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握力水平的老年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握力对老年综合征的影响,为老年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的管理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综合二科完成老年综合评估的老年住院患者225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和老年综合征数据,根据男性握力小于28 kg、女性握力小于18 kg,将患者分为握力正常组(114例)和握力下降组(111例),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工作类型、收入、学历、社会支持等一般人口学特征对两组进行1∶1倾向性得分匹配,共成功匹配77对,比较两组患者老年综合征差异,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握力与老年综合征的关系。结果经倾向性得分匹配调整后,握力下降组与握力正常组患者比较,衰弱/衰弱前期87.0%比55.8%、失能53.2%比27.3%、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57.1%比22.1%、认知障碍35.1%比9.1%、便秘44.2%比20.8%、跌倒32.5%比13.0%、老年综合征数量4(2~5)个比2(0~4)个、查尔斯共病指数(CCI)6(5~8)分比5(4~6)分及体质指数(25±3)kg/m2比(23±4)kg/m2,均升高(P<0.05);疼痛、睡眠障碍、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多重用药及简易躯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握力下降与衰弱/衰弱前期(r=0.345)、失能(r=0.265)、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r=0.358)、认知障碍(r=0.313)、便秘(r=0.250)、跌倒(r=0.232)及老年综合征数量(r=0.370)呈正相关(均P<0.05),与疼痛、睡眠障碍、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无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握力下降组患者发生衰弱/衰弱前期(OR=10.906)、失能(OR=4.025)、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OR=2.699)、认知障碍(OR=6.620)、便秘(OR=2.848)及跌倒(OR=4.145)等老年综合征的风险更高(均P<0.05)。结论握力下降是衰弱/衰弱前期、失能、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认知障碍、便秘及跌倒等老年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握力下降的老年患者应是老年综合征筛查的重点人群。

  • 标签: 握力 老年综合征
  • 简介:摘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患者凝血状态发生改变,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形成和交联导致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高凝状态及微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迟发性脑缺血及不良预后的可能机制。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模拟人体内环境下凝血-纤溶整个过程,通过物理方法将血块弹性强度转换成图形,直观判断凝血情况并分析成因。应用TEG监测aSAH后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变化,以及探索这些变化与临床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治疗措施提供干预依据,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栓弹力图 动脉瘤 凝血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D-二聚体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被首次诊断为aSAH的患者资料,共1 658例,所有患者根据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为Q1~Q4 4组,分别为415例、414例、414例、415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Q2、Q3、Q4和Q1分别进行匹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二聚体与各个结局的关联。由于目前临床尚无通用的D-二聚体分类标准,本研究尝试根据目前临床参考值上限的1、3、5、10倍将患者再次分为q1(<0.55 mg/L,94例)、q2(0.55~1.65 mg/L,435例)、q3(1.65~5.50 mg/L,650例)和q4(>5.50 mg/L,303例)4组,同样作PSM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检验不同的D-二聚体分类方法下,D-二聚体是否仍然与aSAH预后相关。结果1 658例aSAH患者年龄(57±12)岁,男1 068例,女590例。根据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法分组PSM后,4组例数分别为318例、318例、251例、229例。Q4组(>4.95 mg/L)患者与Q1(<1.23 mg/L)组相比,Q4组患者院内感染(OR=2.14,95%CI:1.47~3.11,P<0.001);肺部感染(OR=2.22,95%CI:1.51~3.28,P<0.001)、尿道感染(OR=1.75,95%CI:1.12~2.75,P=0.014)以及颅内再出血(OR=3.59,95%CI:1.30~9.91,P=0.013)风险较高。Q4组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结局的风险也高于Q1组,不良预后结局包括出院时预后不良(OR=2.12,95%CI:1.43~3.14,P<0.001);住院期间死亡(OR=3.03,95%CI:1.26~7.33,P=0.014);90 d内死亡(OR=2.33,95%CI:1.29~4.22,P=0.005);180 d内死亡(OR=1.92,95%CI:1.12~3.29,P=0.018);1年内死亡(OR=2.07,95%CI:1.23~3.47,P=0.006)以及最长随访期内死亡(OR=1.97,95%CI:1.26~3.09,P=0.003)。在根据目前临床参考值作二次分组并进行PSM后,4组例数分别为90例、87例、90例、43例。q4组患者的院内感染(OR=2.26,95%CI:1.14~4.45,P=0.019)、血行感染(OR=8.86,95%CI:1.08~72.78,P=0.042)、出院时预后不良(OR=4.92,95%CI:2.18~11.07,P<0.001)、180 d内死亡(OR=3.39,95%CI:1.04~11.08,P=0.043)、1年内死亡(OR=3.23,95%CI:1.10~9.49,P=0.033)以及最长随访期内死亡风险(OR=3.28,95%CI:1.34~8.01,P=0.009)仍然高于q1组患者。结论高D-二聚体的aSAH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及病死率更高,临床预后更差。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D-二聚体 倾向评分 预后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