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16通道头颅线圈及显微线圈等磁共振显微线圈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眼部组织肿块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经临床诊断眼部软件组肿块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磁共振显微线圈检查,均应用3.0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灶的定性、定量分析,包括肿块数量,大小及形态学及两种线圈成像信噪比等,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有肌间血管瘤5例,淋巴瘤6例,黑色素瘤4例,转移瘤3例,神经鞘瘤2例,纤维肉瘤1例,炎性假瘤2例,脂肪瘤1例;显微线圈图像信噪比与16通道头颅线圈信噪比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磁共振显微线圈显示病变位置、形态及其范围与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并对患有眼部组织肿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 标签: 磁共振 16通道头颅线圈 显微线圈 软组织肿块 成像特征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速铁路发展迅速,旅客发送量屡创新高,社会对铁路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些都要求铁路部门进行加强旅客运输组织工作的思考,而车站售票组织(尤其是应急售票组织)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 标签: 铁路客运站 应急售票组织 运用
  • 简介:摘要病理诊断向来就是诊断疾病的"金标准",正确的病理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然而由于临床病理诊断工作非常繁杂,偶有不慎,可能会出现标本缺失、张冠李戴、蜡块内混入其他组织等病理技术上的差错。法医物证中的个体识别除了广泛用于灾难事故、交通事故和失踪人口的身份认定、刑事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的同一认定外,还可以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如医源性的病理切片、蜡块的同一认定,肿瘤组织来源的确认,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供体与受体的基因型比对等。该文就其中心鉴定的3个案例做一分析,并谈谈如何利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图谱甄别正确的组织病理标本。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对交通运输行业要求提高。道路交通事故问题是几乎所有国家均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私家车保有量逐年增加,道路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导致交通事故发生风险剧增,对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 标签: 市政道路 施工 交通组织 交通安全
  • 简介:战役原指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作为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对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也常常以组织报道战役的形式米实现。也就是对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举措,从战略的高度,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优势力量,组织实施大规模、多体裁、连续性的报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达到引导舆论,实现新闻窟传战役的预期效果。

  • 标签: 新闻宣传效果 宣传报道 组织 新闻宣传工作 作战计划 重大事件
  • 作者: 王艳 蔡忠芳 沈湘萍 王倩 董小芳 金璐璐 王超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国基层医药》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内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放疗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生物医学实验室 322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胃肠间质瘤(GISTs)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检查的GISTs 组织石蜡标本1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GISTs组织中HMGB1的表达,分析HMGB1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ISTs组织中HMGB1胞核高表达率、胞质阳性率分别为75.4%(98/130)、23.8%(31/130)。在肠道及肿块>5 cm的GISTs患者中,其HMGB1胞质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非肠道及肿块≤5 cm者(χ2=6.672、14.412,P=0.036、<0.001)。与核分裂象≤5个/50高倍视野(HPF)GISTs患者(19.8%,19/96)相比,HMGB1胞质阳性率在核分裂象>5个/50 HPF的GISTs中有增强(35.3%,12/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3,P=0.068)。HMGB1胞质阳性率在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的GISTs组织中分别为0.0%(0/15)、12.2%(5/36)、24.1%(7/22)、42.2%(19/26),呈逐步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31,P=0.001)。HMGB1胞核高表达与GISTs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均P>0.05)。结论HMGB1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及危险度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高表达与GISTs患者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胞质和核 细胞核 基因表达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与Fascin-1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石蜡标本258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结直肠组织石蜡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并比较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中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EGFR的关系,以及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为38.0%(98/258),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阳性率0.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01,P<0.01)。(2)女性、结肠及低分化的结直肠癌患者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男性、直肠及高-中分化患者(χ2=4.256、20.085、8.471,P值均<0.05)。(3)在EGFR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Fascin-1蛋白阳性表达率(42.9%,91/212)较EGFR阴性病例(15.2%,7/4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8, 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219,P<0.01)。(4)194例获得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2%(142/19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5.5%(127/194)。其中EGFR和Fascin-1均阳性患者的5年平均总生存期及5年总生存率(47.8个月、64.7%)低于非均阳性患者(54.4个月、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9, 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EGFR与Fascin-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同时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Fascin-1蛋白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