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第一线,而抢救器材又是急诊抢救病人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抢救器械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抢救质量和成功。如何做好抢救器械的管理是急诊科管理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是一家市级医院,在每次省、市卫生部门检查或兄弟单位参观学习活动中,急诊科均受到各专家和同仁的好评。因为我们除了注重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外,还严抓了抢救器材的管理,做到抢救器械定点、定位放置,定专人管理,保证了抢救器材的完好率,大大提高了抢救病人的成功。现将我们的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抢救成功率 器械管理 急诊科 重症病人 急诊抢救 市级医院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猝死的发病率每年每10万人就有41.9人。北京1000万人口中每年大约会有41900人猝死。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占80%。应及时采取进行初级心肺复苏、开放气道与人工通气、有效胸外心脏按压、及时进行体外电除颤、合理使用复苏药物等措施。建立社区急救体系是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提高 猝死 抢救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对医院抢救成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84例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流程抢救组选择常规流程,规范抢救流程组选择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分析成功复苏时间、除颤的平均时间、气管插管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监测水平;抢救成功。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监测水平相似,P>0.05;治疗后规范抢救流程组血氧饱和度监测水平优于常规流程抢救组,P<0.05。规范抢救流程组成功复苏时间、除颤的平均时间、气管插管的平均时间短于常规流程抢救组,P<0.05,规范抢救流程组抢救成功高于常规流程抢救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患者实施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 医院抢救成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发伤急诊滞留时间的长短对抢救成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抢救的多发伤患者70例,将其按照在急诊滞留时间进行分组,滞留时间在≤60分钟的为实验组,滞留时间>60分钟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滞留时间对多发伤患者的抢救结果有重要影响,减少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

  • 标签: 多发伤 急诊滞留时间 抢救成功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对儿科急诊患儿抢救成功。方法:我院儿科急诊抢救患儿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急诊流程和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就诊等待和输液等候所需时间较短,满意度和抢救成功均较高,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中,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儿科急诊 抢救成功率
  • 简介:飞兆半导体公司(FairchildSemiconductor)凭借其卓越的电源技术优势推出三种全新“绿色”飞兆功率开关(FPS)产品,针对各式应用的100W至250瓦功率范围开关电源(SMPS)要求,包括彩电、DVD接收器、音频设备及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等。随着新型FSCQ系列的推出,飞兆半导体可提供满足1W~250瓦应用要求的完整绿色FPS产品系列。

  • 标签: 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 飞兆半导体公司 彩电 音频设备 SMPS 开关电源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严重创伤患者开展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2.1-2022.3开展常规急救护理收治的2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参照组研究对象,另将2022.4-2022.6开展创伤急救模式下收治的2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干预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抢救成功抢救时间。结果 干预组急救等待时间、转运时间以及急诊分诊时间均比参照组短,P<0.05;干预组抢救成功(95.00%)高于参照组(70.00%),P<0.05。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开展创伤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 标签: 严重创伤 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确诊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资,患者在住院之前均采用了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了日常护理。根据医生的诊断,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开展急诊优化的护理模式。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指标变化,分析比较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护理疗效。结果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护理疗程结束之后,患者的抢救成功达到98.98%之多,病死率以及治疗时间等指标也明显要优于实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后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同时又增加了患者的抢救成功,介于其疗效上的优势,我们建议临床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广泛施行急诊优化护理的护理模式。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护理 急诊全程优化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模式对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受抢救的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会计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诊快捷护理护理措施应用到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不仅能显著提高抢救效率,更能有效提高抢救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急诊 快捷护理模式 抢救成功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抢救期间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80例脑卒中患者,收诊时间为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40例和观察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抢救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致死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7.5%,显著低于对照组 30.0%;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 37.5%及致死率 1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缩短急诊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致残率 致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抢救期间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收诊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抢救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致死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30.0%;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37.5%及致死率1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缩短急诊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致残率 致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心肺复苏院前抢救的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总结提高抢救成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患者心脏骤停原因、开始复苏时间、早期除颤等因素对抢救成功的影响。结果47例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8例,失败39例,抢救成功为17.02%。结论心肺复苏院前抢救成功的影响因素包括心脏骤停原因、开始抢救时间以及早期除颤。除此之外,必须做到快速到达现场,并及时、科学合理的使用复苏类药物,以此提升心肺复苏院前抢救成功

  • 标签: 心肺复苏 早期抢救 早期除颤
  • 简介:摘要目的正确理解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的变化要点,规范院前急救中针对海水淹溺患者医护心肺复苏流程,强调医护默契配合,使淹溺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方法结合院前抢救医护人员少,携带仪器有限等情况,制定心肺复苏流程,医护配合演练,达到熟练掌握,准确实施的目的。结论医护熟练配合,抢救工作有序开展,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

  • 标签: 院前急救 海水淹溺 心肺复苏流程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提高抢救成功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78例我院急诊部门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于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接诊确诊时间、确诊治疗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 在抢救成功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急性脑卒中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急诊医学科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影响,以提高抢救效果,减少病死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间接受急诊科抢救的危重患者共计1200例,依据护理干预强度将其分为高强度护理组(600例)和标准护理组(600例)。高强度护理组接受个性化护理计划、持续监测和心理支持,而标准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住院天数及30天内死亡率。结果:高强度护理组的抢救成功为92%,显著高于标准护理组的78%(P<0.05)。高强度护理组的平均住院天数(15天)较标准护理组(20天)显著减少,30天内死亡率亦显著降低(6%比14%,P<0.05)。结论:急诊医学科护理的高强度干预显著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减少了住院天数和30天内死亡率。强化急诊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及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医学科护理 危重患者 抢救成功率 高强度护理 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