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评估骨科患者DVT发生风险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骨科患者中确诊为DVT的52例患者作为DVT组,按1∶2配比将同期骨科104例非DVT患者作为非DVT组。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进行DVT风险评分及危险度分级,探讨不同危险度分级与患者DVT发生风险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骨科患者DVT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DVT组Caprini评分为(12.25±4.26)分,高于非DVT组的(7.18±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7,P<0.01)。DVT组与非DVT组Caprini危险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8,P<0.05);Caprini危险度分级中,极高危患者发生DVT的风险为非极高危患者的7.099倍(95%CI:1.604~31.4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卧床≥72 h、下肢肿胀、石膏/肢具固定及选择性下肢关节置换术5个因素是患者发生DVT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骨科患者的DVT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性;护理人员可根据DVT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该模型的分层管理也可使DVT风险人群得到有效分层预防,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科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管外科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22例血管外科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研究表明,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意外事件明显有所降低。(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在血管外科护理中,不仅能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更能够切实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管外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胃癌胃大部切除后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20年度收治的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患者共计72例,依据双盲分组法分为快速组(n=36)和对比组(n=36),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快速组患者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快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分析具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比组的75%,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胃癌胃大部切除后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理想,可给予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 胃癌 胃大部分切除 护理效果
  • 简介:肿瘤光动力疗法(PDT)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之一,是指在敏化剂的参与和光的作用下,使有机体细胞或生物分子发生机能或形态的变化,严重时可致其受伤或坏死,这种作用必须有氧参加。其中光敏剂药物的使用是光动力治疗肿瘤作用基础的三要素之一,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光敏剂产生活性氧化物质,直接损伤肿瘤细胞并使微血管受损造成癌组织血流灌注减少,进而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我院肿瘤中心自2004年9月开展应用此项技术,现已对22例肿瘤患者使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血卟啉注射液 临床应用 光动力治疗 护理 恶性肿瘤 组织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降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中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85例颈椎或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8例,女127例;年龄38~59岁[(47.8±8.5)岁]。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8例实施手术室系统化护理,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系统化评估和管理(观察组);147例实施常规术中护理,仅进行术中的压疮预防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当天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3 d损伤程度及损伤部位、术后当天和3 d损伤面积,其中损伤程度根据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NPUAP)发布的新的压力性损伤分期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压力性损伤发生率[5.1%(7/138)]低于对照组[12.2%(18/147)](P<0.05)。术后3 d损伤程度Ⅰ期、Ⅱ期、Ⅲ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9%(4/138)、2.2%(3/138)、0.0%]也均低于对照组[8.2%(12/147)、3.4%(5/147)、0.6%(1/147)](P<0.05)。术后3 d两组膝部、胸部、面部和髂前上棘发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面部和髂前上棘压力性损伤的总占比为71%(5/7),对照组的总占比为83%(15/18)(P>0.05)。观察组的损伤面积在术后当天和术后3 d分别为(3.2±1.2)cm2和(3.2±1.1)cm2,均小于对照组[(5.1±1.5)cm2、(5.1±1.4)cm2](P<0.01)。结论相比于常规术中护理方法,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或减少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和损伤面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手术室 压力性溃疡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需要输液的新生儿 8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 4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注射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阻塞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95.45% 、家属护理满意度 90.9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82 % 、 84.09% ;观察组的阻塞发生率 6.82% 、并发症发生率 6.8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91% 、 11.36% , 且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新生儿的护理中实施静脉留置针法减轻了对新生儿血管的损害,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阻塞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进行时,选取74例已经被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需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为达成研究目的,对74例患者随机分组,将其中一组命名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为轨迹组,对其实施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据统计数据显示,轨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有助于减轻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质量及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癌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采用精准化护理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设立了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收治的74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实验首先对其进行小组区分,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并进行不同的命名,减重手术护理应用于观察组,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最终目的是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对照组形成了较大差异(P<0.05)。结论:于减重术患者护理期间采用精准化护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精准化护理 减重术 饮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护理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使用平均方法分到加速康复外科干预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参照组,临床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护理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老年结直肠癌 手术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