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间歇性禁食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10周龄SPF级健康KM小鼠,体重25~2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只小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组(I/R组)、间歇性禁食组(IF组)、二甲双胍组(Met组)、二甲双胍+间歇性禁食组(Met+IF组),每组20只。IF组:每日8∶00至16∶00时间段随意进食,其余时间禁食;Met组:腹腔注射二甲双胍(10 mg/kg);Met+IF组:进食方式同IF组,注射二甲双胍方式同Met组;假手术组、I/R组和IF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组小鼠均不限制饮水。预处理期间监测小鼠随机血糖和体重变化,14 d后建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再灌注24 h后进行脑梗死体积检测,取小鼠脑组织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和凋亡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剪切体(Cleaved-caspase-3)的蛋白含量。结果不同干预处理后,假手术组、I/R组、IF组和Met组四组间小鼠血糖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et+IF联合组小鼠随机血糖水平低于假手术组、I/R组、IF组和Met组(均P<0.05);假手术组、I/R组、IF组、Met组、IF+Met组中GRP78/β-actin分别为0.48±0.05、1.35±0.10、0.94±0.05、0.70±0.14、0.41±0.37,CHOP/β-actin分别为0.27±0.04、1.03±0.03、0.72±0.04、0.63±0.04、0.44±0.01,Caspase-3/β-actin分别为0.51±0.04、1.04±0.04、0.83±0.03、0.76±0.03、0.63±0.05,Cleaved-Caspase-3/β-actin分别为0.17±0.06、1.01±0.20、0.75±0.06、0.51±0.12、0.29±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假手术组、I/R组、IF组、Met组、IF+Met组海马区免疫组化中GRP78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53±5、192±11、162±12、140±10、114±13,CHOP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35±4、177±12、120±12、100±7、6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假手术组、I/R组、IF组、Met组、IF+Met组脑梗死相对体积分别为0、0.333±0.046、0.258±0.023、0.116±0.039、0.111±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间歇性禁食可以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内质网应激,联合组效果更好。

  • 标签: 二甲双胍 内质网应激 间歇性禁食 缺血再灌注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苦学精神源远流长。在古代,凡是取得了较大成就的人都有一些苦学经历。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苦学精神主要表现为“艰苦”之学、“刻苦”之学、“勤苦”之学和“痛苦”之学等多种形式和类型。其形成与传统中国人对教育性质和学习过程的本质认识有关,更是科举考试长期诱导和强化的结果,也受到一定佛教禅林思想的影响。弘扬传统的苦学精神对于改变现今大学本科教育中实际存在的“快乐的大学”等不良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最终还是要走向在苦学基础上的乐学,避免厌学,实现学有所成、全面发展。

  • 标签: 传统教育 苦学精神 乐学 本科教育
  • 简介:潘懋元不仅是我国杰出的高等教育理论家、高等教育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还长期担任教育领导和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在1978—1984年间担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形成了自己关于大学校长的认知和见解。但以往对潘懋元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校长思想还研究不够。潘懋元的校长思想极为丰富,可以说,先生之所言皆对大学校长有用。其中专门谈及大学校长治校的观点就包括:大学应合理分类、正确定位、科学发展、办出特色,避免同质化;大学不能跟着“排名榜”转,要争创本类型一流大学;大学校长要职业化,但最好不要脱离学术工作等。其实,全面掌握潘懋元提出的教育规律理论,进一步明晰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处理好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像潘懋元先生那样成为教育家型的校长,无不有助于推动实现我国大学治理的现代化。

  • 标签: 潘懋元 校长思想 理论基础 治校实践
  • 简介: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改革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变化和转向的过程,自主招生联盟的解体顺应了高考改革的方向,但联考解体后将面临加重考生报考压力、高中学校缺少应考经验、高校招考不堪重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难以监管等问题。欲使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顺利实施,必须在分合之间进一步明确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新使命,利用动态平衡思想,实现高校自主招生管理现代化,发挥群体协同效应,构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监督新体系,从而搭建"主体协同创新监管平台",构建分合有度的自主招生考试管理新机制。

  • 标签: 自主招生 联考制度 动态平衡 管理机制 主体协同
  • 简介:武举自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创设,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先于文举被废止,与文举相伴推进、单独举行,持续了1200年之久,形成了我国科举考试发展史上“文武分途”的重要特点。这虽然有助于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度,推进武艺人才的选拔和形成尚武的社会风气。但“文武分途”长期存在,进一步强化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给我国古代社会的科学选才和引领社会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统治者对武人的担忧以及由此形成的崇文抑武的社会环境,还有文武本身巨大的差异性和古代武学教育的极端落后。当然,“文武兼备”“文武并举”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士人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和推进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愿景目标。今天研究科举考试“文武分途”现象,对于正在进行的“文理不分科”、自主招生联考的分与合,以及将“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等高考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标签: 科举考试 文武分途 重文轻武 武学教育 文武并重 高职分类考试
  • 简介:当今,利用古代书院之地、之名、之精神开展国学教育的机构和学校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国学教育书院化的倾向。但滥用书院之名开展国学教育在宗旨、方式和机制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社会上的国学书院要克服功利思想,更加规范化,充分发挥"书院是国学教育的形式,国学是书院教育的内容"的结构功能;中小学国学教育应以诵读经典为主要方式,增加国学教育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和做人的本领,发挥国学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并在经典诵读之外强调践行书院精神;在一些大学,书院制是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国学研究院则致力于专门的国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应在体制和目标上加以整合,通过开设国学通识教育科目和采用书院式研讨,将国学教育融汇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领域、全过程,并共同担负起为各级各类国学教育机构养成优良师资的责任,使大学真正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

  • 标签: 国学教育 书院化 书院制 书院精神 国学研究院
  • 简介:从唐末到明清,中国古代地方官学与科举制长期并存,深受科举考试的影响。科举考试使地方官学培养目标与科举选才直接对接,进而在学校科举合流后,又成为促进地方官学发展和普及的基础与力量。特别是地方官学兼有的培养人才和推广教化功能,对促进地方文教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科举 地方官学 社会教化
  • 简介:中国的考试始终都是与竞争紧密联系,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非常突出的考试竞争文化。可以说,高考制度刚恢复不久,曾被长期压抑的全民族的教育热情就迅速转化为考试主义、学历主义的强大动力,持续这许多年后,那种曾有的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改造和警惕荡然无存,科举的“幽灵”似乎又回到我们身边,我们重又被纳入到以升学为目的、为考试而教育的炽烈的竞争之中。

  • 标签: 主持人 竞争文化 传统教育 学历主义 高考制度 考试
  • 简介:建立多元录取机制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全面实施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新的录取方式,有助于克服高中阶段教育日益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和遏制“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有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造就、培养和选拔创新型人才。

  • 标签: 多元录取 高中教育 片面追求升学率 个性发展
  • 简介:我国的高校招生考试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古代高等教育是在科举考试制度的规范下进行的一种“宽进严出”式的教育体制,基本上不存在招生考试,而只是一种学位考试或任官考试,学校内部的考试也为科举所左右,科举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一切都与科举相似。

  • 标签: 高考改革 高校招生考试 科举考试制度 刘海峰 丛书 主编
  • 简介:考试对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影响至为强烈,以致酿成极端盛行之“应试教育“‘老大难”问题。这种把应试作为唯一教育目标的做法与观念,是十分狭隘的,正在把我国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引进死胡同,弊害极大。其实,考试作为一种教学质量评价的手段和工具,只有工具属性而不具教育的本质属性。

  • 标签: 义务教育 教育质量 考试观 科学 教学质量评价 工具属性
  • 简介:考试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制度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在西方,现今"考试的功用甚为广博。……在政界、军界、工界或商界各方面,应用考试来选择人才的,一天普遍一天,而且甚富成效。可见考

  • 标签: 关系研究 考试研究 科举学 高考制度 社会流动 考试制度
  • 简介:蒙养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举制长期并存。科举考试使蒙学教育目的与其接轨,使蒙养教材渗透强烈的功名利禄思想。特别是一些科场的失意者,做蒙师便成了他们临时的选择和人生过渡,这不利于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在科举考试的推动下,古代蒙学的确有了长足发展,在识字、写字、读书和作文训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科举考试推动、促进并保护了中国古代蒙养教育的发展与成就。

  • 标签: 科举 蒙书 背诵 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