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MRI指标,提高通过MRI进行T1~2期直肠癌治疗前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1~2期直肠癌的患者327例,术前均行MRI检查。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淋巴结转移组(N+组)5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N-组)270例。由两位影像科医师阅片,收集影像学资料。就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和MRI特征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回归模型的诊断效果。结果327例患者中,MR-N评价阳性6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评价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45.6%,特异度为84.8%,准确率为78.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形态(P=0.002)、肿瘤是否含黏液成分(P<0.001)和MR-N评价(P<0.001)是T1~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应用该回归模型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 CI:0.720~0.852)。结论联合应用肿瘤形态、肿瘤是否含黏液成分及MR-N评价3项指标可以提高T1~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早期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病理学微血管侵犯(pMVI)的联合预测价值及其预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81例初诊HCC患者,评估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影像学特征和ADC值在不同pMVI组中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对pMVI预测的价值。分析MRI预测的结果(mrMVI)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结果pMVI阳性组51例,pMVI阴性组130例。pMVI阳性组的ADC值为(1.10±0.17)×10-3 mm2/s,明显低于pMVI阴性组[(1.27±0.22)×10-3 mm2/s,P<0.001]。不完整的增强假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马赛克征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发生率在pMVI阳性组明显高于pM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与pMVI独立相关(均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上述参数预测pMVI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76.5%和81.5%。mrMVI阳性组患者的中位RFS为23.6个月,明显低于mrMVI阴性组(38.2个月,P=0.004)。结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是HCC发生pMVI的独立预测因素,且mrMVI与患者的RFS有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微血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最佳分界时间,构建预测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HCC患者119例,根据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期(PRS),采用最小P值法确定早期和晚期复发的最佳界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复发的临床及影像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HCC射频消融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最佳界值是射频消融后12个月(P=0.005)。据此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47例)和晚期复发组(72例)。早期复发组患者的下四分位PRS(Q1-PRS)和下四分位总生存期(Q1-OS)分别为11.1和19.1个月,均短于晚期复发组(分别为31.6和81.0个月,P值分别为0.005和<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甲胎蛋白(OR=8.459,95%CI为2.231~32.073)、白蛋白(OR=0.251,95%CI为0.047~1.339)、病灶数量(OR=3.842,95%CI为1.424~10.365)和瘤周强化(OR=8.05,95%CI为1.23~52.80)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构建HCC射频消融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灵敏度为68.1%,特异度为93.1%。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曲线接近理想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结论射频消融后12个月是HCC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最佳分界时间。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HCC射频消融后的早期复发,并可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或随访策略提供指导。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磁共振成像 复发 复发后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肿物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患者43例,除常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外,增强前后均行syMRI序列扫描。使用GE AW4.7工作站生成syMRI T1图、T2图和质子密度(PD)图,使用ITK-SNAP软件进行感兴趣区勾画,得出增强前后T1、T2和PD值,并计算各参数增强前后的变化值ΔT1、ΔT2和ΔPD,同时得到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43例患者中,良性组13例,恶性组30例。syMRI参数中,良性组的增强前参数T1pre(中位数为1 663.07 ms)、T2pre(中位数为103.33 ms)、增强后参数ΔT1(中位数为1 022.68 ms)、ΔT2(中位数为27.67 ms)均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分别为1 141.74、92.53、664.95和16.19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性组ADC值(中位数为1.66×10-3mm2/s)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1.00×10-3mm2/s,P<0.05);良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2例,恶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2例、Ⅱ型17例、Ⅲ型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前T1pr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高于ADC(AUC=0.806)和TIC曲线类型(AUC=0.697),诊断效能最高。当T1pre取最佳界值为1 282.94 ms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3.3%,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AUC=0.908)。结论syMRI定量参数中T1pre、T2pre、ΔT1和ΔT2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T1pre诊断效能最佳,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集成磁共振成像 诊断
  • 作者: 王良 陈敏 沈钧康 Li Qiubai 赵心明 杨正汉 王振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5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北京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诊断科,苏州 215004,Department of Radiology,University of Iowa Hospitals and Clinics, Iowa 52242,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2021年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导委员会发表了基于多参数MRI(mpMRI)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放疗术后局部复发影像报告系统(PI-RR)指南,旨在促进标准化以减少mpMRI图像采集、解释和报告的差异。本文中笔者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解读。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复发,局部 前列腺根治术 放射疗法
  • 作者: 王良 陈敏 赵心明 沈钧康 Li Qiubai 谢金珂 唐秉航 杨正汉 王振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5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北京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北京 100021,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诊断科,苏州 215004,Department of Radiology, Iowa University Hospitals and Clinics, Iowa 5224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80,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中山 528403
  • 简介:摘要前列腺MRI的诊断需求稳步增长,解决方案必须在保证前列腺MRI的诊断效能的前提下增强其运营效益,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联合临床风险信息,来决定前列腺癌诊疗方案的选择。为此,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导委员会对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让临床怀疑前列腺癌并且未接受过活检的患者受益。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多期增强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影像特征的预测模型术前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13例,均为女性,年龄24~78(51±10)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接受常规乳腺MR检查。根据术后病理Ki-67表达不同分为高表达组(Ki-67≥20%,153例)和低表达组(Ki-67<20%,60例)。从动态增强扫描第2期(CE-2)和第7期(CE-7)图像提取乳腺癌病变的影像组学特征,将所有病例根据MR检查时间先后顺序以7∶3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首先采用方差分析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选出具有显著分类性能的特征值,随后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法回归模型的方法,筛选出最佳特征值。同时对临床信息及常规影像学特征[包括腺体分型、背景实质强化程度、是否多灶/多中心、病灶位置、病灶形态、病灶长径、病灶短径、T2WI信号特征、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腋窝是否伴有短径>1.0 cm淋巴结]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参数筛选。随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Ki-67高低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进行评价。结果由CE-2和CE-7图像分别提取1 02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筛选分别得到9个及7个最佳特征值,并将两组特征值组合共16个特征值构成CE-2+CE-7图像影像组学最佳特征值。临床影像特征筛选得到5个有价值的参数分别为病变位置、病变短径、DWI信号特征、ADC值、是否腋窝淋巴结短径>1.0 cm。由CE-2和CE-7图像影像组学特征所得SVM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较高(>0.70)。将CE-2、CE-7、CE-2+CE-7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分别联合临床影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效能较单独使用CE-2、CE-7、CE-2+CE-7图像影像组学特征所得模型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CE-2+CE-7+临床影像特征模型预测效能最佳,其在训练集中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5、84.6%、87.9%、76.2%;在测试集中分别为0.822、70.3%、76.1%、55.6%。结论基于MRI多期增强影像组学特征的SVM模型能有效预测Ki-67表达状态,将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影像特征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效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Ki-67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 作者: 王良 陈敏 沈钧康 Li Qiubai 赵心明 宋健 杨正汉 王振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5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北京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诊断科,苏州 215004,Department of Radiology, University Hospitals Cleveland Medical Center, Cleveland 44106,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高质量的多参数MRI(mpMRI)是检出或排除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关键决定因素之一。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泌尿影像学分会发布的共识均强调前列腺MRI图像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前列腺MRI报告的第一步就是评估图像质量。基于11个国家25个中心的多中心随机PRECISION试验建立的前列腺癌影像质量控制评分系统,旨在促进标准化以减少mpMRI图像质量控制的差异。本文中笔者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解读。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指南
  • 作者: 高剑波 孙应实 赵心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5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多模态CT检查技术和影像组学等方法已在胃癌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分级、疗效评估、治疗后再分期及随访监测等方面显示出较大的优势,为个性化精准诊疗提供了关键信息和依据,是胃癌的一线影像学评估手段,与此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只有以患者为中心和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原则设计好不同成像模式下的CT检查技术和影像组学研究方案,充分发挥不同成像模式检查的优势,结合影像组学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发挥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源于临床、用于临床和高于临床的目标,真正推进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肿物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患者43例,除常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外,增强前后均行syMRI序列扫描。使用GE AW4.7工作站生成syMRI T1图、T2图和质子密度(PD)图,使用ITK-SNAP软件进行感兴趣区勾画,得出增强前后T1、T2和PD值,并计算各参数增强前后的变化值ΔT1、ΔT2和ΔPD,同时得到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43例患者中,良性组13例,恶性组30例。syMRI参数中,良性组的增强前参数T1pre(中位数为1 663.07 ms)、T2pre(中位数为103.33 ms)、增强后参数ΔT1(中位数为1 022.68 ms)、ΔT2(中位数为27.67 ms)均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分别为1 141.74、92.53、664.95和16.19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性组ADC值(中位数为1.66×10-3mm2/s)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1.00×10-3mm2/s,P<0.05);良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2例,恶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2例、Ⅱ型17例、Ⅲ型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前T1pr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高于ADC(AUC=0.806)和TIC曲线类型(AUC=0.697),诊断效能最高。当T1pre取最佳界值为1 282.94 ms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3.3%,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AUC=0.908)。结论syMRI定量参数中T1pre、T2pre、ΔT1和ΔT2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T1pre诊断效能最佳,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集成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直方图参数对直肠癌壁外静脉侵犯(E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76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4周内接受合成MRI序列检查。由1名低年资和1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EMVI状态。基于T1、T2和质子密度(PD)mapping提取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第10百分位数、中位数、第90百分位数、能量、峰度、熵和偏度。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为EMVI阳性组(n=18)和阴性组(n=58)。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直方图参数诊断EMVI的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将曲线下面积(AUC)>0.7的直方图参数与医师评估相联合,以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分析不同方法预测EMVI的AUC的差异。结果EMVI阳性组与阴性组间T1、T2和PD mapping能量值和PD mapping偏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EMVI的AUC分别为0.744、0.728、0.708、0.652。低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为0.711,其与T1、T2和PD mapping能量值联合诊断的AUC为0.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1,P=0.023)。高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为0.837,与能量值联合诊断的AUC为0.856。低年资医师与高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7,P=0.010),低年资医师联合能量值与高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8,P=0.563)。结论合成MRI的能量值有助于提高低年资医师评估直肠癌EMVI的诊断信心,其直方图参数有助于预测直肠癌EMVI。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壁外静脉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最佳分界时间,构建预测早期复发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HCC患者119例,根据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期(PRS),采用最小P值法确定早期和晚期复发的最佳界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复发的临床及影像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HCC射频消融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最佳界值是射频消融后12个月(P=0.005)。据此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47例)和晚期复发组(72例)。早期复发组患者的下四分位PRS(Q1-PRS)和下四分位总生存期(Q1-OS)分别为11.1和19.1个月,均短于晚期复发组(分别为31.6和81.0个月,P值分别为0.005和<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甲胎蛋白(OR=8.459,95%CI为2.231~32.073)、白蛋白(OR=0.251,95%CI为0.047~1.339)、病灶数量(OR=3.842,95%CI为1.424~10.365)和瘤周强化(OR=8.05,95%CI为1.23~52.80)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构建HCC射频消融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灵敏度为68.1%,特异度为93.1%。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曲线接近理想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结论射频消融后12个月是HCC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最佳分界时间。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HCC射频消融后的早期复发,并可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或随访策略提供指导。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磁共振成像 复发 复发后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病理学微血管侵犯(pMVI)的联合预测价值及其预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81例初诊HCC患者,评估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影像学特征和ADC值在不同pMVI组中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对pMVI预测的价值。分析MRI预测的结果(mrMVI)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结果pMVI阳性组51例,pMVI阴性组130例。pMVI阳性组的ADC值为(1.10±0.17)×10-3 mm2/s,明显低于pMVI阴性组[(1.27±0.22)×10-3 mm2/s,P<0.001]。不完整的增强假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马赛克征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发生率在pMVI阳性组明显高于pM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与pMVI独立相关(均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上述参数预测pMVI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76.5%和81.5%。mrMVI阳性组患者的中位RFS为23.6个月,明显低于mrMVI阴性组(38.2个月,P=0.004)。结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是HCC发生pMVI的独立预测因素,且mrMVI与患者的RFS有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微血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MRI指标,提高通过MRI进行T1~2期直肠癌治疗前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1~2期直肠癌的患者327例,术前均行MRI检查。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淋巴结转移组(N+组)5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N-组)270例。由两位影像科医师阅片,收集影像学资料。就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和MRI特征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回归模型的诊断效果。结果327例患者中,MR-N评价阳性6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评价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45.6%,特异度为84.8%,准确率为78.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形态(P=0.002)、肿瘤是否含黏液成分(P<0.001)和MR-N评价(P<0.001)是T1~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应用该回归模型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 CI:0.720~0.852)。结论联合应用肿瘤形态、肿瘤是否含黏液成分及MR-N评价3项指标可以提高T1~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早期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延长,化学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子靶向治疗及放射治疗相关心肌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是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的金标准,能够在体识别心肌组织学改变,为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监测及诊断提供准确信息。该文就CMR评价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如何降低腹部CT辐射剂量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然而对比剂在降低腹部CT辐射剂量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笔者主要探讨高浓度碘对比剂碘美普尔(400 mg/ml )在降低腹部CT辐射剂量中的作用、优化碘对比剂给药方案,如何在保持腹部脏器及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减少辐射及碘剂量的使用。

  • 标签: 造影剂 肝脏 胰腺 肾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组以胰腺囊肿或囊性变为主要特点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恶性度明显低于胰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仅需观察即可,治疗前明确诊断非常重要。胰腺囊性肿瘤大多数具有典型的影像特征,其中部分病例影像表现有重叠, 综合考虑影像学表现、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发病部位等信息,大部分能够做出准确诊断。本文对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梳理影像诊断思路,以期进一步提高相关医师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胰腺 囊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管理。方法针对手术患者的手术诊疗过程,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无菌操作技术,自觉落实安全措施,防范差错事故发生。结果多年来未发生过任何与护理有关的手术安全事故。结论加强安全管理,是减少缺陷、避免差错、杜绝事故、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的关键。

  • 标签: 加强 安全管理 杜绝 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