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罪犯病变的腔内影像学表现、对比介入治疗策略的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单中心病例回顾性研究。通过对2016年10月至2020年7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OCT检查的6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诊断分为NSTE-ACS组(46例)和STEMI组(2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OCT结果的相关数据、介入治疗策略的差异、住院药物治疗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平均随访时间为777 d,观察终点为随访期间的MACCEs,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和新发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结果与STEMI组相比,NSTE-ACS组患者的年龄较大[(57.3±9.7)岁 比(48.5±13.9)岁,t=2.719,P=0.01],女性比例较高(28.3%比4.3%,χ2=4.044,P=0.04),合并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较多(45.7%比17.4%,χ2=5.300,P=0.02)。冠状动脉造影发现,NSTE-ACS组患者的复杂病变更多,B2/C型病变的比例较高(71.7%比34.8%,χ2=8.685,P<0.01),术前造影罪犯血管达到TIMI血流3级的比例较高(93.5%比73.9%,χ2=419.500,P=0.02),术中较多患者置入支架(52.2%比21.7%,χ2=5.829,P=0.02)。OCT检查显示,NSTE-ACS组患者罪犯血管发现血栓比例较低(19.6%比65.2%,χ2=14.088,P<0.01),罪犯病变处斑块纤维帽完整的比例较高(60.9%比26.1%,χ2=7.422,P<0.01),发现斑块破裂的比例较低(10.9%比39.1%,χ2=5.925,P=0.02)。住院期间药物治疗,NSTE-ACS组患者更多选用氯吡格雷(50.0%比4.3%,χ2=14.088,P<0.01),而较少应用替格瑞洛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50.0%比95.7%,χ2=14.088,P<0.01;4.3%比91.3%,χ2=52.174,P<0.01)。随访期间,两组患者MACCE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OCT观察发现,与STEMI患者相比,NSTE-ACS患者斑块纤维帽完整比例较高,斑块破裂发生较少,血栓负荷较小,但病变类型较复杂,故置入支架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长期预后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斑块 腔内影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压升高对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和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北京安贞医院,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住院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压力分为肺动脉压升高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基线资料、入院基本情况、入院血液学检查、入院影像学检查、院内用药情况及院内不良事件的差别。结果共纳入急性肺栓塞患者568名,其中肺动脉压升高组178名,对照组390名。两组患者的资料分析显示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吸烟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糖尿病史、慢性心力衰竭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史比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骨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比例、心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PaO2、SaO2等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舒末内径、二尖瓣关闭不全比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比例、肺动脉主干栓塞比例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利伐沙班的使用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阿司匹林、华法林的使用比例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升高组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急性心力衰竭、院内出血发生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其他指标等无明显差别。结论合并肺动脉压升高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与肺动脉压力正常患者存在一定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肺动脉压升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院内全因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和院内出血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压 急性肺栓塞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女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多支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MVD)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影响女性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05—2015年以STEMI合并MVD就诊于本院并且在症状发作24 h内成功完成直接PCI的患者1 033例,其中女性196例。收集患者基线、PCI术资料,随访采取集中电话和病例随访。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利用Cox回归模型筛选不同性别STEMI多支病变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发病年龄显著较高,而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支架植入史的比例显著较低,其发病到行PCI术的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比例显著较高。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女性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始终高于男性。影响女性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Killip心功能分级Ⅱ~Ⅳ级(HR=1.804, 95%CI 1.060~3.071, P<0.05);而狭窄程度超过50%的病变数(HR=1.808, 95%CI:1.123~2.912, P<0.01),为男女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论与男性相比,STEMI合并MVD行直接PCI的女性患者,救治延迟显著,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心功能不全是影响女性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性别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病共患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抗栓药物使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国际多中心、回顾性ACS患者的临床队列(BleeMACS),分析多病共患对老年ACS患者抗栓治疗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本研究将比较不同共病情况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抗栓药物应用情况,以及1年随访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BleeMACS 研究在2003至2014年纳入来自10个国家15家医院的7 120例老年ACS患者(年龄≥65岁)。根据共病情况,将患者分为无共病组(729例)、合并1种共病组(1 594例)、2种共病组(2 156例)和≥3种共病组(2 641例)。合并共病患者的年龄、女性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占比、血肌酐水平以及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比率均明显高于无共病患者。与无共病组相比,共病越多的患者应用口服抗凝药比率越高(5.8%比6.4%、7.3%、9.0%,趋势P<0.01)、应用氯吡格雷比率越低(91.9%比89.7%、87.9%、88.6%,趋势P=0.01)。1年随访可见,与无共病组相比,合并1种共病(HR=1.18,95%CI:0.86~1.64),2种共病(HR=1.49,95%CI:1.10~2.02),≥3种共病(HR=2.74,95%CI:2.06~3.66)净临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更高(P<0.01)。共病未增高颅内、胃肠道、泌尿、生殖、肺、耳鼻喉、血管等部位的出血发生率,趋势检验P值均>0.05。结论老年ACS患者普遍存在多病共患情况,共病影响老年ACS患者的抗栓药物的应用种类,并且减低1年临床净获益。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共病现象 老年医学 抗栓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性并发症,包括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破裂、乳头肌断裂和假性室壁瘤,其中心室游离壁破裂最为常见也最凶险。随着再灌注治疗和辅助药物治疗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逐渐下降。然而,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破裂的死亡率仍然极高。目前,心脏破裂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仍极为匮乏,临床上针对心脏破裂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也十分有限。心脏破裂已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病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临床问题。本文将依据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从流行病学、分型、危险因素及临床决策等方面对心脏破裂的诊疗现状进行梳理,以期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诊治提供帮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多个心脏磁共振(CMR)高危特征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轻度降低或保留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期LVEF>40%的STEMI患者。所有患者完成急性期(术后3~7 d)及恢复期(术后3个月)2次CMR检查。按照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将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和无心室重构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CMR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筛选出预测心室重构的CMR高危特征。分析联合多个CMR高危特征对LVEF轻度降低或保留的STEMI患者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并与传统临床危险因素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23例STEMI患者,年龄(57.1±11.1)岁,男性102例(82.9%),无心室重构组97例(78.9%),心室重构组26例(2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心室重构的5个CMR高危特征:每搏输出量(SV)<51.6 ml、整体周向应变(GCS)>-13.7%、梗死面积>39.2%、微循环障碍(MVO)>0.5%以及心肌挽救指数(MSI)<43.9。STEMI患者CMR高危特征的个数越多,则心室重构的发生率越高(P<0.01)。合并≥3个CMR高危特征是LVEF轻度降低或保留的STEMI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OR=5.95,95%CI:2.25~15.72,P<0.01)。与传统临床危险因素模型相比,结合CMR高危特征个数能够提供增量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43比0.696,P<0.01)。结论在LVEF轻度降低或保留的STEMI患者中,5项CMR特征与心室重构发生相关,合并≥3个CMR高危特征是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具有传统危险因素以外的增量预测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冠状动脉与心肌的病理改变,精准评估对于优化治疗至关重要。心血管有创和无创影像学手段能提供冠状动脉病变性质、心肌形态和病理改变等丰富信息,在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急性期和长期管理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客观、准确、定量的影像学信息进行精细分型有望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血管影像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15年6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ACS患者,对所有入选患者行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检查。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中/重度OSA组(AHI≥15次/h)及无/轻度OSA组(AHI<15次/h)。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即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复合终点。绘制两组患者发生MACCE的Kaplan-Meier曲线,分别于入组后1、2、3、4、5年比较两组MACCE的累积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CS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选1 927例ACS患者,其中男性1 629例(84.5%),年龄(56.4±10.5)岁。中/重度OSA组1 014例(52.6%)。与无/轻度OSA组比较,中/重度OSA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更高,既往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合并高血压者的占比更高(P均<0.05)。两组的ACS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中/重度OSA组接受PCI的比例及支架置入数量更高(P均>0.05)。随访时间为2.9(1.5,3.6)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无/轻度OSA组比较,中/重度OSA组MACCE累积发生率更高(34.0%比24.0%,HR=1.346,95%CI 1.100~1.646,log-rank P=0.004);随访至第4、5年时两组的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3.3%比22.9%,HR=1.397,95%CI 1.141~1.710,log-rank P=0.001;34.0%比24.0%,HR=1.341,95%CI 1.096~1.640,log-rank 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OSA(HR=1.312,95%CI 1.054~1.631,P=0.015)是ACS患者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超过52%的ACS患者合并OSA,OSA是ACS患者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且随时间延长其影响越明显。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铁对慢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215例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HFpEF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根据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将患者分为缺铁组和非缺铁组,缺铁组内分为绝对性和功能性缺铁组两个亚组。随访1年,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心衰)恶化再住院。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缺铁组和非缺铁组以及不同类型的缺铁亚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终点事件的风险预测因子,并对存活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215例HFpEF患者年龄为(67.9±7.9)岁,男性84例(39.1%),缺铁组117例(54.4%)。缺铁组的HFpEF患者年龄大、心率快,合并贫血和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比例高,血浆血红蛋白浓度和肾小球滤过率低(P均<0.05)。1年的随访期间,37例(17.2%)患者死亡,缺铁组28例(23.9%),非缺铁组9例(9.2%);70例(32.6%)患者因心衰再次住院,缺铁组49例(41.9%),非缺铁组21例(21.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缺铁组HFpE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和心衰再住院率高于非缺铁组(分别为log rank P=0.005和0.002),但这两个终点事件在不同缺铁类型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log rank P=0.458和0.480)。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缺铁是全因死亡和心衰再住院发生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分别为HR=2.402,95%CI 1.12~5.151,P=0.024;HR=1.995,95%CI 1.192~3.339,P=0.009)。随访结束后存活178例,其中缺铁组和非缺铁组均为89例(50.0%)。缺铁组的HFpEF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短[(356.0±98.3)m比(389.2±94.3)m,P=0.023],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评分低[(58.1±10.4)m比(61.5±11.6)m,P=0.039]。结论缺铁是慢性HFpE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和心衰再住院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但这一影响与缺铁的类型无关。

  • 标签: 心力衰竭 缺铁 预后
  • 简介:摘要基质细胞蛋白(MCPs)是一种细胞外基质(ECM)非结构性分子,通过参与ECM的降解和纤维化修复进而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损伤与重塑中发挥作用。MCPs主要包括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肌腱蛋白、骨桥蛋白、骨膜蛋白、即刻早反应基因(CCN)家族成员和骨糖蛋白等。它们通过影响炎症反应和胶原纤维的形成及沉积,参与心脏破裂的过程和心室重构的进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基质细胞蛋白 细胞外基质
  • 简介:摘要抗血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基石,然而,近年来抗血栓治疗在减少缺血事件的同时,出血已成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针对ACS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相对有限,寻找能有效预防和干预ACS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方法,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对于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则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因此,探究Hp感染及其根除治疗与ACS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关系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对Hp感染影响ACS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 并发症 抗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ART风险评分在老年急性胸痛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已有急性胸痛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就诊的老年急性胸痛患者,计算HEART风险评分。研究终点为患者就诊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 735例急性胸痛患者来诊,最终入选389例老年急性胸痛患者,其中190例(48.8%)发生MACE。HEART风险评分的范围为2~10分,平均(5.7±1.4)分。在全部老年患者中,HEART风险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95%CI:0.68~0.78),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分别为0.72(95%CI:0.63~0.81)和0.73(95%CI:0.67~0.79),在女性和男性患者中分别为0.76(95%CI:0.69~0.83)和0.70(95%CI:0.64~0.77),在既往有冠心病患者和无冠心病患者中分别为0.68(95%CI:0.64~0.77)和0.77(95%CI:0.71~0.83)。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低危组(评分2~3分)、中危组(评分4分)和高危组(评分5~10分),MACE发生率分别为6.7%(1/15)、22.6%(12/53)和55.1%(177/32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6,P<0.001)。结论HEART风险评分可有助于老年急性胸痛人群的危险分层和处理策略选择。

  • 标签: 老年人 胸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诊处理 风险评分
  • 简介:摘要尽管再灌注治疗的进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多种心脏保护策略尝试通过减轻再灌注损伤、减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并改善预后,但临床效果仍存在争议。心脏磁共振(CMR)成像已广泛用于定量评估心肌损伤,为临床干预措施的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再灌注损伤的定量评估方法,并重点阐述了新型心脏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保护策略 心脏磁共振 再灌注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院后服用药物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并确诊AMI的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生活方式量表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5、6个月观察组患者MMAS-8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5、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宣教的方式有助于提高AMI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生活方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微信平台 服药依从性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不同腰臀比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及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间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综合病房诊断为ACS并进行了睡眠呼吸监测的患者725例。根据腰臀比大小和性别分为低腰臀比组、中低腰臀比组、中高腰臀比组和高腰臀比组。分别比较四组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指标的差异,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臀比与睡眠呼吸障碍的相关性。并且利用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曲线比较四组患者预后差异。结果随腰臀比增加,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升高(P=0.00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比例增加(39.3%比46.0%比53.2%比60.0%,P=0.004),低通气次数升高(P<0.001),并且平均和最低SaO2均下降(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腰臀比是OSAHS的相关因素(OR=2.579,95%CI 1.521~4.373,P<0.001)。生存曲线显示四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高腰臀比组MACCE发生率最高(Log Rank P=0.036)。COX回归分析示,高腰臀比是ACS患者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55,95%CI 1.375~5.929,P=0.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在ACS患者中中心型肥胖越严重,夜间低通气和缺氧越严重。高腰臀比的患者预后较差,腰臀比升高与睡眠呼吸障碍共同影响着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睡眠呼吸障碍 腰臀比 腹型肥胖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