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IG)临床治疗儿童癫痫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1年期间患儿童癫痫的患者74例,设为治疗组。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以及患者疾病治疗的耐受性、安全性等免疫指标的改变进行了解,并且进行分析。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通过使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取53例健康体质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应的免疫指标的对比。结果患者在进行免疫球蛋白的静脉注射的治疗后,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且与正常儿童的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B淋巴细胞亚群指数相比较,在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有改善的趋势,并且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儿童癫痫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的静脉注射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疾病得到相对有效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积极意义。

  • 标签: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IG) 儿童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初次自行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行基于微信注射相关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解放军第九〇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且出院后初次自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时按出院月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住院期间均行常规的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教育;出院后,观察组在微信公众号观看讲解胰岛素注射知识与技术的视频,微信群每周推送糖尿病相关知识。结果出院后4周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注射胰岛素时的正确皮肤消毒[36(58%)与11(18%)例,χ²=21.42,P<0.01]、注射前排气[62(100%)与51(82%)例,χ²=12.07,P<0.01]、注射后停留10 s[60(97%)与47(76%)例,χ²=11.52,P<0.01]、正确处理废用针头[49(79%)与18(29%)例,χ²=31.20,P<0.01]、注射部位轮换[48(77%)与35(56%)例,χ²=6.16,P=0.01]、正确储存胰岛素 [62(100%)与57(92%)例,χ²=5.21,P=0.02]及正确处理低血糖情况[52(84%)与38(61%)例,χ²=7.94,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6.41±0.76)与(7.19±0.81)mmol/L,t=5.61,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71±0.64)%与(7.37±0.78)%,t=5.18,P<0.01] 、低血糖发生率[10%(6/62)与24%(15/62),χ²=4.64,P=0.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微信进行注射相关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技能,降低居家胰岛素治疗的风险,提高血糖达标率。

  • 标签: 糖尿病,2型 疾病管理 微信平台 风险管理 胰岛素注射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初次自行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行基于微信注射相关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解放军第九〇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且出院后初次自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时按出院月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住院期间均行常规的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教育;出院后,观察组在微信公众号观看讲解胰岛素注射知识与技术的视频,微信群每周推送糖尿病相关知识。结果出院后4周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注射胰岛素时的正确皮肤消毒[36(58%)与11(18%)例,χ²=21.42,P<0.01]、注射前排气[62(100%)与51(82%)例,χ²=12.07,P<0.01]、注射后停留10 s[60(97%)与47(76%)例,χ²=11.52,P<0.01]、正确处理废用针头[49(79%)与18(29%)例,χ²=31.20,P<0.01]、注射部位轮换[48(77%)与35(56%)例,χ²=6.16,P=0.01]、正确储存胰岛素 [62(100%)与57(92%)例,χ²=5.21,P=0.02]及正确处理低血糖情况[52(84%)与38(61%)例,χ²=7.94,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6.41±0.76)与(7.19±0.81)mmol/L,t=5.61,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71±0.64)%与(7.37±0.78)%,t=5.18,P<0.01] 、低血糖发生率[10%(6/62)与24%(15/62),χ²=4.64,P=0.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微信进行注射相关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技能,降低居家胰岛素治疗的风险,提高血糖达标率。

  • 标签: 糖尿病,2型 疾病管理 微信平台 风险管理 胰岛素注射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赵萍 王静 刘玉梅 孙博 李呼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哈尔滨 150081 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医学院眼科基础教研室,济南 250355 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02,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哈尔滨 15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足三里穴(Stomach-36,ST36)通过调控外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疾病的影响。方法对实验鼠随机分为两组,EAE组和针灸组,并且进行体重监测以及临床症状评估,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脊髓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脱髓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例,超敏多因子电化学发光技术(Meso scale discovery,MSD)检测外周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成功构建EAE小鼠模型并给予针灸治疗。临床评分显示,EAE组在第22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5分,针灸组在第24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分。疾病起病时间统计结果显示,EAE组在第12天开始起病,针灸组在第17天开始起病,针灸组比EAE组的起病时间明显较晚。HE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针灸组的脊髓炎性细胞浸润较少,髓鞘结构完整,边缘较光滑。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针灸组CD4+IFN-γ+T、CD4+IL-17+T细胞比例较EAE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49±0.10)%比(0.92±0.25)%,(0.21±0.05)%比(0.34±0.04)%,t值分别为2.91和3.70,P值均<0.05];针灸组CD4+IL-4+T、CD4+Foxp3+、CD8+Foxp3+细胞比例较EAE组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78±0.22)%比(0.5±0.07)%,(1.38±0.23)%比(0.9±0.08)%,(0.38±0.12)%比(0.14±0.09)%,t值分别为2.55、3.35和4.16,P值均<0.05)]。MSD检测外周血清细胞因子结果显示,针灸组抑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和IL-16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上升,促炎性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53±0.95)pg/mL比(2.78±1.25)pg/mL,(2298.77±298.67)pg/mL比(1402.28±216.30)pg/mL,(6.6±0.548)pg/mL比(8.84±0.98)pg/mL,t值分别为9.00、4.84和3.57,P值均<0.05)]。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后抑制辅助性T细胞( helper T cell,Th)1/Th17并促进Th2的比例,同时上调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比例。针灸治疗后,促进抑炎因子IL-5,IL-16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IFN-γ的表达。结论针灸ST36通过纠正T细胞亚群的失衡,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治疗缓解EAE疾病。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针灸 足三里穴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剂是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经现代科学技术制成可为人体内注入的制剂,其中有肌肉、穴位、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用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无菌粉末/浓溶液等可注入体内的制剂。中药注射剂为传统医药理论及现代生产工业结合而成的产物,其打破了中药传统给药方式,属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速。中药注射剂于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随之出现了诸多不良反应,人们也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本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上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肌肉注射法对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540名患者进行研究。按日期分为单日注射和双日注射,单日注射采用传统肌肉注射法设为对照组,双日注射采用改良肌肉注射法,设为观察组,每例观察4次,自身对照各2次,共观察2160次。比较两组注射方法患者疼痛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在注射时的疼痛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肌肉注射法具有无痛、微痛、微创的特点,且能减少对肌肉的损伤,增加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并易于为年轻护理人员掌握。

  • 标签: 肌肉注射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就天麻素注射液对中老年眩晕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中老年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香丹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其临床情况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天麻素注射液效果尤为显著。结论针对中老年眩晕患者而言,在其治疗过程中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天麻素注射液 中老年眩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抗氧化指标、炎症指标、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和稳定斑块治疗后,对照组使用纤溶酶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使用纤溶酶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氧化/抗氧化指标、炎症指标、神经功能指标。结果:治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免疫指标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v2.0(MIMIC-Ⅳ v2.0),检索2008至2019年患者的住院信息,筛选出完成CD3计数、CD4计数、CD8计数、CD4/CD8比值、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等免疫指标检查患者的住院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是否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和28 d预后,对比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免疫学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免疫学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33 74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脓毒症1 509例,非脓毒症32 236例;脓毒症患者中28 d内存活1 084例,死亡425例。脓毒症组BMI(kg/m2:33.25±28.71比28.90±15.28)及入院后3 d内和7 d内IgA水平〔入院后3 d内和7 d内IgA水平均为(275.01±216.96)mg/L比(85.99±75.76)mg/L〕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均P<0.05),入院后3 d内和7 d内CD3计数、CD8计数均明显低于非脓毒症组〔入院后3 d内:CD3计数(个/μL)为1 080.74±849.23比1 242.91±889.24,CD8计数(个/μL)为558.07±368.77比625.07±529.66;入院后7 d内:CD3计数(个/μL)为1 079.69±850.61比1 242.48±889.23,CD8计数(个/μL)为556.70±467.23比624.93±429.78;均P<0.05〕,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高血压:10.07%(152/1 509)比2.47%(796/32 236),糖尿病:50.10%(756/1 509)比15.18%(4 895/32 236),冠心病:31.21%(471/1 509)比19.19%(6 186/32 236),均P<0.05〕。脓毒症组中28 d内存活患者入院后3 d内和7 d内CD3计数、CD4计数、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28 d内死亡患者〔入院后3 d内:CD3计数(个/μL)为1 127.20±857.14比938.26±810.50,CD4计数(个/μL)为559.76±507.18比338.75±267.11,CD4/CD8比值为1.87±0.80比1.02±0.12;入院后7 d内:CD3计数(个/μL)为1 124.01±810.53比943.78±808.21,CD4计数(个/μL)为559.56±507.36比341.95±266.56,CD4/CD8比值为1.88±0.79比1.03±0.13;均P<0.05〕。入院后3 d内CD4/CD8比值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15〔95%可信区间(95%CI)为0.555~0.671〕,敏感度为70.83%,特异度为52.49%。结论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脓毒症,脓毒症患者在早期会出现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早期CD4/CD8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指标 预后 MIMI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化疗联合免疫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免疫药物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将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整体护理 免疫药物 耐多药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对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269例HIV感染者,将其分为HIV单独感染组和HBV合并HIV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ART启动时和ART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36、48和96周)的肝功能、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变化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HIV单独感染组145例,HBV合并HIV感染组124例。ART启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t=9.566)、丙氨酸转氨酶(t=-4.652)、总胆红素(t=-25.4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RT后24、48和96周时,HIV单独感染组与HBV合并HI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305.9±156.9)/μL比(266.2±172.5)/μL、(388.5±226.1)/μL比(380.8±287.4)/μL、(369.5±191.4)/μL比(453.6±179.6)/μL;ART后48、72和96周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长值为121.0(-52.5, 144.5)/μL比156.0(-35.8,185.8)/μL、139.0(-116.0,176.8)/μL比114.5(-59.5, 229.0)/μL、-91.0(-110.0, 153.3)/μL比-94.0(-130.8, 114.3)/μ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16、-0.066、-1.414、Z=-1.715、-0.802、-1.602,均P>0.05)。ART后24、48和96周时,HIV单独感染组的HIV RNA抑制率分别为89.7%(130/145)、96.6%(140/145)和96.6%(140/145),HBV合并HIV感染组分别为87.1%(108/124)、92.7%(115/124)和94.4%(117/1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0.053、0.017,均P>0.05)。ART后第2周、第4周HIV单独感染组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3.4%(5/145)、6.2%(9/145),低于HBV合并HIV感染组的21.0%(26/124)、13.7%(17/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1、4.309,均P<0.05);而第8周[10.3%(15/145)比9.7%(12/124)]、第12周[9.0%(13/145)比9.7%(12/124)]、第24周[9.7%(14/145)比8.9%(11/124)]、第36周[9.7%(14/145)比10.5%(13/124)]、第48周[8.3%(12/145)比8.1%(10/124)]、第96周[2.8%(4/145)比0(0/124)]的肝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0.040、0.049、0.051、0.004、3.472,均P>0.05)。结论合并HBV感染对HIV感染者的ART效果无不良影响。

  • 标签: HIV 肝炎病毒,乙型 同时感染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 :以 64 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 IgE 、 IgG 水平统计无差异(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IgE 水平低于对照组, IgG 水平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评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 P < 0.05 )。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期患儿中的治疗效果理想。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支气管哮喘 慢性持续期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2014年至2018年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的HIV-1感染者880例,采集其血浆标本,使用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 pol基因区的蛋白酶及反转录酶区,获得的扩增序列与耐药数据库对比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分析。采用病毒基因分型工具软件分析HIV-1亚型分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880例患者中,血浆HIV-1病毒载量为(4.12±0.63) lg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51±124)/μL;抗病毒治疗中位时间为26个月。亚型分析中,重组型( 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CRF)01-AE亚型在HIV-1亚型中占比最大,为38.9%(342/880),CRF07-BC亚型占28.5%(251/880),B+C亚型占16.2%(143/880)。其中534例患者存在耐药突变,总耐药率为60.7%。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 PI)的耐药率分别为51.0%(449/880)、58.6%(516/880)和1.7%(15/880)。对拉米夫定、恩曲他滨、依非韦仑和奈韦拉平的耐药较为严重,中高度耐药率分别为46.8%(412/880)、46.8%(412/880)、51.3%(451/880)和53.6%(472/880);而对齐多夫定(6.0%,53/880)、依曲韦林(9.0%,79/880)和PI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尚不严重。NRTI最常见的耐药突变位点为M184IV(47.3%)、K65R(22.2%)和K70RE(12.6%);NNRTI为K103NS (25.1%)、V106A(19.7%)和V179DE(14.4%);PI为L10FIV(7.4%)和A71IVT(6.5%)。CRF01-AE亚型的耐药率为69.3%(237/342)高于CRF07-BC亚型的49.8%(125/251)和B+C型的51.0%(73/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6、14.6,均P<0.05)。结论重庆市HIV-1感染者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6个月后,耐药发生率高,以对NNRTI类药物耐药最为多见,其次为NRTI,PI较少耐药。耐药是HIV-1感染者病毒学突破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高效 抗药性 突变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痰热清联合纤溶酶注射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3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2例的治疗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41例的治疗给予痰热清联合纤溶酶注射剂,进行两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肺部杂音、咳嗽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显著性的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与纤溶酶注射剂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和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肺部感染 纤溶酶注射剂 痰热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与RA伴间质性肺疾病(RA-ILD)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RA炎患者86例,根据是否合并ILD分为非RA-ILD组和RA-ILD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KL-6水平和免疫功能(CD3+、CD4+、CD8+计数和CD4+/CD8+比值),分析血清KL-6水平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非RA-ILD患者54例,RA-ILD患者32例。RA-ILD患者以男性为主,CRP、ESR和R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82、7.243、7.748,P<0.05)。RA-ILD组KL-6水平[(835±72)U/ml]显著高于非RA-ILD组[(434±45)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0,P<0.05);同时,RA-ILD患者的CD8+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6、4.993,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6水平与抑制性T细胞(CD8+)呈负相关(r=-3.563,P=0.031),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4.879,P=0.011)。结论血清KL-6水平与RA-ILD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血清KL-6水平可作为评估RA-ILD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肺疾病,间质性 涎液化糖链抗原-6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女性患者,既往诊断为多发性硬化12年,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1年,治愈,发病2周前停用免疫制剂。患者头痛,视物异常,表现为视物变形,颤动感。查体:双眼向右侧注视时可见粗大眼震,向左侧注视时可见细微眼震。完善血清抗体和脑脊液检查、头及脊髓增强磁共振成像后诊断为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结合既往病史,诊断为与抗NMDAR脑炎合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患者接受了静脉糖皮质激素冲击、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口服吗替麦考酚酯等治疗,症状、体征明显好转。随访3年余,每半年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无复发。

  • 标签: 脑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多发性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