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拙作《“越名教而任自然”——试论嵇康及其“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载《美学文献》创刊号,1984年6月)侧重揭示嵇康人格与音乐思想中“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反传统精神,同时也论及其“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今觉关于后者意犹未尽,故再论之,并与李曙明君有关论述商榷。一、从“躁静者,声之功也”命题看“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美学意义 《声无哀乐论》 静者 声之 明君
  • 简介:陈寅恪存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理智上能清醒地看到中国旧文化必然歇绝的历史命运,情感上却无法摆脱对此文化的深深眷恋.不仅陈寅恪的,而且陈寅恪的全部著作,都是对这一文化的余音不绝的挽歌.陈寅恪的思想基础不是人本主义,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他所追求和维护的不是"天下万世的真理",而是囿于一时间(前现代)、一地域(封建中国)的终将归于不可救疗之局的纲常名教.陈寅恪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而是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者.

  • 标签: 陈寅恪 文化取向 人格精神 恋旧情结 文化转型 人本主义
  • 简介:一“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我们需要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力,一只伸出的手臂总是比紧握的拳头要好得多。”2000年5月24日,美国众议院批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后,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如是说。2000年9月19日,美国参议院批准这一法案后,他又以稍微不同的措辞重复了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将会发现,如果采取友好姿态,而不是挥动铁拳,美国会对中国具有更大的影响。”尔后,9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克林顿写的文章《中国的机会,我们的机会》。其中,他再一次强调:“通过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我们已经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即伸出了援助之手,而不是仅仅挥舞着我们的拳头。现在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如果中

  • 标签: 克林顿 对华政策 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最惠国待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简介:走向新世纪迎接新斗争同济大学蔡仲德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96年新年伊始,江泽民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这是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必然要求。去年12月20日,江泽民与全国政法工作会议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综观...

  • 标签: 新世纪 中国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意识形态 尼克松 邓小平
  • 简介:《史记》涉及音乐及音乐家的地方本来就不算多,而据称原书谈论音乐较多的专篇《乐书》,却又散佚阙如,但本文作者并未因此而避难就易,而是遍搜章句,掘隐发幽,并根据后人补写的《乐书》为参考。从音乐与自然和音乐与人及社会的关系,以及司马迁的“天人感应”论着手,勾勒出了司马迁的音乐美学思想脉络,弥补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这一薄弱环节。

  • 标签: 司马迁 《史记》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音乐与人及社会的关系 音乐与“天人感应”论
  • 简介: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上)蔡仲德通过研究与写作,本文对中国音乐美学史的对象、分期与特征,对贯穿中国音乐美学史中的主要思潮与基本问题,对研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建立现代音乐美学体系的关系有如下认识,其得当与否,亟盼专家、读者指正。中国音乐美学史的...

  • 标签: 中国音乐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 美学史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 “淡和”
  • 简介:<正>郑声即郑卫之音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音乐,推动了音乐史的发展,而且也丰富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推动了音乐美学史的发展。但在中国音乐史上,郑声却几乎始终是被诅咒的对象,被视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被当作一切坏音乐的代名词。因此,今天要研究郑声,就必须首先对二千几百年来加于它的诬蔑不实之词进行辨析,还它以历史真面目。当

  • 标签: 郑声淫 民间音乐 宫廷音乐 音乐美学思想 新声 中国音乐史
  • 简介:<正>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据《韩非子·显学》),其中主要是孟、荀两派。孟子提出性善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思想;荀子提出性恶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礼”的学说,发展为礼法结合、以礼为主的治国之道。同时,他们也分别从“仁”和“礼”的侧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一、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孔子一样,孟子的论乐文字也是语录式的,它们主要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思想。(一)“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孟子·尽心下》(以下凡引《孟子》文字均只注篇名)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告子上》曰:

  • 标签: 审美主体 乐之 美善相乐 音乐美学思想 审美能力 审美客体
  • 简介:<正>《汉书·儒林传》述及《礼》的传承时说:“(后)仓说《礼》数万言,号日‘后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子方、梁戴德延君、戴圣次君、沛庆普孝公。孝公为东平太傅;德号大戴,为信都太傅;圣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礼》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据此则《礼记》本有大、小戴之分。但《大戴礼》85篇后亡佚47篇,《礼记》之名遂为《小戴礼》所专有。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礼记 礼乐 天人合一 中庸 郑玄注
  • 简介:<正>《<乐记>论辩》一书(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辩》)所收董健同志《<乐记>是我国最早的美学专著》(原载《南京大学学报》一九七七年第四期,以下简称“董文”)和周来祥同志《中国古典美学和古典文艺理论的奠基石》(原分载于《文史丛刊》第一二○期、《文艺理论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以下简称“周文”),

  • 标签: 《乐记》 周来祥 作者问题 中国古典美学 古典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研究
  • 简介:<正>随着器乐独奏艺术的发展,器乐的表现力与可知性问题、器乐审美感受的特殊性问题、每一乐器的特性问题等等日益引起人们的思考。其结果,一方面直接表现为《韩诗外传》、《说苑·善说》,尤其是《淮南子·齐俗训》等的理论探讨,一方面则间接表现为西汉王褒《洞箫赋》、枚乘《笙赋》、东汉刘玄《簧赋》、傅毅《舞赋》与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韩诗外传》 《舞赋》 器乐独奏 特殊性问题 间接表现
  • 简介:青主音乐美学思想述评蔡仲德青主(1893~1959),广东惠阳人。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主。出身书香之家。曾入陆军学堂。1911年10月,曾参与潮州战役,亲手击毙潮州知府。后赴德留学,获法学博士学位,而兼学哲学,尤好音乐。1922年回国,投入大革命,曾...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民族音乐 青主 表现主义 主体性 《通论》
  • 简介:<正>《乐记》触及音乐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内容极为丰富。剖析《乐记》的思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史将有重要意义。自郭沫若《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问世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已在这方面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本文试图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从音乐的特征、音乐的本源、音乐的功用(包括“乐”与“欲”的关系)、“德”与“艺”的关系、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包括乐与礼的关系)、音乐的阶级沦等方面,全面研究分析《乐记》的音乐思想,探讨其历史地位,提出管见,以求教于专家、读者。

  • 标签: 《乐记》 思想述评 音乐理论 音乐思想史 “德”与“艺” 历史地位
  • 简介:<正>研究《乐记》,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它的作者是先秦的公孙尼子,还是西汉的河间献王刘德。拙作《<乐记>作者问题辨证》(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创刊号)即为此而发。二是它的基本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本文所谈的便是这一问题。三十多年来,哲学界、音乐界大多认为《乐记》

  • 标签: 外现 哲学思想 乐记 感情激动 唯物论 唯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