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三维重建影像的左房间隔囊袋(LASP)检出情况,以及LASP的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月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受检者332例。其中男200例、女132例,年龄31~83(57.3±9.4)岁,按照年龄分为A组(≥50岁)271例、B组(<50岁)61例。将受检者的CTA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LASP。观察项目:(1)比较LASP在性别及A、B年龄组间的检出率差异;观察LASP形态及开口方向。(2)测量并比较A、B组受检者中LASP的囊袋深度、囊袋壁厚度、囊袋口宽度。结果(1)332例受检者中共检出LASP 69例(20.8%),其中男46例(23.0%,46/200)、女23例(17.4%,23/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P=0.220);A组检出LASP 56例(20.7%,56/271)、B组检出LASP 13例(21.3%,1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10)。囊袋口的形态多数为弧形,开口朝向上方或前上方,其中朝上方开口30例,朝前上方开口39例。(2)69例LASP的囊袋深度、囊袋壁厚度、囊袋口宽度分别为2.59~15.44(7.79±2.91)mm、0.58~3.21(1.57±0.41)mm、0.80~4.75(1.98±0.72)mm,其中≥50岁的LASP分别为(7.64±2.77)mm、(1.58±0.43)mm、(1.95±0.74)mm,<50岁的LASP分别为(8.43±3.50)mm、(1.51±0.34)mm、(2.09±0.6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7、0.55、0.63,P值均>0.05)。结论冠状动脉CTA三维重建可观察囊袋的形态特征,其检出率未见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并且年龄≥50岁与<50岁者LASP囊袋深度、囊袋壁厚度、囊袋口宽度也未见差异。

  • 标签: 房间隔 左房间隔囊袋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及三维重建的室间隔膜部膨出瘤(IVMSA)的影像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2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放射科经冠状动脉CTA检出的50例IVMSA,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35~80(59±11)岁。冠状动脉CTA横断面图像上找到室间隔膜部的位置,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IVMSA在形态、大小、膨出方向、瘤壁及瘤腔血栓形成情况等方面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1)IVMSA形态:50例IVMSA中多叶状47例,呈分叶大小不均的多分叶状;半球形2例,其表面较光滑,瘤颈直径大于瘤体长径;隧道样1例,表现为弯曲长条形瘤腔,游离于右心室内,瘤体长径超过瘤颈直径4倍。(2)IVMSA大小:瘤颈直径为1.95~18.95(8.36±3.84)mm,瘤体长径范围为2.39~20.70(9.67±3.77)mm。(3)IVMSA膨出方向:49例患者IVMSA膨向右室流入道,1例膨向右室流出道。(4)IVMSA瘤壁: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患者术后合并之IVMSA瘤壁破裂,其余49例未见瘤壁破裂迹象。(5)IVMSA瘤腔:50例患者均未见IVMSA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IVMSA形态上以多叶状最多见,大小不一,多数膨向右室流入道,极少数可出现瘤壁破裂,瘤腔内血栓形成较为罕见。冠状动脉CTA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对IVMSA的影像形态进行综合观察,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室间隔 室间隔膜部膨出瘤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时对比剂注射部位、延迟扫描时间不同对奇静脉弓瓣显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562例行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头颈CTA检查276例,男165例、女111例,年龄10~84(62.3±10.9)岁,左肘注射对比剂18例,右肘注射258例;胸部增强CT检查286例,男179例、女107例,年龄11~85(61.7±11.3)岁,均为右肘注射对比剂。观察项目:(1)比较不同部位(左、右肘)注射对比剂时奇静脉弓瓣显示率的差异;(2)观察胸部增强CT检查患者的动脉期(短延迟扫描时间)与静脉期(长延迟扫描时间)奇静脉弓瓣显示率的差异。(3)观察奇静脉弓瓣的形态。结果(1)左肘注射18例患者中有1例(1/18)显示奇静脉弓瓣,右肘注射的544例患者中245例(45.04%,245/544)显示奇静脉弓瓣,右肘注射显示率明显高于左肘注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0.001)。(2)胸部增强CT检查中,短延迟扫描时间奇静脉弓瓣显示率为28.32%(81/286),高于长延迟扫描时间的显示率(2.10%,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0,P<0.001)。(3)562例患者共显示奇静脉弓瓣246例,其中二叶瓣(224例)明显多于三叶瓣(22例)。二叶瓣的患者中,两个瓣叶的排列方向呈左右垂直奇静脉弓排列188例、呈上下垂直奇静脉弓排列36例。结论CT检查中,右肘注射对比剂、短延迟扫描时间时奇静脉弓瓣的显示率更高。奇静脉弓瓣有二叶瓣和三叶瓣,其中二叶瓣更常见,其2个瓣叶的排列方向以左右垂直奇静脉弓为多。

  • 标签: 奇静脉 奇静脉弓瓣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对比剂 延时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T2WI及T2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3种序列及联合应用在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探讨运用于前列腺病变磁共振诊断的最佳序列。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经MRI检查发现前列腺外周带T2WI低信号的38例患者共43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序列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慢性前列腺炎共26个病灶,前列腺癌共17个病灶,炎性病灶、癌灶与正常组织ADC值之间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值<0.92×10-3 mm2/s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标准,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88.2%。T2WI: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94%、69.23%,准确率为62.79%,T2WI的诊断效能与手术病理对照,一致性程度差(Kappa值=0.222)。T2WI+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2%、82.46%,准确率为90.70%,T2WI+DWI的诊断效能与手术病理对照,一致性程度非常满意(Kappa值=0.809),与T2WI+DWI+DCE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相当。结论T2WI+DWI的诊断效能与T2WI+DWI+DCE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炎 磁共振成像 多序列 诊断效能 前列腺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病理类型肺癌囊泡征CT表现,提高囊泡征在肺癌诊断中的认识。方法搜集2012年10月至2019年5月本院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且CT上表现"囊泡征"的肺恶性肿瘤患者43例。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腺癌组(32例)和非腺癌组(11例),根据囊泡与瘤体的位置关系分为偏心型、中央型及蜂窝型3种类型,分析两组间囊泡征的形态学及瘤体特征。结果肺腺癌32例,占74.42%,其中包括非黏液腺癌27例,黏液腺癌5例。非腺癌11例,占25.58%,包括鳞癌4例,腺鳞癌3例,肺内转移瘤3例,癌肉瘤1例。CT表现为偏心型、中央型及蜂窝型分别为20、12、11例。腺癌组以偏心囊泡型多见,明显高于非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与蜂窝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内壁光整多见,与非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瘤体的成分、形态、边缘征象及囊泡内部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囊泡征病理类型各异,但具有相同CT形态学征象,尤其是偏心囊泡征是肺癌特征性的CT征象之一,临床实际工作中,尚需要结合瘤体的征象鉴别分析。

  • 标签: 肺癌 囊泡征 CT 病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