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可有效揭示雷达目标散射源的空间分布;相比于传统的距离向和方位向二成像成像又增加了俯仰向的分辨能力,可以识别雷达目标高度方向的散射源分布情况。从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分析出发,探讨了成像的基本公式及算法。距离向分辨采用传统的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方位向和俯仰向分辨运用卷积反投影算法实现。讨论了两种实现方位向和俯仰向成像的投影插值算法,即二投影插值法和直接投影法,与传统的二投影插值算法比较,直接投影法具有计算速度快和计算精度高的优点。

  • 标签: 雷达散射截面 一维成像 二维成像 三维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超声成像技术恢复了二超声图像成像过程中丢弃的空间位置信息,提供了比二超声图像更为丰富的临床诊断信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领域。本文介绍了基于一换能器阵列的超声重建过程,针对扇形扫描超声成像系统提出了一种减少重建环节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超声诊断 实时三维 三维重建 DSC
  • 简介:心室功能测量和评估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规项目,准确评价心室功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传统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的方法多为半定量法,或虽为定量评价但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求准确评价心室功能的方法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检查 斑点追踪成像 心血管疾病 心室功能 三维 二维
  • 简介:介绍了FastMarching快速行进图像分割和MarchingCubes步进立方体2种算法的原理,利用ITK的图像读取与处理功能及VTK在可视化方面的突出能力,将二者有机地集成起来,通过ITK和VTK实现这2种算法,最终生成立体医学图像。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得到病理部位的详细特征,在医学图像成像方面有良好的性能。

  • 标签: 可视化 快速行进 步进立方体
  • 简介:骨骼成像表面成像中的一种模式,通过最大、透明和X线的方式显示胎儿的骨骼系统,图像更加直观立体,可以显示采集区域内完整的骨骼图像,对观察骨骼的发育情况及判断有无畸形都有其临床价值。目前骨骼模式在脊柱成像、肋骨的应用已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医生的认可,但颅骨、面部、脊柱、肋骨及四肢骨骼等都是骨骼模式的应用领域,可以为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拟从脊柱畸形和面部异常这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的骨骼成像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三维骨骼成像 脊柱畸形 面部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实性占位病变形态、大小及内部血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灰阶超声显示有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患者28例,采用腹部彩色超声成像仪自由臂方式对肝脏病变处及其周围进行扫查取像,取样结束后在超声仪上进行脱机后处理,以病变处为中心,对X、Y、Z3个互相垂直切面上的病变范围进行勾划,生成的肿瘤球体,计算程序可自动计算球体体积、内部血流容积及两者之比.结果肿瘤体积最大为117cm3,最小为2.0cm3.超声可显示肿瘤供给血管走行及其分支情况,并可透视肿瘤内部血管分布情况.部分病变在二图像上显示为"晕环"、"绕行"的肿瘤周边血管,在重建后显示出"抱球征",展现血管全貌,进入肿瘤内部后呈现出"提篮征",发出多支小血管,显示了恶性肿瘤的血供特征.结论彩色超声可对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形态、体积、周边及内部血供进行综合评价,丰富了超声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肝肿瘤 三维成像 三维超声成像 肝脏肿瘤 临床意义
  • 简介:CT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CTangiographicimaging,3D—CTA)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有学者将其称为经静脉CT血管造影,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vertebralarteriopathy,CSA)的诊断和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3D—CTA还可应用于稚动脉畸形、损伤、动脉瘤、夹层等的疾病诊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3D—CTA在椎动脉病变中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三维CT成像 临床应用 三维CT血管成像 心脑血管疾病 血管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胸部外伤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均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后处理重建获得了满意的重建图像,显示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骨及肋软骨的显示能力,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16排螺旋CT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43例中总肋骨骨折数127处,肋骨骨折以4~10肋骨(80.3%)、腋段57根(44.9%)常见。胸部X线平片诊断了36例,共有119(93.7%)处肋骨骨折,16排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7例、8处(6.2%)肋骨骨折,其中3根肋软骨骨折多为细微骨折无移位。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发现肋骨骨折123处(96.8%);其次MPR、VR、SSD。结论16排螺旋CT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显著的准确率,是可靠的检查手段,其中重建图像(MIP)为最佳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

  • 标签: 胸部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layerspiralCT,MLSCT)技术对输尿管进行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检查并病理确诊发生输尿管病变的共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X线扫描、MLSCT成像进行输尿管病变诊断,以病理确诊结果作标准,比较患者在接受X线、MLSCT成像检查时的总体诊断准确率及不同类型输尿管病变的诊断率差异情况,探讨MLSCT成像对输尿管各类型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相比,患者接受MLSCT检查的总体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同时MLSCT成像对于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畸变的诊断准确率也明显更高(P<0.05)。结论与X线扫描相比,MLSCT成像技术能够更立体、更直观地反映出输尿管的血管、组织、解剖结构,同时能够及时发现输尿管腔体内的堵塞状况并准确定位病灶发生部位,有助于帮助医师对输尿管相关病变的病型、病因作出准确的临床判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MLSCT 三维成像 输尿管病变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实时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产科行常规检查的孕妇2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孕妇均接受实时超声成像诊断。观察其胎儿畸形诊断情况。结果260例孕妇中,经引产或者产后证实畸形胎儿畸形75例,占比28.85%(75/260)。而经实施超声成像共检出畸形胎儿71例,诊断符合率为94.67%(71/75),其中漏诊1例,误诊3例。检出胎儿畸形类型包括消化系统畸形18例(25.35%)、泌尿生殖系统畸形4例(5.63%)、胸腹腔积液畸形3例(4.22%)、四肢骨骼畸形11例15.49%、中枢神经系统畸形7例(9.86%)、颜面畸形22例(30.98%)、胎儿肿瘤畸形6例(8.45%)等。结论采用实时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性,并能将胎儿畸形的状况直观的显示出来,因此在孕妇产前检查中十分重要,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 胎儿畸形 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DSA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进行常规DSA和3D-DSA检查,对2D-DSA和3D-DSA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37例(70%)阳性病例和50例(95%)阳性病例与周围血管显示清晰。结论3D-DSA能多方位观察病变血管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准确显示病变的参考角度,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

  • 标签: DSA 三维重建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3DCT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MPR、SSD、MIP及VRT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PR及3DCT可发现及多方位观察骨病变。结论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病变 螺旋CT 重建
  • 简介:【摘要】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我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乳腺X射线摄影是已被证实在众多成像模态中对乳腺癌筛查最为有效的检查方法,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乳腺疾病筛查诊断的首选手段,而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减少或消除了传统二乳腺摄影中由于组织重叠和结构噪声引起的问题,提高了乳腺癌早期筛查、诊断准确率。

  • 标签: X射线 乳腺 体层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自适应退火模拟算法优化窦房结动脉CT重建,并进行其定量资料测量。方法收集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无冠心病患者,domCT影像数据输入Mimics10.01重建软件进行立体可视化模型构建,并利用自实行退火模拟算法公式对所得图像(血管骨架)进行优化,记录其窦房结动脉形态及各项参数。结果8例单支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例左旋支。右侧窦房结动脉自右冠状动脉起源后,向右后方走行于升主动脉根部与右心耳之间,终止于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周围。左侧窦房结动脉自左旋支起源后,沿左心耳、左心房与升主动脉根部之间向右走行,至右心房附近上行终止于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周围。分析不同性别窦房结动脉个距离参数发现,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适应退火算法计算后,最大程度的优化了误差,使得成像更符合血管的实际解剖位置。同时自适应模拟退火优化效率高,应用方便,可为临床窦房结应用解剖提供重要的正常数据。

  • 标签: 窦房结动脉 三维CT 自适应退火模拟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肘关节创伤应用螺旋CT成像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临床可疑脱位、骨折的肘关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重建以及X线平片检查,对其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CT检查以及手术后随访后确诊45例患者有骨折,一共有58处。17处为桡骨近端骨折,19处为尺骨近端骨折,22处为肱骨下端骨折。多处骨折在X光平片上无法显示出来。但是在经过螺旋CT立体扫描后,SSD、VR、MPR图像除了能够将骨折块与骨折线较为直观、立体的显示出来,并找出受累关节腔内游离的小碎骨外,还能够将25例患者合并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或者关节囊积液清楚的显示出来。结论应用螺旋CT成像对肘关节创伤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更好的显示患者骨折的部位以及移位的程度,能够很好的弥补X光平片的不足,为复杂骨折的诊断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肘关节创伤 螺旋CT三维成像 临床效果
  • 简介:根据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及测量方式.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器对裂缝的响应,模拟了测井响应随裂缝宽度、裂缝延长深度、电阻率对比度及裂缝倾角的变化关系,并考察了仪器对2条水平裂缝的分辨率。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水平裂缝的宽度和电阻率对比度的变化对测井响应有明显的影响:高角度裂缝的测井响应出现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双水平裂缝间距小于5mm时.2条裂缝无法分辨开来。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利用电成像测井进行裂缝识别及定量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有限元 数值模拟 裂缝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 简介:四川盆地西北部双鱼石构造的地表地质条件及地下构造变形复杂,地震采集资料品质差,难以准确落实其北西山前复杂带的构造,无法在上古生界取得进一步的勘探突破。因此,2016年新采集了线束地震数据,在该地震采集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处理、解释联合攻关,形成了适合川西北部“双复杂”特点的地震叠前偏移成像处理解释技术:①结合露头信息、微测井及地质认识,形成基于大炮初至反演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②基于小平滑面出发,利用近地表速度模型,形成地表、地下速度融合技术;③基于VSP测井约束的非线性层析成像技术。结果表明:运用上述技术,线束地震数据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改善,在攻关处理剖面上准确刻画了①号断层展布及上古生界下盘断点,新发现该断层逆掩下盘发育的上古生界隐伏构造,且该断层向北西山前复杂带迁移,使该地区栖霞组有利勘探区域由早期的2000km2扩大至3000km2。

  • 标签: 微测井 VSP 小平滑面 速度融合 非线性层析成像 隐伏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