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周口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者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两组:12例效果不佳组,70例效果良好组,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82例中总治愈率为85.36%(70/82),并发症发生率7.32%(6/82)。术后3 d、7 d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P<0.05)。而视力、手术时机、年龄、钝器伤、眼内异物、出血累及黄斑中心凹情况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实施玻璃体切除术时需考虑视力、年龄、时机、眼内异物等情况。

  • 标签: 外伤,眼,开放性 手术,玻璃体 效果,治疗 因素,影响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8~9月开展的9例经舌下前庭入路行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均顺利完成经舌下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平均手术时间171 min;术中出血量约5~20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33 d。1例出现上门牙松动和下缘牙釉质磨损。所有病例只有1周的下颌部麻木感。术后随访17个月,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笔者认为经舌下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具有较好的美容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不同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5例接受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虹膜新生血管(INV)和囊膜混浊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V(5.5%,3/55)、囊膜混浊(9.1%,5/55)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7%,7/55;2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褶皱水肿、视网膜牵拉、继发玻璃体出血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10.9%(6/55),低于对照组的29.1%(16/55),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或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十分显著。其中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喉返神经入喉处区域(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let zone,RLNIZ)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7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资料,将108例单独送检RLNIZ淋巴结的病例纳入研究,统计分析RLNIZ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RLNIZ淋巴结整体检出率为12.3%(91/738),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5±0.7,淋巴结转移率为30.8%(28/91)。RLNIZ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P=0.028)、被膜侵犯(P=0.01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P<0.001)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为RLNIZ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上位甲状旁腺损伤及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9%(1/108)。结论RLNIZ淋巴结转移常见于肿瘤负荷高的患者。对于术前影像学发现肿瘤>1 cm、可疑被膜侵犯、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需常规行RLNIZ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喉返神经入喉区域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热消融后复发再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热消融是否能用于可手术的PTC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热消融治疗后再手术的23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外院行热消融治疗前均行甲状腺细针穿刺(FNA),20例穿刺病理为PTC,3例不除外PTC可能。15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1例行侧颈部淋巴结改良根治术,7例患者因存在复发结节压迫症状,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结果再手术后石蜡病理示,56.52%(13/23)见癌细胞,43.47%(10/23)未查见癌细胞,30.43%(7/23)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例消融对侧发现新发甲状腺结节,术后石蜡病理证实为PTC。结论热消融治疗PTC无法彻底处理原发灶,达不到根治效果。对于可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不建议热消融治疗。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热消融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相关成纤维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TAFs)中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specific protein 1,FSP1/S100A4)、平滑肌肌动蛋白-ɑ(ɑ-smooth-muscle actin,ɑ-SMA)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activated protein,FAP-ɑ)的表达,探究其与PT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FSP1/S100A4、ɑ-SMA、FAP-ɑ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PT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些指标与重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FSP1/S100A4、ɑ-SMA和FAP-ɑ在PTC间质细胞中可见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滤泡上皮或间质细胞内均不表达。患者肿瘤的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的不同分期与FAP-ɑ的阳性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χ2=6.833,P<0.05;χ2=10.296,P<0.05;χ2=4.910,P<0.05);ɑ-SMA阳性病例数在是否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χ2=6.008,P<0.05;χ2=11.766,P<0.05),而S100A4的阳性病例数在患者的性别、年龄、瘤体的大小、有无被膜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TNM分期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中TAFs的存在可能提示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TAFs有望成为PTC诊疗的一个新靶点。

  • 标签: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 平滑肌肌动蛋白-ɑ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iR-1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52例PT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qPCR分析miR-143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miR-14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RT-qPCR发现在PTC肿瘤组织中miR-143表达为(3.60±2.98),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iR-143表达为(20.23±7.09),miR-143表达在PTC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明显降低(t=-21.39,95% CI,18.20~15.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43低表达与PTC患者中央区转移数目≥3(t=10.13,P=0.012)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t=-4.67,P<0.001)相关。结论miR-143在PTC中表达降低,其表达降低参与PTC淋巴结转移。miR-143可作为PTC治疗中潜在的干预靶点。

  • 标签: miR-143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