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起重机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相关的控制策略和解决方案。在工程施工中,起重机是一种重要的施工设备,它的安全运行事关工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对起重机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施工管理和起重机操作提供重要参考,为提高起重机安全运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起重机 机械构造 安全运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消化系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为器官系统整合模式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至12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级和2019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1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级58人采取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模式,2018级56人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临床见习表现评估量表(分为主动性、医学基础课程掌握情况、临床医学课程掌握情况、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英语水平5个维度)对两组医学生在消化系统临床见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学生其主动性维度评分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25.90 ± 2.56)分比(21.50 ± 5.34)分,P = 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组的解剖与组织胚胎学[(8.40 ± 1.08)分比(6.90 ± 1.52)分,P = 0.020]和医学影像学[7.70 ± 1.16)分比6.50 ± 1.08)分,P = 0.028]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思维能力维度中,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组得分低于传统教学模式组[(20.80 ± 2.25)分比(24.40 ± 3.95)分,P = 0.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组和传统教学模式组在医学英语水平维度的评分[(7.50 ± 1.27)分比(8.00 ± 1.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61)。结论器官系统整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对部分医学基础和临床理论课程内容的掌握,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医学英语水平。

  • 标签: 医学生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 教学模式 临床见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MRI序列和增强C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LM)的检出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的影像资料,筛选出CRLM最大径≤10 mm的病灶66个,对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MRI增强期(MR-Dyn)、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HBP)等不同MRI序列和CT增强期(CT-Dyn)进行独立读片,确定是否检测到目标病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各组影像对CRLM的检出率。结果在66个CRLM中T1WI、T2WI、DWI、MR-Dyn、HBP和CT-Dyn分别检出15、31、55、21、56、20个,检出率分别为22.7%、47.0%、83.3%、31.8%、84.8%、30.3%。其中HBP和DWI的检出率最高,均高于T2WI、MR-Dyn、CT-Dyn、T1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的检出率高于MR-Dyn、CT-Dyn、T1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与Gd-EOB-DTPA增强MRI对CRLM的检出效能高度一致(Kappa=0.745)。结论HBP、DWI、T2WI对CRLM的检出率较高;对于较大的CRLM,MRI平扫可以代替Gd-EOB-DTPA增强MRI检测病灶。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肝转移 检出率 钆塞酸二钠
  • 简介:摘要胰腺癌是人类消化系统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原因中排第四位。由于肿瘤细胞浸润胰腺周围结构和侵袭主要血管的发生相对较早,使得临床医生很难拥有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细胞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筛查方法,很多患者发现胰腺癌时已处于晚期,无法行根治性的手术,有文献报道大约只有10%~25%的胰腺癌患者可以进行根治性切除。对于可手术的患者,重要的是要在术前确定预后因素以预测手术后无病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此类信息有利于临床医生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本文就术前影像学的表现在预测胰腺癌术后生存上的价值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癌的治疗东西方指南间存在明显差异,晚期肝癌的治疗依然是个重大挑战。随着肝癌药物治疗的进展,靶向和免疫治疗逐渐从临床试验走向临床实践,我们已经进入了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时代,为进一步推动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提供了基础。肝细胞癌术后有着极高的复发率,目前尚无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用于减少术后复发,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结合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选择性的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新辅助治疗,目前最亟待统一的是标准问题,肝门淋巴结转移是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肝细胞癌进行精准化和个体化的靶向及免疫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治疗应用 肝细胞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新辅助
  • 简介:摘要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和普及客观上要求我们建立与之对应的腹腔镜技能培训课程,而腹腔镜技能评价体系对于腹腔镜培训课程的建立和改进、手术医师的考核和准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目前使用的3个腹腔镜技能评价体系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不同评价体系的特点。同时,结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腹腔镜评价体系的经验,探讨了不同评价体系在不同培训和考核对象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培训 评价体系 现状 思考
  • 简介:摘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急诊建立了胜任力导向的培训模式,包括对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病例分析讲座等培训方式,以及基于疾病知识的理论培训和普通外科急诊实践技能培训、规范化救治流程培训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对住院医师培训前评估、培训后考核。同时,将该培训模式应用于54名普通外科急诊住院医师培训中。结果表明,胜任力导向培训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普通外科急诊住院医师的工作胜任力,保证了急诊医疗工作的安全。

  • 标签: 普通外科 急诊 住院医师 胜任力导向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同期手术策略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79例患者,其中女性30例,男性49例,平均年龄61.5岁;开腹组42例患者,其中女性15例,男性27例,平均年龄63.2岁。两组人口学特点、结直肠原发肿瘤部位、基因检测情况、肝转移灶大小、多发转移灶比例、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新辅助化疗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2%(12/79),开腹组为23.8%(10/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2.9%、44.4%,开腹组分别为42.5%、2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6%、41.2%,开腹组分别为44.7%、1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同期手术策略应用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不增加并发症,具有相同的肿瘤学效果。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同时性肝转移 同期切除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