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对于中职班主任来说,如何在管理过程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究基于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管理艺术,以期为中职班主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 标签: 立德树人 中职班主任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单纯性肾囊肿(SRC)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施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近中期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入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TBAD并接受TEVAR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SRC,分为SRC组和无SRC组。以性别、年龄±2岁作为匹配因素,按1∶1匹配SRC组和无SRC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通过门诊、电话随访及住院复查,记录患者随访期间不良事件。校正影响预后的混杂因素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主动脉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SRC组及无SRC组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692例TBAD患者,其中SRC组235例,非SRC组457例。1∶1匹配后,SRC组和无SRC组各229例,SRC组年龄(62.3±10.4)岁,男性209例(91.3%),无SRC组年龄(62.0±10.2)岁,男性209例(91.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SRC(HR=1.991,95%CI:1.090~3.673,P=0.025),急性期介入(HR=13.635,95%CI:5.969~31.147,P=0.001),全麻(HR=2.012,95%CI:1.066~3.799,P=0.031)为TBAD患者施行TEVAR后主动脉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RC组主动脉相关死亡和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无SRC组高(log-rank P=0.031、0.005)。结论合并SRC是TBAD患者接受TEVAR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囊肿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是致命性急危重症之一。临床上通常将AAS分为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壁间血肿(IMH)和穿透性溃疡(PAU)等。Stanford A型AAS,因其累及升主动脉而首选外科开放手术。Stanford B型AAS,因不累及升主动脉,如近端锚定区足够,可首选单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如近端锚定区不够,可选择先外科弓上分流而后TEVAR的“杂交”手术,或纯腔内的方式施行烟囱、开窗技术或分支支架置入术。复杂型AAS指患者出现反复疼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器官灌注不良、濒临破裂等临床表现,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而非复杂型AAS可考虑延期至亚急性期进行手术。早期脑脊液引流可改善脊髓缺血患者的预后。术后发热的患者需考虑置入后综合征,抗炎治疗或许有效。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胸痛 腔内修复术
  • 作者: 罗淞元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11
  • 出处:《中国科技信息》 2021年第21期
  • 机构:【摘  要】开展仿古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要重视现代材料的运用,要求建筑既要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又要满足人们对其保温性、美观性、安全性的要求,不断优化建筑结构,以期能够有效提升仿古建筑设计水平。本文就仿古建筑设计中现代材料的运用进行分析,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 作者: 罗淞元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5-16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1年第34期
  • 机构:【摘 要】在建筑外观设计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颜色,既利于促使建筑外观具有美化特点,也利于突出建筑工程的特点,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价值。文章针对建筑外观设计中的颜色应用展开论述,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设计者提供参考。
  • 简介:【摘 要】建筑立柱子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用一是对建筑起到支撑承重作用,作用二是对建筑起到装饰内化的作用。在建筑的不断发展下如今建筑立柱已经发展成了多样化的建筑体系。建筑立柱应当对多种装饰风格进行使用让建筑能够展现出更多的基调风格,充分的展现出建筑设计理念,使得建筑风格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标签: 建筑立柱 装饰造型 建筑风格 视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外周血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表达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完成治疗的47例AMI患者为对照组,另收集同期55例完成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心源性休克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CCR7的mRNA表达量及心肌做功指数(Tei)。参照左室功能相关评估标准评估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左室功能并分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CCR7 mRNA表达量等指标。分析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左室功能与CCR7的关系。结果心源性休克组CCR7 mRNA表达量、Tei指数为2.69±0.32、0.47±0.32,高于对照组的1.47±0.14、0.35±0.08(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检验结果显示,CCR7 mRNA过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过表达可能是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左室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CCR7 mRNA过表达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多伴不同程度的左室功能下降,且患者左室功能下降可能与外周血CCR7 mRNA表达量有关,未来可考虑检测外周血CCR7 mRNA表达量以评估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左室功能下降风险。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外周血CC趋化因子受体7 左室功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微小RNA-155(miR-155)、微小RNA-146b(miR-146b)表达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成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根据有无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入院当天血清miR-155、miR-146b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76例成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28例(36.84%)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年龄、家庭条件、家庭月收入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血清miR-155、miR-146b表达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血清miR-155、miR-146b均是成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发现,血清miR-155、miR-146b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85,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成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风险高,这种恶性心律失常高风险可能与患者血清miR-155、miR-146b异常过表达有关。

  • 标签: 成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微小RNA-155 微小RNA-146b 恶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促炎因子、抑炎因子的表达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以指导后续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评估与治疗方案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完成治疗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据此分为心肌损伤组和单纯脓毒症组,对比两组外周血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分析外周血促炎因子、抑炎因子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与预测价值。结果80例脓毒症患者中,31例发生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发生率为38.75%。心肌损伤组外周血促炎因子IL-6、TNF-α水平高于单纯脓毒症组,外周血抑炎因子IL-4、IL-10水平低于单纯脓毒症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促炎因子IL-6、TNF-α过表达及抑炎因子IL-4、IL-10低表达是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外周血促炎因子IL-6、TNF-α与抑炎因子IL-4、IL-10单项检测用于脓毒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820、0.844、0.922,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脓毒症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伤风险,患者促炎因子IL-6、TNF-α过表达及抑炎因子IL-4、IL-10低表达可能是增加心肌损伤风险的危险因子,早期检测外周血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可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心肌损伤风险的预测。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损伤 促炎因子 抑炎因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生态建筑学是从可持续建筑当中所衍生出来,且把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在建筑当中,其采用生态设计手法和施工工艺,通过人工生态构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学科。生态建筑学提倡尊重地方生态环境,将生态学和建筑学原理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建筑相关因素,从而实现建筑与环境、人的和谐统一,直至打造舒适宜居“天人合一”的居住环境。高层建筑虽然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提供住所,但是它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影响较大,且舒适度也较差。将生态建筑学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目的是科学合理地设计与构建建筑物,使其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到一起,减少高层建筑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的今天,生态建筑学是生态学理念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善建筑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的途径。本论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 标签: 生态建筑学 高层建筑 设计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