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的应用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8月-2020年8月,急诊收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救治流程,研究组为开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期间;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比较。结果:对照组抢救时间(38.02±5.26)min、住院时间(14.93±1.45)d,研究组抢救时间(28.11±2.42)min、住院时间(9.02±1.02)d,比较t=9.138,4.352,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0.36%,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2.86%,比较χ²=6.11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抢救室应用,可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抢救室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风险预测评分(ischemic stroke predictive risk score, iScore)和血清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定义为患者入院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Score评分和血清Hcy水平与END的独立相关性,然后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评估iScore评分和血清Hcy独立及联合预测END的价值。结果共纳入3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241例(60.6%),年龄(65.02±12.17)岁;基线NIHSS评分(12.15±5.67)分,iScore评分(124.58±37.51)分,103例(25.9%)发生END。单变量分析显示,END组与非END组在心房颤动、空腹血糖、血清Hcy、卒中病因学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基线NIHSS评分和iScore评分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心房颤动、空腹血糖和卒中病因学分型后,iScore评分[优势比(odds ratio, OR)1.01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9~1.040;P=0.004]、血清Hcy(OR 1.191,95% CI 1.075~1.588;P<0.001)以及基线NIHSS评分(OR 1.289,95% CI 1.101~1.613;P=0.023)与END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iScore评分与血清Hcy联合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95% CI 0.820~0.898;P <0.001),显著高于iScore评分或血清Hcy单独预测(P<0.001)。联合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55%和85.76%。结论iScore评分联合血清Hcy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EN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疾病恶化 危险性评估 高半胱氨酸 试验预期值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针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新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2月收入并诊治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共计76例,按照随机对照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等各38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新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及痊愈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护理 哺乳期 性乳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ES)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障碍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就诊的语言发育迟缓/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基础上采集患儿和父母外周血进行WES,结合患儿的临床表型筛选候选变异,包括单核苷酸突变(SNVs)和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候选变异利用Sanger测序/real-time PCR/CNV-Seq完成验证和家系分离分析,最终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完成致病性评估和遗传诊断。对其中完成《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检查的125例患儿,以WES检测结果阳/阴性分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儿总发育商、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能区的发育水平。结果165例语言发育迟缓/障碍患儿完成WES检测,男女比例为1.95∶1,男童109例,女童56例,年龄(3.2±1.2)岁、中位数3.0岁,共检测出与疾病相关的致病性突变者45例,阳性诊断率为27.3%(45/165)。其中36例检测到的变异为SNVs,9例为CNVs。家系成员的变异来源检测显示新发突变在致病性基因变异中占比为86%(31/36)。女童的阳性诊断率45%(25/56),显著高于男童(18.3%、20/109,χ²=12.171,P<0.05);各年龄段的阳性诊断率无显著差异(χ²=4.349,P>0.05);WES检测阳性组患儿大运动发育商均值低于阴性组(61.5±15.39 vs. 69.4±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0,P<0.05);两组患儿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能区发育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3、-1.298、-0.114、-0.214,P均>0.05)。结论语言发育迟缓/障碍具有复杂的遗传异质性,WES在全外显子层面对语言发育迟缓/障碍儿童的早期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儿童 语言障碍 外显子 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