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一、绪论在经济学认知框架上过去形成的主流认识是,需求与供给的总量平衡在完全竞争基础上足以解决经济运行的合意问题:理论界对“需求管理”由来已久的特别注重,隐含的逻辑是:另一侧需分门别类认识的供给结构,可在市场出清过程中自然实现其优化,而不必展开讨论。然而,近年我们在“新供给经济学”研究方向上提出的有新意之认识,特别强调的是现实非完全竞争条件下供给侧深化认识的必要性和政府治理、调控中强化、优化“供给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全局性意义。

  • 标签: 供给结构 经济学 解读 需求管理 经济运行 总量平衡
  • 简介:中国的“新供给经济学”秉持理论密切联系并服务实际的创新原则,提出了从供给侧发力应对现实挑战、破解瓶颈制约的一套认识和建议,希望促使所有可调动的正能量,把重心凝聚到“新一轮改革如何实质性推进”这一问题上,以求通过全面改革和理性的供给管理,破解中长期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瓶颈制约。

  • 标签: 新供给经济学 供给 需求 主流经济学
  • 简介: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正确理解和掌握'三去一降一补',首先应把它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逻辑关联之内。去杠杆,这是一个宏观间接调控体系里货币政策当局主导的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方面要把握的要领,与'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宏观审慎地防范风险的权衡有关,与如何更好掌握总量型的需求管理有关。它和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并没有直接关系。其他宏观管理部门,则

  • 标签: 供给管理 侧重供给 补侧重
  • 简介:当前在我国被称为“战略方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中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历发展阶段转变,需要引领“新常态”,打造发展的“升级版”;二是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改革的大政方针逐步清晰化,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标签: 供给经济学 结构性改革 中等收入 中国经济
  • 简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我国经济工作思路和宏观调控指导思想上的新思维。它不是搞所谓新计划经济,而是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总体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之下,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来对冲下行因素,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们急需在改革中间解除供给抑制,削减供给约束,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 标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常态 改革红利 供给学派 中等收入陷阱
  • 简介: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强调的需求管理上,只讲发挥好需求侧“三驾马车”作用,现在看来这是绝对不够用和行不通的。我们必须抓住机制创新、制度供给等关键环节,作出整体性、系统性的通盘考虑,把整个发展的动力体系从“三驾马车”这种结构,转到供给侧方向上,转到如何优化结构与提高增长质量上来。一要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配之以“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有为和有限”的作用。二要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财税机制。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绿色发展理念 PPP 绿色财税体制 供给学派
  • 简介:PPP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结合中不断创新,正成为一种意义重大的制度供给。近年来,PPP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方兴未艾,各方在推进PPP制度机制创新发展方面也不遗余力。本文全面分析了PPP的六大正面效应和四大重要特征,并就PPP相关探索实践展开探讨,以期进一步提升制度供给有效性,推进PPP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 标签: PPP 正面效应 创新发展
  • 简介:贾康同志系财政部科研所所长、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研究》主编。他在给我刊发来的此篇专稿中,分析了我国入世后2002年的财政运行基本情况,比较详尽地阐述了入世后我国财税政策的调整措施及入世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并对积极财政政策的走向作了理性思考。通读此文,对了解宏观财经层面政策态势,指导当前和今后的财政工作很有意义。

  • 标签: 中国 入世 财政运行 政治 国民经济 经济增长
  • 简介:三、抓住时机,实行结构性减税和税制改革.服务长期的市场建设和机制转换扩张性政策中在税收方面一个突出的事项就是结构性减税。据统算,从2008年到2009年有九项减税安排,2008年企业所得税和外资并轨是一大项,大量内资企业得到减税;2009年增值税转型是又一大项,此外个人所得税、利息税、股市印花税、出口退税,加上清理收费等等,所有这些合在一起,在今年总的财政减收是5500亿元左右,这样结构性的减税是为大局服务的。

  • 标签: 财政政策 财经形势 结构性减税 扩张性政策 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转型
  • 简介:财政运行基本情况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个年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而言好于预期,1-10月投资增长2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左右,工业经济效益明显趋好,预计全年GDP增长幅度要接近或达到8%。

  • 标签:
  • 简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进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需要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走创新型国家道路,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中企业应在应用型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担当主角,政府则应在大力支持基础科研的同时,积极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相关的自主创新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 标签: 自主创新 企业 政策手段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引导 科技成果产业化
  • 简介: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发展改革必然受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推进本国改革发展过程中,注重宏观政策国际协调。在中美关系发生变化、贸易摩擦升级并可能长期化的新阶段,我国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应坚持“善于守拙,有所作为”、理性的追赶-赶超战略思维。具体来说,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处理结构优化问题,对接共赢的理念与追求,进一步探讨宏观政策机制,注重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对外交流。

  • 标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宏观政策 国际协调
  • 简介:国家“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区分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思路,对于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所谓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原则划定的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维度上.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 标签: 协调发展原则 功能区 财税政策 “十一五”规划 环境承载能力 主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