm×(0.13±0.03) cm×(0.10±0.03) cm,t=5.244,P<0.001],标本质量也较POEM组更重[(0.22±0.09)g比(0.03±0.01)g,t=7.192,P<0.001],且前者可于显微镜下完整观察到环行间神经丛和纵行结构,而后者仅可观察到环形。结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层"V"型切除术治疗AC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与POEM术式相当,并为AC病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标本。

  • 标签: 贲门 食管失弛症 食管括约肌,下段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V"型切除术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体行业环境有着多方面的变化对于新闻记者的践行“四”能力也有着新的标准。新闻记者需要做好采访以及编辑工作,整合具有应用价值的信息,使受众获取新闻信息,新闻记者的践行“四”能力对于新闻工作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只有提高新闻记者的践行“四”能力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新闻工作的进行。基于此,本文围绕电视新闻记者提升践行“四”能力的路径分析展开探讨,以期为新闻记者提供有效思路。

  • 标签: 电视 新闻记者 践行“四力”能力 路径分析
  • 简介:摘要: 运维一体化生产模式,要求运维人员即要熟悉设备运行维护,又要懂设备检修试验,如何对生产人员进行技能等级评价,既无历史可以继承,又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抽蓄发电生产业务所涉及的职业工种,既不在人社部保留的电力行业职业工种范围之内,也未纳入中电联的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 标签: 胜任力模型 运维一体化 技能等级评价模式
  • 简介:组织制定职业规范是为了约束员工滥用职权的谋私行为.但职业规范能否以及如何实现预期的约束目标、影响约束效力的因素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阐述。文章首先以委托代理理论、寻租理论和博弈论为视角.论述了道德、制裁、文化三种不同来源的力量为职业规范提供了三种模式的约束.以及三种约束的效用特点与调节方式;其次,用以上工具分析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约束形成的路径和影响约束的因素,并对提高“十不准”约束提出了建议。

  • 标签: 职业规范 谋私 约束力 高校领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成像在冈上出口位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因肩关节不适就诊,且经临床查体、MRI检查确诊的93例SI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30~77(55.4±8.2)岁。所有患者均在MRI检查后7 d内,为明确是否有行肩峰成形术或肩袖重建术的必要而行X线数字化摄影(DR)和DTS成像检查。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的肩峰形态差异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肩-肱距离(AHI)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的AHI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MRI、DR、DTS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SIS患者肩峰形态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P>0.05)。MRI、DR、DTS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SIS患者AH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7±1.21)mm对(8.91±1.50)mm对(8.66±1.25)mm,F=3.84,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RI与D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而MRI与DTS、DR与DT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0、1.24,均P>0.05)。MRI、DTS、DR诊断AHI的灵敏度分别为96.35%、96.36%、86.79%,特异度分别为72.44%、58.28%、54.73%,AUC分别为0.906、0.808、0.677,95%CI分别为0.839~0.951、0.727~0.874、0.586~0.760,三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P<0.05)。结论冈上出口位DTS是确诊SIS相对经济、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作为肩部不适患者的一种普查方法。

  • 标签: 肩撞击综合征 放射摄影术 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 磁共振成像 冈上肌出口位
  • 简介:摘 要:教师胜任,本质上是指教师在不同环境下都应该具备的、可被观察或测量的、能引发高绩效的一种能力。是能够将优秀者与平庸者区分开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可以是潜在的、也可以是显而易见的,是可以测量、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的。不具备或缺乏线上教学胜任的教师,且没有积极通过反思、学习和努力获取这种能力的教师,本质上是在阻碍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研究方法,从疫情期间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线上教学质量着手,反观高校教师是否具备胜任,探讨教师胜任的重要性。

  • 标签: 高校教师 胜任力 新冠疫情 线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