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黄毛坝滩是向家坝库尾河段一道严重碍航的急弯险滩,本文采用典型工况下的实测水流条件分析、实船适航操纵指标检测,辅以其他工况下数学模型计算方法,较全面地评价航道整治工程的整治效果。研究表明该工程的整治效果良好,并提出进一步改善整治效果的建议。

  • 标签: 向家坝库区 急弯险滩 整治效果
  • 简介:摘要: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本文以大面南岛组团TOD周边1-8号绿地景观工程施工项目为例,进行深入的海绵城市LID设施应用技术研究。

  • 标签: 海绵城市LID设施
  • 简介:摘要:传质与反应工艺优化是化学工程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化学工业中,传质和反应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优化传质与反应工艺能够提高反应速率、降低能耗、减少废物产生,并改善产品的纯度和选择性。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化学工程中的传质与反应工艺优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化学工程 传质 反应工艺 优化
  • 简介:摘要:新型催化剂在化学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降低能量消耗的物质,它在许多工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传统催化剂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活性不高、稳定性差等。因此,研发新型催化剂成为当今化学工程领域的热点和挑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型催化剂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与性能评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催化剂 化学工程 应用 性能评估
  • 简介:摘要:化学工程是一门关乎物质变化与转化的学科,涉及到许多化学过程和反应。由于化学过程通常涉及有害物质的处理和操作,过程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成为该领域中至关重要的议题。过程安全管理旨在预防、控制和减轻化学工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危险情况。其目的是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同时保护财产和设备的完整性。通过采取有效的过程安全管理措施,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损失。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化学工程中的过程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策略分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化学工程 过程安全管理 事故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BIM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五大特点,在工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可以从技术上打通“设计、施工、运维”环节。本文以东西城市轴线绕城节点桥梁第七联钢箱梁跨越绕城高速安装为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BIM技术应用于大跨度钢箱梁的吊装施工技术。

  • 标签: BIM  大跨度   钢箱梁吊装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更高质量物质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住房环境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行业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在提升建筑装饰水平。现阶段建筑装修市场前景可观,通过这门工程,建筑的美观性得到提升,同时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工程实施期间依然存在许多隐患,下面将从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现状、施工经验借鉴和技术管理策略几个方面就建筑装饰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展开分析研究。

  • 标签: 装饰施工 技术管理 施工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31I标记、内化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iRGD)靶向的多功能外泌体(iRGD-Exo-131I)对未分化甲状腺癌(ATC)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蛋白印迹检测Hth7、Cal-62(购自上海生命科学院细胞所)两种ATC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设计包含酪氨酸、iRGD肽段及外泌体膜蛋白(Lamp2b)基因的质粒,将其转染HEK-293T(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细胞后利用超高速离心法得到靶向外泌体(iRGD-Exo);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th7细胞对靶向及无靶向外泌体的摄取情况;氯胺T法制备iRGD-Exo-131I;细胞毒性实验验证iRGD-Exo的细胞安全性,并比较131I标记的靶向及无靶向外泌体对Hth7细胞的毒性;构建Hth 7荷瘤鼠模型,当瘤体直径约8 mm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无靶向外泌体(blank-Exos)、blank-Exos-131I或iRGD-Exos-131I溶液,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0、3、6、9、12、15、18 d)记录瘤体体积及荷瘤鼠体重。采用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数据。结果整合素αvβ3在Hth7、Cal-62细胞中明显高表达。共聚焦实验显示外泌体经iRGD修饰后可增强Hth7细胞对其的摄取能力。iRGD-Exo-131I的标记率为(50.16±4.21)%,放化纯>95%。共孵育48 h后,131I标记的靶向与无靶向外泌体组Hth7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游离Na131I组[靶向组:(40.97±6.55)%比(83.80±5.21)%,t=12.531,P<0.05;无靶向组:(67.32±8.92)%比(83.80±5.21)%,t=3.912,P<0.05];且无靶向组高于靶向组[(67.32±8.92)%比(40.97±6.55)%,t=5.833,P<0.05];动物实验亦证实iRGD-Exo-131I能更有效地抑制ATC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制备iRGD-Exo-131I,且该标志物较稳定,靶向性良好;体外及体内实验证实其能有效杀伤ATC细胞。

  • 标签: 外泌体 碘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标记 未分化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治疗格雷夫斯病(GD)的新方法。方法设计合成TSHR的小干扰RNA(siRNA)及ICAM-1单克隆抗体(mAb)。30只GD模型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iRNA治疗组、ICAM-1 mAb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另取10只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治疗前、后测定小鼠血清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TSH刺激阻断性抗体(TSBAb)水平,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心率,评估甲状腺摄取99TcmO4-能力、甲状腺大小及病理变化。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3次治疗后,siRNA组、ICAM-1 mAb组小鼠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小鼠(F=3.50, P=0.025),心率均低于未治疗组GD模型鼠(F=24.73, P<0.001),其中siRNA组心率下降明显,接近正常小鼠。3次治疗后,siRNA组、ICAM-1 mAb组小鼠血清T4[(27.58±1.94)、(27.24±3.50) μg/L]、TSAb[(331.44±43.38)、(275.16±45.80) mU/L]、TSBAb[(13.94±1.11)、(14.59±1.02) mU/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4:(65.71±6.89)、(70.84±8.46) μg/L, TSAb:(457.33±45.85)、(443.91±42.32) mU/L, TSBAb: (15.83±5.92)、(17.05±6.16) mU/L;t值:4.45~10.87,均P<0.05],2组小鼠血清TSH水平[(0.13±0.05)、(1.46±0.34) mU/L]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0.04±0.05)、(0.06±0.03) mU/L;t值:-2.22、-5.87,P值:0.007、<0.001],ICAM-1 mAb组小鼠TSH升高幅度及TSAb降低幅度高于siRNA组(t值:1.03、-1.63, P值:0.002、0.031)。治疗后siRNA组、ICAM-1 mAb组小鼠均见甲状腺部分腺叶摄取99TcmO4-能力减低,相应腺叶肿大程度缩小。治疗组小鼠甲状腺病理可见甲状腺滤泡吸收空泡减少,胶质稀薄现象有所改善。小鼠心、肝、肾病理未见明显损伤。结论靶向TSHR的siRNA及ICAM-1 mAb均对GD模型鼠有治疗作用,在控制心率方面siRNA效果更好,在升高TSH及降低TSAb方面ICAM-1 mAb效果更好。上述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以为GD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RNA,小分子干扰 受体,促甲状腺素 抗体,单克隆 胞间黏附分子1 疾病模型,动物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靶向药物治疗对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患者生命质量的短期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或安罗替尼治疗的19例RAIR-DTC患者[男10例、女9例,年龄(54.5±14.5)岁]。测量患者靶向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记录靶向治疗后患者不良事件。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根据欧洲生命质量学会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5L)获取患者靶向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健康状态,计算其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沮丧5个维度受影响的发生率,并进行自身健康状态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秩检验及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靶向治疗后3个月,在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沮丧方面受影响者分别为8(8/19)、6(6/19)、10(10/19)、10(10/19)和12(12/19)例,均明显多于靶向治疗前[1(1/19)、1(1/19)、1(1/19)、2(2/19)和2(2/19)例],各维度受影响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38~11.31,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自身健康状态评分分别为(84.37±6.25)和(71.63±9.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01)。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出现皮肤毒性10例、高血压8例、体质量下降8例、腹泻7例、疲乏6例、肝功能异常5例、蛋白尿2例、肌痛2例、口腔溃疡1例;其中有17例患者坚持继续治疗,2例患者终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者Tg分别为110.16(49.63,294.50)及56.26(44.60,210.50)、53.36(41.25,203.07)、54.35(34.71,223.52) mg/L,治疗后Tg水平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42,P=0.490)。治疗后3个月,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率为16/17,其中7例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治疗后6个月,患者PFS率为10/17,其中5例PR,5例SD,7例PD。结论靶向治疗3~6个月后,多数患者血清学或影像学有所改善,但药物不良事件对患者生命质量影响较大。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药物疗法 甲状腺球蛋白 生活质量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更高质量物质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住房环境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行业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在提升建筑装饰水平。现阶段建筑装修市场前景可观,通过这门工程,建筑的美观性得到提升,同时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工程实施期间依然存在许多隐患,下面将从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现状、施工经验借鉴和技术管理策略几个方面就建筑装饰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展开分析研究。

  • 标签: 装饰施工 技术管理 施工质量
  • 简介:摘要:当前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而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又对于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避免管理不到位而带来的无法交付使用、无法竣工的问题,要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在严格规范的要求标准下,以高质量的施工工作组织,以施工现场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性,保障项目交付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本文主要探究了建筑工程施工现状,提出了管理优化措施。

  • 标签: 建筑工程 施工现场 管理优化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良、恶性结节的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差别非常明显,因此,在患病早期准确地定性诊断甲状腺结节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超声是甲状腺结节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其具有检查费用低、无创伤、重复性高和诊断快速的优点。但是,常规超声在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特异度和准确率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超声技术,其可以改善常规超声的局限性,与常规的甲状腺超声技术相结合,能更加准确地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定性,并引导临床医师制定出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笔者针对超声特别是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造影 超微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左旋甲状腺素(L-T4)凝胶剂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大鼠模型的初步治疗效果。方法取健康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2月龄),完全随机设计分为6组(每组5只),1组为正常对照组,另外5组腹腔注射131I 18.5 MBq制备甲减模型:其中3组隔日分别给予每100 g体质量0.2 g(高剂量组)、0.1 g(中剂量组)、0.05 g(低剂量组)L-T4凝胶;1组每日给予每100 g体质量0.1 g空白凝胶;另1组每日灌胃每100 g体质量5 μg L-T4钠片(优甲乐)。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于给药第2、4和8周测定血清甲状腺素总量(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分析数据。结果给药第2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口服优甲乐组TT4、FT4降低,TSH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4:(65.04±8.20)与(40.34±1.41) nmol/L,FT4:(29.63±4.03)与(18.03±2.76) pmol/L,TSH:(6.04±0.80)与(10.07±1.01) mU/L;F值:60.081~108.128,t值:-4.44~4.86,均P<0.05];而L-T4凝胶剂低剂量组的TT4 [(67.88±14.27) nmol/L]、FT3[(4.04±0.84) pmol/L]、FT4[(33.76±7.71) pmol/L]、TSH[(8.20±0.40) mU/L]与正常对照组[FT3:(4.45±0.34) pmol/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44~2.61,均P>0.05)。给药第4周,L-T4凝胶剂低剂量组、口服优甲乐组和正常对照组的TT4、FT3、FT4、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34.527~90.976,t值:-0.95~0.35,均P>0.05)。给药第4周,L-T4凝胶剂低剂量组和口服优甲乐组的TT4、FT3、FT4、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71~1.03,均P>0.05);一直到第8周,2组各指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47.239~160.679,t值:-0.58~1.02,均P>0.05)。结论L-T4凝胶剂对大鼠甲减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起效快、效果平稳,治疗效果优于L-T4钠片(优甲乐)。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素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碘浓度(UIC)在不同危险度分层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与131I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首次131I治疗的DTC患者181例[男75例,女106例,年龄(44.1±12.5)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中低危组和高危组,131I疗效分为疗效满意(ER)和疗效不满意(non-ER),评价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UIC等。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UIC差异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影响因素。结果181例患者中113例为中低危患者,UIC为111.60(55.80, 204.65) μg/L;ps-Tg为2.08(0.63, 4.91) μg/L。中低危患者中,和ER组(86例)比较,non-ER组(27例)有较高的UIC和ps-Tg水平(z值:-2.585、-4.511,均P<0.05)。68例高危患者的UIC为115.40(61.23, 167.28) μg/L;ps-Tg为16.65(4.52, 43.45) μg/L。高危患者中,和ER组(20例)比较,non-ER组(48例)有较高的ps-Tg水平(z=-4.677, P<0.01),但UI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3,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ps-Tg是中低危患者[比值比(OR)=6.157(95% CI:1.046~36.227);OR=22.965(95% CI:3.591~146.857),均P<0.05]和高危患者[OR=9.696(95% CI:1.379~68.169),P<0.05]non-ER的危险因素;中低危non-ER患者中UIC是non-ER的危险因素[OR=3.715(95% CI:1.201~11.488),P<0.05]。结论在中低危DTC患者中non-ER与UIC有关,但在高危患者中UIC不影响non-ER。中低危及高危患者较高的ps-Tg与non-ER有关。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尿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在大学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关系有可能成为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由此可见,处理好师生关系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从以下多方面探讨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为大学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情感铺垫。

  • 标签: 师生关系 沟通 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体内放射性残留活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131I治疗的132例DTC患者[男34例,女98例,年龄(42.8±12.8)岁]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首次治疗(FT)组(88例)和复次(131I治疗次数≥2次)治疗(RT)组(44例)。FT组中,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30例、辅助治疗33例、清甲兼顾清除手术不能切除的DTC转移灶(简称清灶)25例;RT组中,清甲18例、清灶26例。131I治疗剂量:清甲3.70 GBq,辅助治疗3.70~5.55 GBq,清灶5.55~7.40 GBq。采用全身动态辐射监测系统测定患者131I治疗后24、48和72 h的体内放射性残留活度,比较组间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放射性残留活度的影响因素。结果FT组131I治疗后24 h体内放射性残留活度明显低于RT组[(880.60±396.64)和(1 022.31±503.94) MBq;t=-2.765,P=0.035]。FT组中,辅助+清甲兼顾清灶亚组131I治疗后24、48 h的体内放射性残留活度高于清甲亚组[24 h:(987.16±447.33)和(766.27±277.87) MBq, 48 h: (233.47±146.52)和(183.52±90.65) MBq;t值:-2.711和-2.021,均P<0.05]。RT组中,清灶亚组131I治疗后24、48和72 h的体内放射性残留活度分别为(1 246.90±531.69)、(244.57±131.35)和(90.65±67.37) MBq,均高于清甲亚组[(715.50±300.07)、(149.85±68.82)和(58.46±31.45) MBq;t值:-3.822~-2.682,均P<0.05]。17.4%(23/132)的患者(FT组10例,RT组13例)131I治疗后48 h体内放射性残留活度>400 MBq,治疗后72 h所有患者体内放射性残留活度<400 MBq。T分期、N分期、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及131I治疗剂量影响体内放射性残留活度(t值:-2.562~4.211, χ2值:3.988~8.332,均P<0.05),其中T分期及131I治疗剂量是影响放射性残留活度的独立因素(Walds值:4.253~14.035,均P<0.05)。结论DTC患者131I治疗后24 h体内放射性残留活度较高,应注意指导隔离防护,131I治疗后72 h可达国家规定出院标准。对于T分期高、131I治疗剂量大(>5.55 GBq)的患者,131I治疗后48 h残留活度可能不达标,隔离时间应延长至72 h。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00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治的40例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DTC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手术确诊为DTC时中位年龄为48岁(29~60岁)。分析患者接受首次131I治疗时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或转移发生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确诊复发或转移时的血清及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灶摄碘情况等。采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发生时间在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灶数量、淋巴结转移、首次131I治疗距离手术间隔时间、首次及末次131I治疗前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131I治疗次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位肿瘤T分期、是否有软组织转移、首次131I治疗剂量有关,原位肿瘤为T4期(P=0.033)、有软组织转移(P=0.008)、首次治疗剂量≤3.7 GBq(P=0.002)的患者更易早期复发或转移。从终止131I治疗至确诊肿瘤复发或转移期间抑制状态Tg值[Tg抗体(TgAb)阴性者]及TgAb(TgAb阳性者)呈整体上升趋势。肿瘤复发或转移灶多位于颈部淋巴结,且多为多发病灶。40例复发或转移的DTC患者中,仅3例患者的病灶具有摄碘功能,其余病灶均不摄碘。结论原位肿瘤T分期、是否有软组织转移及首次131I治疗剂量是影响DTC患者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发生时间的重要因素。多数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病灶均不摄碘,难以采取继续131I治疗而获益。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复发 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